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城区街道活力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4 22:05
城市街道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留给人们最初印象的地方。在我国城市高速发展阶段,对街道交通功能的需求和机动车的盛行促使街道规划倾向于“车本位”的空间设计,割裂城市肌理,忽视行人步行体验,随着城市建设理念的转变,共享成为街道的主题,街道环境才逐渐得到关注。多角度的认知街道活力对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品质和居民生活质量着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从数据分析和知觉体验的视角重新解读街道活力,探究街道活力影响因素与机制,以期为提升街道活力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首先确立“人本位”的研究视角,明确街道活力的定义,从街道活力的外在表征和内在构成两个维度构建街道活力指标体系。其次,建立街道活力基础数据库,涵盖城市路网数据、手机定位数据和POI数据,进行街道活力量化和对比分析。在街道活力研究中,利用基础数据从时间、空间两个层面对衡阳市新旧城区街道活力进行分析,时间层面考察不同时段的行人活动,空间层面考察不同区域的行人活动。街道活力机制研究是基于量化评价,通过对活力外在表征与内在构成要素进行线性分析,筛选出拟合度较高的影响因子,并结合新旧城区的街道案例,从量化研究与知觉体验两个层面进行对比...
【文章来源】:南华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11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清明上河图
-12-能。在功能这一层面上,“街道”包含了“道路”。另外,在现代城市交通体系中,街道一般属于城市支路,承担较少的交通职能,道路一般为城市主次干道,为主要交通要道。所以在交通体系层面,“道路”包含了“街道”。在城市建设中,街道和道路往往是密不可分的,并没有明确的界限,道路偏向于车辆,街道偏向于行人。道路能够很好地提升城市活力,只是这种活力与人群活动无关。因此,本次研究的街道范围限定在“有行人活动”的道路。2.1.2街道的空间2.1.2.1街道空间的构成街道是线性的城市开放空间,由连续的临街建筑围合而成的,中间空着用以通行的区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街道。完整的街道空间具有四个界面:底层界面、临街界面、顶界面和对景面(图2.3)。底层界面是街道空间中面积最大的部分,也是人群日常活动所能接触的区域。按照使用功能划分为车行道、人行道、绿化隔离带等不同区域。是街道空间的主体部分它。临街界面是街道空间中最容易被识别的部分,其材料、色彩和造型等设计能直接体现城市街道的文化和风貌。由两侧临街建筑或构筑物组成,临街界面与底界面的尺度关系将直接影图2.2街道与道路a.街道b.道路ab图2.3街道空间构成
-12-能。在功能这一层面上,“街道”包含了“道路”。另外,在现代城市交通体系中,街道一般属于城市支路,承担较少的交通职能,道路一般为城市主次干道,为主要交通要道。所以在交通体系层面,“道路”包含了“街道”。在城市建设中,街道和道路往往是密不可分的,并没有明确的界限,道路偏向于车辆,街道偏向于行人。道路能够很好地提升城市活力,只是这种活力与人群活动无关。因此,本次研究的街道范围限定在“有行人活动”的道路。2.1.2街道的空间2.1.2.1街道空间的构成街道是线性的城市开放空间,由连续的临街建筑围合而成的,中间空着用以通行的区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街道。完整的街道空间具有四个界面:底层界面、临街界面、顶界面和对景面(图2.3)。底层界面是街道空间中面积最大的部分,也是人群日常活动所能接触的区域。按照使用功能划分为车行道、人行道、绿化隔离带等不同区域。是街道空间的主体部分它。临街界面是街道空间中最容易被识别的部分,其材料、色彩和造型等设计能直接体现城市街道的文化和风貌。由两侧临街建筑或构筑物组成,临街界面与底界面的尺度关系将直接影图2.2街道与道路a.街道b.道路ab图2.3街道空间构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建成环境功能多样性对街道活力的影响研究——以上海市南京西路为例[J]. 吴莞姝,钮心毅. 南方建筑. 2019(02)
[2]街道设计在城市修补中的探索实践——以三亚解放路、保定兴华路为例[J]. 赵晅,何佳. 城市建筑. 2018(26)
[3]智慧城市的街道景观设计[J]. 李慕静,张葳. 建筑与文化. 2018(06)
[4]粤西中心城区慢行交通街道空间设计研究[J]. 林鸿珠. 建材与装饰. 2018(21)
[5]基于空间数据的北京老城街道多样性对街道活力的影响[J]. 张轰,徐玉,张富成. 北京规划建设. 2018(03)
[6]城市双修中的交通改善与街道更新——路径、价值与实践[J]. 杜恒. 城市规划通讯. 2018(06)
[7]基于GIS和空间句法浅析街道空间环境对街道活力的影响[J]. 薛雨,张悦,李华英. 地理信息世界. 2017(06)
[8]共享发展理念下城市人居环境发展质量评价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 邓玲,王芳. 生态经济. 2017(10)
[9]街道界面形态规划控制之“贴线率”探讨[J]. 周钰. 城市规划. 2016(08)
[10]北京街道活力:测度、影响因素与规划设计启示[J]. 郝新华,龙瀛,石淼,王鹏. 上海城市规划. 2016(03)
硕士论文
[1]长沙市中心城区街道活力评价[D]. 张香君.湖南师范大学 2018
[2]基于交通微循环的住区街道网络研究[D]. 罗雕.西南交通大学 2017
[3]基于完整街道理念的街道交通设计方法研究[D]. 徐兰花.南京林业大学 2017
[4]城市广场活力构成要素的量化分析[D]. 胡敏.华南理工大学 2014
[5]城市街道步行空间的人性化设计研究[D]. 付诗云.湖北工业大学 2014
[6]基于市民行为调查的城市街道活力营造策略[D]. 糜毅.中南大学 2014
[7]城市街道活力的定量评估与塑造策略[D]. 姜蕾.大连理工大学 2013
[8]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城市街道空间互动性研究[D]. 鲍越.江南大学 2013
[9]基于知觉体验的城市街道空间演变研究[D]. 韩然屹.大连理工大学 2012
[10]基于中心地理论的北京城市街道活力研究[D]. 马水静.北京工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247906
【文章来源】:南华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11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清明上河图
-12-能。在功能这一层面上,“街道”包含了“道路”。另外,在现代城市交通体系中,街道一般属于城市支路,承担较少的交通职能,道路一般为城市主次干道,为主要交通要道。所以在交通体系层面,“道路”包含了“街道”。在城市建设中,街道和道路往往是密不可分的,并没有明确的界限,道路偏向于车辆,街道偏向于行人。道路能够很好地提升城市活力,只是这种活力与人群活动无关。因此,本次研究的街道范围限定在“有行人活动”的道路。2.1.2街道的空间2.1.2.1街道空间的构成街道是线性的城市开放空间,由连续的临街建筑围合而成的,中间空着用以通行的区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街道。完整的街道空间具有四个界面:底层界面、临街界面、顶界面和对景面(图2.3)。底层界面是街道空间中面积最大的部分,也是人群日常活动所能接触的区域。按照使用功能划分为车行道、人行道、绿化隔离带等不同区域。是街道空间的主体部分它。临街界面是街道空间中最容易被识别的部分,其材料、色彩和造型等设计能直接体现城市街道的文化和风貌。由两侧临街建筑或构筑物组成,临街界面与底界面的尺度关系将直接影图2.2街道与道路a.街道b.道路ab图2.3街道空间构成
-12-能。在功能这一层面上,“街道”包含了“道路”。另外,在现代城市交通体系中,街道一般属于城市支路,承担较少的交通职能,道路一般为城市主次干道,为主要交通要道。所以在交通体系层面,“道路”包含了“街道”。在城市建设中,街道和道路往往是密不可分的,并没有明确的界限,道路偏向于车辆,街道偏向于行人。道路能够很好地提升城市活力,只是这种活力与人群活动无关。因此,本次研究的街道范围限定在“有行人活动”的道路。2.1.2街道的空间2.1.2.1街道空间的构成街道是线性的城市开放空间,由连续的临街建筑围合而成的,中间空着用以通行的区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街道。完整的街道空间具有四个界面:底层界面、临街界面、顶界面和对景面(图2.3)。底层界面是街道空间中面积最大的部分,也是人群日常活动所能接触的区域。按照使用功能划分为车行道、人行道、绿化隔离带等不同区域。是街道空间的主体部分它。临街界面是街道空间中最容易被识别的部分,其材料、色彩和造型等设计能直接体现城市街道的文化和风貌。由两侧临街建筑或构筑物组成,临街界面与底界面的尺度关系将直接影图2.2街道与道路a.街道b.道路ab图2.3街道空间构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建成环境功能多样性对街道活力的影响研究——以上海市南京西路为例[J]. 吴莞姝,钮心毅. 南方建筑. 2019(02)
[2]街道设计在城市修补中的探索实践——以三亚解放路、保定兴华路为例[J]. 赵晅,何佳. 城市建筑. 2018(26)
[3]智慧城市的街道景观设计[J]. 李慕静,张葳. 建筑与文化. 2018(06)
[4]粤西中心城区慢行交通街道空间设计研究[J]. 林鸿珠. 建材与装饰. 2018(21)
[5]基于空间数据的北京老城街道多样性对街道活力的影响[J]. 张轰,徐玉,张富成. 北京规划建设. 2018(03)
[6]城市双修中的交通改善与街道更新——路径、价值与实践[J]. 杜恒. 城市规划通讯. 2018(06)
[7]基于GIS和空间句法浅析街道空间环境对街道活力的影响[J]. 薛雨,张悦,李华英. 地理信息世界. 2017(06)
[8]共享发展理念下城市人居环境发展质量评价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 邓玲,王芳. 生态经济. 2017(10)
[9]街道界面形态规划控制之“贴线率”探讨[J]. 周钰. 城市规划. 2016(08)
[10]北京街道活力:测度、影响因素与规划设计启示[J]. 郝新华,龙瀛,石淼,王鹏. 上海城市规划. 2016(03)
硕士论文
[1]长沙市中心城区街道活力评价[D]. 张香君.湖南师范大学 2018
[2]基于交通微循环的住区街道网络研究[D]. 罗雕.西南交通大学 2017
[3]基于完整街道理念的街道交通设计方法研究[D]. 徐兰花.南京林业大学 2017
[4]城市广场活力构成要素的量化分析[D]. 胡敏.华南理工大学 2014
[5]城市街道步行空间的人性化设计研究[D]. 付诗云.湖北工业大学 2014
[6]基于市民行为调查的城市街道活力营造策略[D]. 糜毅.中南大学 2014
[7]城市街道活力的定量评估与塑造策略[D]. 姜蕾.大连理工大学 2013
[8]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城市街道空间互动性研究[D]. 鲍越.江南大学 2013
[9]基于知觉体验的城市街道空间演变研究[D]. 韩然屹.大连理工大学 2012
[10]基于中心地理论的北京城市街道活力研究[D]. 马水静.北京工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2479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3247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