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河谷型小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4 15:30
国内城镇化率的持续增高导致城市周边人口向城市不断汇集,城市规模的扩张势必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破坏,如何处理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是目前城市发展的主要问题。“绿色”理念已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主题,而绿色基础设施的提出既符合“绿色”发展理念,又能解决城市的基础功能问题,尤其是在陇东黄土高原这种生态严重脆弱、城市用地稀少的地区。在进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不合理的城市规模扩张及土地开发建设会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所以针对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陇东河谷型小城市,构建适应其城市生态可持发展的绿色基础设施体系并基于此体系提出对应的规划策略是当务之急。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领域关于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确定以绿色基础设施要素为主体进行陇东河谷型小城市绿色基础设施体系构建,并以此进行陇东河谷型小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策略的系统性对应提出。用运实地调研法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资料,从绿色基础设施空间分布、物质构成和功能分类三个角度分析陇东河谷型小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现状,研究绿色基础设施要素与小城市建设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发现陇东河谷型小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在空间分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点状要素分布散乱...
【文章来源】:长安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黄土高原地形地貌特点图
绿色走廊概念及效果图
图 1. 3 黄土高原淤地坝工程图来源:人民网(www.people.com.cn)通过这些生态工程措施发现绿色基础设施体系的构建是解决当前陇东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有效手段。庆阳市政府所在地董志塬区域的水土流失面积经过生态工程措施等绿色基础设施有效治理后由之前的塬面积 86%锐减到塬面积 30%,森林植被的覆盖率也普遍提高了 40%,有效的控制了董志塬塬面积的缩减损失,其蓄水和抗灾害能力直线提升,对自然生态环境改善显著。所以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合理的协调陇东地区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是改善居民生活的有效手段。1.1.4 城乡规划的理论及实践体系中“绿色基础设施”相关研究仍待完善目前在城乡规划的领域内,对于城市基础设施体系的构建[5]还是以为城市直接生产部门和居民生活提供共同的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的工程设施为主体。但是中国的城市在经过快速城市化后早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大量的城市生态空间被侵占,城市交通拥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环境保护部发布《“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J]. 建筑技术开发. 2017(10)
[2]金字塔式的规划体系可以休矣——约翰·弗里德曼谈城市复杂系统论和区域规划[J]. 约翰·弗里德曼,徐南南. 北京规划建设. 2017(03)
[3]通过“场地可持续性设计行动计划”评级体系推动绿色基础设施与生态系统服务发展[J]. 丹妮尔·皮耶拉农齐,弗雷德里克·R·斯坦纳,苏姗·里夫. 景观设计学. 2017(01)
[4]基于绿色基础设施构建的漠河北极村生态景观规划研究[J]. 张云路,李雄. 中国园林. 2013(09)
[5]基于MSPA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规划——以深圳市为例[J]. 邱瑶,常青,王静. 中国园林. 2013(05)
[6]从绿道到绿色基础设施[J]. 蔡瀛. 风景园林. 2013(02)
[7]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研究与实践[J]. 刘滨谊,张德顺,刘晖,戴睿. 中国园林. 2013(03)
[8]雨水花园:雨水利用的景观策略[J]. 杨锐,王丽蓉. 城市问题. 2011(12)
[9]新型三集中:河谷盆地型城市城乡统筹战略——以兰州市为例[J]. 赵四东,杨永春,李伟伟,冷炳荣,钟源. 规划师. 2011(11)
[10]近30年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林地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J]. 董晓峰,马如兰,庞国锦,李波,宋翔.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博士论文
[1]城市规划区绿色空间规划研究[D]. 叶林.重庆大学 2016
[2]湖北长江经济带小城市发展研究[D]. 周飞.华中师范大学 2014
[3]基于产业集聚视角的西安都市圈小城镇发展研究[D]. 施文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
[4]黄土高原小流域人居生态单元及安全模式[D]. 刘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规划设计研究[D]. 李娜.吉林农业大学 2017
[2]城市绿色基础设施(GI)网络构建与规划策略研究[D]. 李远.四川农业大学 2016
[3]西北半干旱地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可实施途径与策略[D]. 童世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
[4]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理论的城市雨洪管理研究[D]. 姜丽宁.浙江农林大学 2013
[5]绿色基础设施规划与实施研究[D]. 曹静娜.重庆大学 2013
[6]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理论的武汉市水系空间规划研究[D]. 许贝斯.华中科技大学 2012
[7]陕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人居环境空间演化研究[D]. 杨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56997
【文章来源】:长安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黄土高原地形地貌特点图
绿色走廊概念及效果图
图 1. 3 黄土高原淤地坝工程图来源:人民网(www.people.com.cn)通过这些生态工程措施发现绿色基础设施体系的构建是解决当前陇东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有效手段。庆阳市政府所在地董志塬区域的水土流失面积经过生态工程措施等绿色基础设施有效治理后由之前的塬面积 86%锐减到塬面积 30%,森林植被的覆盖率也普遍提高了 40%,有效的控制了董志塬塬面积的缩减损失,其蓄水和抗灾害能力直线提升,对自然生态环境改善显著。所以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合理的协调陇东地区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是改善居民生活的有效手段。1.1.4 城乡规划的理论及实践体系中“绿色基础设施”相关研究仍待完善目前在城乡规划的领域内,对于城市基础设施体系的构建[5]还是以为城市直接生产部门和居民生活提供共同的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的工程设施为主体。但是中国的城市在经过快速城市化后早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大量的城市生态空间被侵占,城市交通拥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环境保护部发布《“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J]. 建筑技术开发. 2017(10)
[2]金字塔式的规划体系可以休矣——约翰·弗里德曼谈城市复杂系统论和区域规划[J]. 约翰·弗里德曼,徐南南. 北京规划建设. 2017(03)
[3]通过“场地可持续性设计行动计划”评级体系推动绿色基础设施与生态系统服务发展[J]. 丹妮尔·皮耶拉农齐,弗雷德里克·R·斯坦纳,苏姗·里夫. 景观设计学. 2017(01)
[4]基于绿色基础设施构建的漠河北极村生态景观规划研究[J]. 张云路,李雄. 中国园林. 2013(09)
[5]基于MSPA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规划——以深圳市为例[J]. 邱瑶,常青,王静. 中国园林. 2013(05)
[6]从绿道到绿色基础设施[J]. 蔡瀛. 风景园林. 2013(02)
[7]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研究与实践[J]. 刘滨谊,张德顺,刘晖,戴睿. 中国园林. 2013(03)
[8]雨水花园:雨水利用的景观策略[J]. 杨锐,王丽蓉. 城市问题. 2011(12)
[9]新型三集中:河谷盆地型城市城乡统筹战略——以兰州市为例[J]. 赵四东,杨永春,李伟伟,冷炳荣,钟源. 规划师. 2011(11)
[10]近30年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林地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J]. 董晓峰,马如兰,庞国锦,李波,宋翔.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博士论文
[1]城市规划区绿色空间规划研究[D]. 叶林.重庆大学 2016
[2]湖北长江经济带小城市发展研究[D]. 周飞.华中师范大学 2014
[3]基于产业集聚视角的西安都市圈小城镇发展研究[D]. 施文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
[4]黄土高原小流域人居生态单元及安全模式[D]. 刘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规划设计研究[D]. 李娜.吉林农业大学 2017
[2]城市绿色基础设施(GI)网络构建与规划策略研究[D]. 李远.四川农业大学 2016
[3]西北半干旱地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可实施途径与策略[D]. 童世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
[4]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理论的城市雨洪管理研究[D]. 姜丽宁.浙江农林大学 2013
[5]绿色基础设施规划与实施研究[D]. 曹静娜.重庆大学 2013
[6]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理论的武汉市水系空间规划研究[D]. 许贝斯.华中科技大学 2012
[7]陕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人居环境空间演化研究[D]. 杨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569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956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