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SPA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空间格局对PM 2.5 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2-24 18:40
在城市用地紧张的背景下,优化绿色基础设施(UGI)空间形态,对缓解大气颗粒物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UGI空间形态与大气颗粒物的研究主要基于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极少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角度展开。基于武汉建成区内16个空气质量监测点为中心形成的1 000m×1 000m研究单元,通过MSPA和UGI连通性分析,研究MSPA要素、UGI连通性对PM2.5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6个研究单元的MSPA要素存在较大差异,可分为以核心与边缘为主导要素的2种形态,其相应的UGI整体连通性前者高于后者;PM2.5污染越重时,研究单元的UGI比例、MSPA要素与PM2.5浓度相关性越显著,整体而言,PM2.5浓度与核心、孔隙的面积以及孔隙、环的数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孤岛、分支的面积呈显著正相关,与边缘面积在轻度污染时呈显著正相关;整体连接度连接指数EC(IIC)与可能连接度连接指数EC(PC)均与PM2.5浓度呈显著负相关。最后,从改善PM2.5污染的角度,提出增加...
【文章来源】:中国园林. 2020,36(10)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数据来源与处理
1.2.1 PM2.5浓度计算
1.2.2 MSPA分析
1.2.3 UGI连通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武汉建成区16个研究单元PM2.5分布特征
2.2 16个研究单元MSPA要素及对PM2.5的影响
2.3 16个研究单元UGI连通性及对PM2.5的影响
3 讨论
3.1 基于MSPA的UGI空间格局对PM2.5的影响
3.2 UGI连通性对PM2.5的影响
3.3 基于MSPA要素与连通性的UGI空间格局优化设计
3.3.1 网络中心与小型场所
3.3.2 廊道
4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GISP模型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多功能性评估[J]. 顾康康,程帆,杨倩倩. 生态学报. 2018(19)
[2]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对PM2.5、PM10分布的影响及尺度效应[J]. 雷雅凯,段彦博,马格,田国行. 中国园林. 2018(07)
[3]街区尺度不同绿化覆盖率对PM10、PM2.5的消减研究——以武汉主城区为例[J]. 戴菲,陈明,朱晟伟,陈宏,傅凡. 中国园林. 2018(03)
[4]城市景观格局对PM2.5污染的影响[J]. 孙敏,陈健,林鑫涛,杨山.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8(01)
[5]基于MSPA与MCR模型的余江县生态网络构建[J]. 陈竹安,况达,危小建,张立亭.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08)
[6]绿色基础设施研究进展[J]. 栾博,柴民伟,王鑫. 生态学报. 2017(15)
[7]黑河中游生态用地景观连接性动态变化及距离阈值[J]. 蒙吉军,王晓东,尤南山,朱利凯. 应用生态学报. 2016(06)
[8]大气颗粒物(PM2.5、PM10)对地表景观结构的响应研究进展[J]. 娄彩荣,刘红玉,李玉玲,李玉凤. 生态学报. 2016(21)
[9]土地利用/覆盖的空气污染效应分析[J]. 许珊,邹滨,蒲强,郭宇.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5(03)
[10]春季典型天气下城市街头绿地内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特征[J]. 王晓磊,王成,古琳,王艳英,王茜. 生态学杂志. 2014(11)
博士论文
[1]澳门半岛高密度城区绿地系统评价指标与规划布局研究[D]. 肖希.重庆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049788
【文章来源】:中国园林. 2020,36(10)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数据来源与处理
1.2.1 PM2.5浓度计算
1.2.2 MSPA分析
1.2.3 UGI连通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武汉建成区16个研究单元PM2.5分布特征
2.2 16个研究单元MSPA要素及对PM2.5的影响
2.3 16个研究单元UGI连通性及对PM2.5的影响
3 讨论
3.1 基于MSPA的UGI空间格局对PM2.5的影响
3.2 UGI连通性对PM2.5的影响
3.3 基于MSPA要素与连通性的UGI空间格局优化设计
3.3.1 网络中心与小型场所
3.3.2 廊道
4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GISP模型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多功能性评估[J]. 顾康康,程帆,杨倩倩. 生态学报. 2018(19)
[2]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对PM2.5、PM10分布的影响及尺度效应[J]. 雷雅凯,段彦博,马格,田国行. 中国园林. 2018(07)
[3]街区尺度不同绿化覆盖率对PM10、PM2.5的消减研究——以武汉主城区为例[J]. 戴菲,陈明,朱晟伟,陈宏,傅凡. 中国园林. 2018(03)
[4]城市景观格局对PM2.5污染的影响[J]. 孙敏,陈健,林鑫涛,杨山.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8(01)
[5]基于MSPA与MCR模型的余江县生态网络构建[J]. 陈竹安,况达,危小建,张立亭.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08)
[6]绿色基础设施研究进展[J]. 栾博,柴民伟,王鑫. 生态学报. 2017(15)
[7]黑河中游生态用地景观连接性动态变化及距离阈值[J]. 蒙吉军,王晓东,尤南山,朱利凯. 应用生态学报. 2016(06)
[8]大气颗粒物(PM2.5、PM10)对地表景观结构的响应研究进展[J]. 娄彩荣,刘红玉,李玉玲,李玉凤. 生态学报. 2016(21)
[9]土地利用/覆盖的空气污染效应分析[J]. 许珊,邹滨,蒲强,郭宇.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5(03)
[10]春季典型天气下城市街头绿地内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特征[J]. 王晓磊,王成,古琳,王艳英,王茜. 生态学杂志. 2014(11)
博士论文
[1]澳门半岛高密度城区绿地系统评价指标与规划布局研究[D]. 肖希.重庆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0497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3049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