绿道理论在北京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绿道理论在北京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北京于近两年内开始实施建设市级规模的绿道网络体系,同时带动区级和社区级绿道建设,帮助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其中,社区绿道与居民生活最为密切,能够发挥最大化的社会作用和生态效益,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因此也是绿道建设发展的关注重点。本文以与居住区相关的社区级绿道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研究绿道在北京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对绿道相关概念的详细解读,结合绿道在国内外居住区中的实践案例调查研究,分析绿道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建设特点和规划策略。论文核心部分主要针对北京居住区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北京居住区规划设计特点和现存问题。本文主要的研究对象是既有小区的社区绿道改造,分别从交通优化、绿地改造、休闲体系设计三方面结合居住区规划设计思路,提出相应的绿道规划设计策略:(1)在交通优化方面,提出改善绿道连接度、提高绿道空间拓展性、建设全面系统的绿道网络,从而提高慢行交通的使用效率。(2)在绿地改善方面,重点针对街区制居住区的绿地改造,提出利用绿道划分小网格密路网,建立内外联通的绿道体系,绿道结合商业建设街道空间,复兴街区活力等,提高住区绿地使用效率,改善城市交通环境。(3)在休闲体系建设方面,建议选择适宜的空间布局形式和空间构成方式,建立内外联通的交往游憩空间,改善人居环境的户外活动空间和休闲游憩生活。最后,本文对北京恩济里小区进行案例试做,探寻绿道设计在北京居住区规划中的应用可行性。论文结合国内外实际案例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绿道在居住区规划中的设计意见,对北京市即将建设的大型绿道网络体系提出建设性意见,并希望将绿道设计运用在北京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应用获得更多关注。
【关键词】:绿道 北京 居住区规划 应用
【学位授予单位】:北方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4.1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10
- 第一章 绪论10-26
- 1.1 研究背景10
- 1.2 绿道理论与国内外研究现状10-22
- 1.2.1 绿道概念及分类10-12
- 1.2.2 绿道的功能及构成12-13
- 1.2.3 国外研究现状13-14
- 1.2.4 国内研究现状14-15
- 1.2.5 国外相关案例研究15-19
- 1.2.6 国内相关案例研究19-21
- 1.2.7 北京绿道建设情况21-22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22-23
- 1.3.1 研究目的22-23
- 1.3.2 研究意义23
- 1.4 研究内容23-25
- 1.4.1 研究对象23-24
- 1.4.2 研究框架24-25
- 1.5 研究方法25-26
- 第二章 基于绿道理论的既有小区道路交通优化策略26-46
- 2.1 影响绿道交通的主要因素26-27
- 2.1.1 绿道选线布局26
- 2.1.2 绿道连通性26
- 2.1.3 空间拓展性26-27
- 2.1.4 绿道网络体系27
- 2.2 因地制宜的绿道选线布局27-32
- 2.2.1 线状布局27-28
- 2.2.2 带状布局28
- 2.2.3 网状布局28-29
- 2.2.4 环状布局29
- 2.2.5 多环布局29-30
- 2.2.6 车轮环状布局30-31
- 2.2.7 复合式布局31-32
- 2.3 改善绿道连接度32-35
- 2.3.1 设置立体交通32-34
- 2.3.2 建立“双层绿道”34
- 2.3.3 设置小型开放空间34-35
- 2.4 提高空间拓展性35-41
- 2.4.1 改善既有小区停车环境35-38
- 2.4.2 利用垂直空间设计38-39
- 2.4.3 绿道剖面设计39-41
- 2.5 绿道网络规划41-45
- 2.5.1 划分社区绿道层级41-42
- 2.5.2 社区与绿道之间42-44
- 2.5.3 绿道与周边服务设施之间44-45
- 2.6 本章小结45-46
- 第三章 基于绿道理论的既有小区的绿地改善策略46-79
- 3.1 居住区内部绿地生态环境分析46-61
- 3.1.1 居住区内部热环境分析46-57
- 3.1.2 人体舒适度指数评价分析57-61
- 3.2 街区制居住区绿地与绿道结合设计61-78
- 3.2.1 北京既有小区现状及存在问题61-62
- 3.2.2 街区制居住区整体布局模式62-65
- 3.2.3 居住区绿道布局形式65-71
- 3.2.4 绿地空间改造71-78
- 3.3 本章小结78-79
- 第四章 基于绿道理论的既有小区的休闲体系改造策略79-90
- 4.1 绿道与人的户外活动特征79-83
- 4.1.1 绿道使用人群调查79-81
- 4.1.2 人群户外活动特征分析81-82
- 4.1.3 绿道空间使用需求82-83
- 4.2 不同类型的绿道休闲空间分析83-84
- 4.2.1 道路空间83-84
- 4.2.2 广场空间84
- 4.2.3 小型开放空间84
- 4.3 交往游憩空间改造84-89
- 4.3.1 空间布局形式85-87
- 4.3.2 空间构成与需求设置87-88
- 4.3.3 配套设施88-89
- 4.4 本章小结89-90
- 第五章 绿道理论在北京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示范设计90-104
- 5.1 案例现状分析90-92
- 5.1.1 案例概况90-92
- 5.1.2 改造建设难点92
- 5.2 整体规划布局92-94
- 5.2.1 整体构思92-93
- 5.2.2 商业布局93-94
- 5.3 改造设计94-102
- 5.3.1 道路交通流线设计94-95
- 5.3.2 道路断面设计95-96
- 5.3.3 停车改造设计96-98
- 5.3.4 绿地系统设计98-99
- 5.3.5 公共空间节点总体布局99-100
- 5.3.6 公共空间节点设计100
- 5.3.7 商业改造100-102
- 5.4 绿道设计原则102
- 5.5 建设难点102
- 5.6 本章小结102-104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104-106
- 6.1 结论104-105
- 6.2 展望105-106
- 参考文献106-109
- 附录A109-112
- 附录B112-113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113-114
- 致谢11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媛,张仕廉,李芮兵;居住区规划设计综合评价体系[J];基建优化;2000年04期
2 姚胜;德尔菲法在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案评价中的应用[J];住宅科技;2001年11期
3 顾浩;源于自然 融于环境 营造特色——杭州“都市水乡”居住区规划设计构思[J];规划师;2003年11期
4 颜志峰;新世纪老年居住区规划设计探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张庆明;;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特色营造[J];甘肃科技;2007年12期
6 宋晓玲;;浅析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山西建筑;2008年35期
7 陈林杰;;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居住区规划设计研究[J];基建管理优化;2009年02期
8 罗云子;;商品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案综合评价方法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24期
9 尹得举;叶苹;;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新西部(下半月);2010年02期
10 吕俐;;老年居住区规划设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J];中国勘察设计;201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卫兵;;浅谈郑州市居住区规划设计与发展趋势[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5卷)[C];2011年
2 喻明红;;关于城市规划专业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的教改探讨[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3 顾渝群;;可持续发展的大型居住区规划设计探讨[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张海宁;调整养老设施建设标准和规范[N];中国老年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马慧芳 通讯员 杨仲义;天津百万元大将广征小城镇蓝图[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松;价值导向下的商品化居住区规划设计[D];天津大学;2012年
2 王雁舒;居住区规划设计应对工业遗存策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3 司丽娜;基于绿色低碳理念的居住区规划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4 王菲;价值工程在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扬州大学;2014年
5 王岩慧;绿道理论在北京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6年
6 谢天聪;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综合评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新;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案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4年
8 李思丽;商业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案综合评价[D];郑州大学;2007年
9 路畅;居住区规划设计项目进度控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10 魏婧;基于场所精神的居住区规划设计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绿道理论在北京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72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87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