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滤处理含藻水的藻源混合污染特性与工艺调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1 05:51
伴随着日趋严格的饮用水水质标准和日益严峻的水危机现状,超滤技术由于其高效的固液分离效率和相对较低的能耗要求,成为应用前景最为广泛的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之一。全国有一半以上的大中型自来水厂采用湖泊和水库水作为饮用水水源,而季节性的水体富营养化造成的藻体爆发问题,对自来水厂正常运行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另一方面,由藻细胞分泌产生的微囊藻毒素以及各类嗅味物质(包括2-甲基异莰醇和土臭味素)均为“三致”物质。如果不能有效去除,会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产生巨大的威胁。超滤技术基于尺寸分离原理,是一种有效的高藻水处理和分离技术。超滤处理高藻水过程中产生的严重的膜污染制约着超滤工艺的进一步推广。另一方面,超滤膜本身对于高藻水中的藻源有机物去除效能较低,这是由于可溶性有机物的尺寸一般小于超滤膜截留尺寸,因而造成了超滤膜去除可溶性有机物效率较低的问题。此外,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超滤处理高藻水过程中的细胞破裂问题研究较少,而细胞破裂会导致严重的胞内有机物质释放,从而恶化水质。因此需要重视超滤过程中细胞破裂及其相关影响。超滤处理高藻水过程中,存在以藻细胞为主体的颗粒类污染物质和藻源有机物为主体的溶解性有机类污...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3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第 2 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4 细胞破裂情况的测定本论文中,监测铜绿微囊藻细胞破裂情况的方法有三种,分别为钾离子法、DOC 释放监测法和流式细胞法[133]。下文涉及细胞破裂情况监测时采用上述何种方法。图 2-5 所示为铜绿微囊藻细胞在进行加热处理至完全破裂前后,铜绿微表观变化情况。可以发现铜绿微囊藻细胞溶液完全破裂后,悬浮液颜色绿色。
第 2 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微囊藻藻液。将死亡比例为 100%的铜绿微囊藻藻液同原藻液按 0、20%、30%,40%、50%、60%、70%、80%、100%的比例进行混合,并将混合液进行三种细胞破裂评价。最后将细胞破裂评价方法与混合比例进行线性拟合处理。图 2-7 为进行线性拟合后的情况,DOC 释放,钾离子释放和流式细胞术同死亡细胞比例进行拟合后的R2值分别为 0.925、0.979 和 0.987。以此说明,三种检测方法均具备较好的精确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锰酸钾预氧化对藻活性和胞内外有机物的影响[J]. 张晓东,乔俊莲,吕丽萍,高乃云. 中国环境科学. 2017(07)
[2]试谈深度处理与超滤历史观[J]. 李圭白,李星,瞿芳术,梁恒. 给水排水. 2017(07)
[3]藻形态及混凝剂组成对混凝-超滤过程的影响[J]. 张大为,徐慧,王希,门彬,王东升,段晋明. 环境科学. 2017(08)
[4]热激活过硫酸盐氧化法降解敌草隆[J]. 高乃云,朱延平,谈超群,肖雨亮,隋铭皓.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12)
[5]高锰酸钾预氧化强化混凝去除绿藻的研究[J]. 张龙,乔俊莲,雷青. 环境科学学报. 2013(01)
[6]东营南郊净水厂超滤膜示范工程的设计和运行经验简介[J]. 常海庆,梁恒,高伟,纪洪杰,李圭白. 给水排水. 2012(06)
[7]超滤膜的零污染通量及其在城市水处理工艺中的应用[J]. 李圭白,梁恒. 中国给水排水. 2012(10)
[8]南郊水厂超滤膜组合工艺运行情况评价[J]. 纪洪杰,高伟,常海庆,梁恒,田希彬,郭爱玲,李圭白,沈裘昌. 供水技术. 2011(03)
[9]不同混凝剂对流溪河水源水中藻类去除的对比[J]. 李明玉,潘倩,王丽燕,刘丽娟,任刚,宋琳. 中国环境科学. 2010(11)
[10]第三代城市饮用水净化工艺及超滤的零污染通量[J]. 李圭白,田家宇,齐鲁. 给水排水. 2010(08)
博士论文
[1]溶藻细菌S7溶藻特性、机理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 王金霞.重庆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强化混凝沉淀快速除藻技术研究[D]. 王宇飞.天津大学 2016
[2]Ti/RuO2电催化氧化法灭藻的效能与机制研究[D]. 王珂.北京林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23952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3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第 2 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4 细胞破裂情况的测定本论文中,监测铜绿微囊藻细胞破裂情况的方法有三种,分别为钾离子法、DOC 释放监测法和流式细胞法[133]。下文涉及细胞破裂情况监测时采用上述何种方法。图 2-5 所示为铜绿微囊藻细胞在进行加热处理至完全破裂前后,铜绿微表观变化情况。可以发现铜绿微囊藻细胞溶液完全破裂后,悬浮液颜色绿色。
第 2 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微囊藻藻液。将死亡比例为 100%的铜绿微囊藻藻液同原藻液按 0、20%、30%,40%、50%、60%、70%、80%、100%的比例进行混合,并将混合液进行三种细胞破裂评价。最后将细胞破裂评价方法与混合比例进行线性拟合处理。图 2-7 为进行线性拟合后的情况,DOC 释放,钾离子释放和流式细胞术同死亡细胞比例进行拟合后的R2值分别为 0.925、0.979 和 0.987。以此说明,三种检测方法均具备较好的精确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锰酸钾预氧化对藻活性和胞内外有机物的影响[J]. 张晓东,乔俊莲,吕丽萍,高乃云. 中国环境科学. 2017(07)
[2]试谈深度处理与超滤历史观[J]. 李圭白,李星,瞿芳术,梁恒. 给水排水. 2017(07)
[3]藻形态及混凝剂组成对混凝-超滤过程的影响[J]. 张大为,徐慧,王希,门彬,王东升,段晋明. 环境科学. 2017(08)
[4]热激活过硫酸盐氧化法降解敌草隆[J]. 高乃云,朱延平,谈超群,肖雨亮,隋铭皓.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12)
[5]高锰酸钾预氧化强化混凝去除绿藻的研究[J]. 张龙,乔俊莲,雷青. 环境科学学报. 2013(01)
[6]东营南郊净水厂超滤膜示范工程的设计和运行经验简介[J]. 常海庆,梁恒,高伟,纪洪杰,李圭白. 给水排水. 2012(06)
[7]超滤膜的零污染通量及其在城市水处理工艺中的应用[J]. 李圭白,梁恒. 中国给水排水. 2012(10)
[8]南郊水厂超滤膜组合工艺运行情况评价[J]. 纪洪杰,高伟,常海庆,梁恒,田希彬,郭爱玲,李圭白,沈裘昌. 供水技术. 2011(03)
[9]不同混凝剂对流溪河水源水中藻类去除的对比[J]. 李明玉,潘倩,王丽燕,刘丽娟,任刚,宋琳. 中国环境科学. 2010(11)
[10]第三代城市饮用水净化工艺及超滤的零污染通量[J]. 李圭白,田家宇,齐鲁. 给水排水. 2010(08)
博士论文
[1]溶藻细菌S7溶藻特性、机理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 王金霞.重庆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强化混凝沉淀快速除藻技术研究[D]. 王宇飞.天津大学 2016
[2]Ti/RuO2电催化氧化法灭藻的效能与机制研究[D]. 王珂.北京林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239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3223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