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自然地形和基础设施交叠影响下的城市公共空间形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1 20:59
  在我国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人工城市与自然地形及其资源相协调的问题始终存在,突飞猛进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空间的影响也日趋显著,相应的生态景观诉求与功能效率诉求彼此制约并对城市公共空间产生综合影响。这就使得城市公共空间更加多元、复合、开放,城市物质空间形态的建构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处理不当则容易造成城市建设中的空间割裂、活力缺失、特色不足等一系列问题。相应的设计方法研究往往关注单一影响因素的作用,而忽视对复杂影响因素综合作用机制的系统梳理和总结。本文基于城市设计的视角并秉持系统论的思想,认为形态有序而充满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应建立在整体的物质空间与行为活动组织框架下,并积极协调与各类影响因素的关联。其中,相互之间具有约束和融合关系的自然地形和基础设施要素,对于影响城市物质空间形态并塑造城市空间特色至关重要。城市形态学的认知与分析方法,对于解读在不同类型的城市建设中自然地形和基础设施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物质空间和行为活动的影响具有关键作用。而理论研究与实践案例相结合的方法,则有助于加强方法建构与设计操作之间的转换。论文的主体内容包含上下两篇:上篇在梳理自然地形和基础设施与公共空间的关联性的基础上,... 

【文章来源】:东南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自然地形和基础设施交叠影响下的城市公共空间形态研究


图0-1日常生活中基础设施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克里斯托夫·尼曼为《纽约时报》插图)

城市设计,理论模型


退等一系列问题,这与当前中国快速城镇化中所面临的城市物质空间建设问题颇为相似。在这样的背景下,现代城市设计的各种理论方法和实践工作也得以发展。图0-2 三类城市设计理论模型(资料来源:[美]特兰西克.寻找失落空间——城市设计的理论[M].朱子瑜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98)罗杰·特兰西克(Roger Trancik,1986)在现代空间演进研究和历史典范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三种有关城市空间设计理论的模型33,即图底理论(figure ground theory)、连接理论(linkage theory)和场所理论(place theory)(图 0-2),指出三者在运用中各自具有其适用性,但三者整合能够“赋予虚实以结构,建立各部之联系,并回应人性需求和各自环境的独特要素”。王建国(1999)将城市设计的空间分析方法概括为“空间—形体、场所—文脉、生态分析、相关线—域面”四种分析的方法34。其中,除了生态分析以外的其它三种分析方法与前述三种理论有着大致的对应关系。在上述理论模型和空间分析方法的框架下,可以对诸多国外学者的相关理论、思想、方法以及实践案例进行梳理和归类:① “图—底理论”与“空间—形体分析方法”30丁沃沃. 城市设计:理论?研究?[J]. 城市设计

地图,失落空间,朱子,中国建筑


图0-3 詹巴蒂斯塔·诺利的罗马地图,1748年(资料来源:[美]特兰西克.寻找失落空间——城市设计的理论[M].朱子瑜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99)图0-4 建筑实体和空间虚体的六种类型(资料来源:[美]特兰西克.寻找失落空间——城市设计的理论[M].朱子瑜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01)② “连接理论”与“相关线—域面分析方法”35丁沃沃. 城市设计:理论?研究?[J]. 城市设计,2015(01):68-79.36Sitte C. City planning according to artistic principles (1889 orig.) [M]. See Collins and Collins, 1989.37Krier R. Urban space [M]. New York: Rizzoli, 1979.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理性规划的视角看城市设计发展的四代范型[J]. 王建国.  城市规划. 2018(01)
[2]生态都市主义审视下的国内外相关理论、规划实践及研究展望[J]. 曾马赛,戴彦.  建筑与文化. 2016(01)
[3]从景观都市主义到生态都市主义[J]. 徐凌云,王云才.  中国城市林业. 2015(06)
[4]城市设计:理论?研究?[J]. 丁沃沃.  城市设计. 2015(01)
[5]新型城镇化的城市规划建设策略[J]. 周岚.  建筑学报. 2015(02)
[6]面对存量和减量的总体规划[J]. 施卫良,邹兵,金忠民,石晓冬,丁成日,王凯,赵燕菁,郑皓,林坚,石楠.  城市规划. 2014(11)
[7]城市形态学在城市设计中的地位与作用[J]. 韩冬青.  建筑师. 2014(04)
[8]面向城市“普通区段”的肌理形态控制与引导策略[J]. 宋亚程,韩冬青,王恩琪.  建筑与文化. 2014(04)
[9]城市新区边界空间形态设计中的层级与类型——以南充市北部新城为例[J]. 王恩琪,韩冬青,王欣.  建筑与文化. 2014(04)
[10]设计城市——从形态理解到形态设计[J]. 韩冬青.  建筑师. 2013(04)

博士论文
[1]生态和谐的山地城市空间格局规划研究[D]. 王力国.重庆大学 2016
[2]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城市中心区空间优化研究[D]. 叶洋.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
[3]兰州近现代城市形态变迁研究[D]. 严巍.东南大学 2016
[4]山地城市交通与地形及土地利用协调方法研究[D]. 冯红霞.长安大学 2014
[5]低碳出行导向的城市空间模式[D]. 张娅薇.武汉大学 2013
[6]山地城镇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 吴勇.重庆大学 2012
[7]近代武昌城市发展与空间形态研究[D]. 吴薇.华南理工大学 2012
[8]城市基础设施与城市空间演化的互馈研究[D]. 康红梅.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
[9]西南山地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的适应性理论与方法研究[D]. 王中德.重庆大学 2010
[10]广州城市公共空间形态及其演进研究(1759-1949)[D]. 周祥.华南理工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基于基础设施都市主义的城市空间整合设计[D]. 张硕松.东南大学 2015
[2]城市地图下的城市[D]. 蔡峰.同济大学 2008
[3]明初南京山水形势与城市建设互动关系研究[D]. 权伟.陕西师范大学 2007
[4]中国古代城市设计山水限定因素考量[D]. 张弓.清华大学 2006
[5]中观层面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 徐宁.东南大学 2006
[6]城市滨水区空间形态分析[D]. 刘莹.天津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2598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32598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b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