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柱约束烧结普通砖砌体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5 05:33
砌体结构广泛运用于我国村镇建筑建设中,本文对3片构造柱约束烧结普通砖砌体墙进行了拟静力试验。通过对试件承载力、刚度退化、累计耗能以及承载力退化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竖向压应力及砌筑砂浆强度的提高使得试件各项力学性能均有一定提升,竖向压应力由0.25MPa提高至0.5MPa,试件极限承载力提高17.3%,初期刚度提高13.9%以上,砌筑砂浆强度由2.8MPa提高至6.6MPa,极限承载力提高15.2%,初期刚度提高近20%;2)试件承载力退化系数均始终维持在0.8至1.0之间。本文的研究结果揭示了构造柱约束烧结普通砖砌体墙损伤演化过程及退化机理,为砌体结构的合理化设计提供指导。
【文章来源】:自然灾害学报. 2020,29(05)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试件构造大样(单位:mm)
为监测试件加载变形情况,于试件加载梁中心高度处布置两个水平位移计以测量墙体顶点水平位移,并作为加载方案中位移控制依据;基础梁端部布置一水平位移计以观测加载过程中试件的整体水平滑移;同时,分别沿墙体对角线及构造柱轴线各布置两块位移计以测量墙体剪切变形及弯曲变形。加载方案及测点布置如图2所示。2 试验结果及分析
试件W6加载至0.06%位移角时,东侧构造柱下部开展出首条弯曲裂缝,缝宽约0.01 mm;加载至0.08%位移角时,墙体东上角沿灰缝出现剪切裂缝,长约100 mm,同时构造柱弯曲裂缝进一步延伸开展;位移角加载至0.2%时,墙体发出轻微碎裂声,并伴有砖块断裂,墙体对角线方向形成一条主剪切缝,缝宽约0.7 mm,长640 mm左右,墙体东上角开展出一条与构造柱相贯剪切裂缝,沿构造柱高度开展出若干条水平弯曲裂缝,缝间距约为100 mm;当加载至-0.6%位移角,水平荷载为-165.88 kN时,墙体开展出若干条斜向剪切裂缝,其中一条延伸至东侧构造柱根部,且最大缝宽达0.75 mm,构造柱弯曲裂缝基本趋于稳定,此后随位移角增大,试件负向承载力出现下降;当位移角达-1.6%时,墙体灰缝松动明显掉灰,中部砖块发生碎裂及剥落,东侧构造柱底部剪切缝宽大于10 mm,试件发生破坏;其破坏形态及裂缝分布如图3所示。试件W13位移角达0.04%时,东侧构造柱底部混凝土开裂,裂缝宽0.03 mm;当加载至0.06%位移角时,墙体东侧中部沿灰缝开展出一条长53 mm细微剪切裂缝,缝宽约为0.03 mm;此后,随位移角增大,墙体对角线方向剪切裂缝及两侧构造柱弯曲裂缝均有少许开展延伸,至-0.1%位移角时,西侧墙体中部发生砖块断裂;加载至0.2%位移角时,墙体对角线方向沿灰缝形成主剪切裂缝,且延伸至构造柱东上角与加载梁底端,其最大裂缝宽度达0.5 mm,此时构造柱裂缝间距稳定于150 mm左右,最大裂缝宽达0.15 mm;加载至-0.8%位移角时,墙体有明显掉灰,斜向剪切裂缝东下角延伸至东侧构造柱底部,并伴有若干条平行于对角线方向剪切裂缝开展延伸,此时构造柱弯曲裂缝发生竖向分叉,其最大裂缝宽度宽达0.5 mm,试件水平荷载达峰值;当试件达1.3%位移角时,墙体灰缝在水平荷载往复作用下发生明显剥落,且墙体中上部表现尤为严重,中部若干处砖块发生明显断裂,东侧构造柱底部剪切裂缝发生明显分叉,且裂缝宽度大于10 mm,试件发生破坏。试件特定状态下裂缝分布形态如图4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无筋砖砌体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 邓明科,杨铄,梁兴文. 土木工程学报. 2018(06)
[2]江西典型村镇既有房屋抗震性能分析[J]. 周强,闵全环,熊拥军,张纯,宋固全,孙柏涛. 自然灾害学报. 2018(01)
[3]ECC面层加固砖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 邓明科,高晓军,梁兴文. 工程力学. 2013(06)
[4]四川芦山7.0级地震直接经济损失快速评估[J]. 李成帅,杨建思,田宝峰,姜旭东,徐志强. 自然灾害学报. 2013(03)
[5]滁州市老旧房屋震害预测及与实际地震震害对比分析[J]. 曹均锋,刘庆忠,张毅,冯伟栋,孙景江. 自然灾害学报. 2013(03)
[6]汶川8.0级地震中各类建筑结构地震易损性统计分析[J]. 孙柏涛,张桂欣. 土木工程学报. 2012(05)
[7]构造柱约束的混凝土小砌块墙体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J]. 周锡元,李万举,闫维明,郭米娜,周宏宇. 土木工程学报. 2006(08)
博士论文
[1]村镇砌体结构新型抗震与隔震技术研究[D]. 周中一.北京工业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064665
【文章来源】:自然灾害学报. 2020,29(05)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试件构造大样(单位:mm)
为监测试件加载变形情况,于试件加载梁中心高度处布置两个水平位移计以测量墙体顶点水平位移,并作为加载方案中位移控制依据;基础梁端部布置一水平位移计以观测加载过程中试件的整体水平滑移;同时,分别沿墙体对角线及构造柱轴线各布置两块位移计以测量墙体剪切变形及弯曲变形。加载方案及测点布置如图2所示。2 试验结果及分析
试件W6加载至0.06%位移角时,东侧构造柱下部开展出首条弯曲裂缝,缝宽约0.01 mm;加载至0.08%位移角时,墙体东上角沿灰缝出现剪切裂缝,长约100 mm,同时构造柱弯曲裂缝进一步延伸开展;位移角加载至0.2%时,墙体发出轻微碎裂声,并伴有砖块断裂,墙体对角线方向形成一条主剪切缝,缝宽约0.7 mm,长640 mm左右,墙体东上角开展出一条与构造柱相贯剪切裂缝,沿构造柱高度开展出若干条水平弯曲裂缝,缝间距约为100 mm;当加载至-0.6%位移角,水平荷载为-165.88 kN时,墙体开展出若干条斜向剪切裂缝,其中一条延伸至东侧构造柱根部,且最大缝宽达0.75 mm,构造柱弯曲裂缝基本趋于稳定,此后随位移角增大,试件负向承载力出现下降;当位移角达-1.6%时,墙体灰缝松动明显掉灰,中部砖块发生碎裂及剥落,东侧构造柱底部剪切缝宽大于10 mm,试件发生破坏;其破坏形态及裂缝分布如图3所示。试件W13位移角达0.04%时,东侧构造柱底部混凝土开裂,裂缝宽0.03 mm;当加载至0.06%位移角时,墙体东侧中部沿灰缝开展出一条长53 mm细微剪切裂缝,缝宽约为0.03 mm;此后,随位移角增大,墙体对角线方向剪切裂缝及两侧构造柱弯曲裂缝均有少许开展延伸,至-0.1%位移角时,西侧墙体中部发生砖块断裂;加载至0.2%位移角时,墙体对角线方向沿灰缝形成主剪切裂缝,且延伸至构造柱东上角与加载梁底端,其最大裂缝宽度达0.5 mm,此时构造柱裂缝间距稳定于150 mm左右,最大裂缝宽达0.15 mm;加载至-0.8%位移角时,墙体有明显掉灰,斜向剪切裂缝东下角延伸至东侧构造柱底部,并伴有若干条平行于对角线方向剪切裂缝开展延伸,此时构造柱弯曲裂缝发生竖向分叉,其最大裂缝宽度宽达0.5 mm,试件水平荷载达峰值;当试件达1.3%位移角时,墙体灰缝在水平荷载往复作用下发生明显剥落,且墙体中上部表现尤为严重,中部若干处砖块发生明显断裂,东侧构造柱底部剪切裂缝发生明显分叉,且裂缝宽度大于10 mm,试件发生破坏。试件特定状态下裂缝分布形态如图4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无筋砖砌体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 邓明科,杨铄,梁兴文. 土木工程学报. 2018(06)
[2]江西典型村镇既有房屋抗震性能分析[J]. 周强,闵全环,熊拥军,张纯,宋固全,孙柏涛. 自然灾害学报. 2018(01)
[3]ECC面层加固砖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 邓明科,高晓军,梁兴文. 工程力学. 2013(06)
[4]四川芦山7.0级地震直接经济损失快速评估[J]. 李成帅,杨建思,田宝峰,姜旭东,徐志强. 自然灾害学报. 2013(03)
[5]滁州市老旧房屋震害预测及与实际地震震害对比分析[J]. 曹均锋,刘庆忠,张毅,冯伟栋,孙景江. 自然灾害学报. 2013(03)
[6]汶川8.0级地震中各类建筑结构地震易损性统计分析[J]. 孙柏涛,张桂欣. 土木工程学报. 2012(05)
[7]构造柱约束的混凝土小砌块墙体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J]. 周锡元,李万举,闫维明,郭米娜,周宏宇. 土木工程学报. 2006(08)
博士论文
[1]村镇砌体结构新型抗震与隔震技术研究[D]. 周中一.北京工业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0646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3064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