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地质灾害调查与建设用地地质适宜性评价研究 ——以巴中市黄石旅游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1-09-02 19:23
  随着人口增长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在高强度的开发和不尽合理的产业布局影响下,人类生产、生活和生态关系不协调的矛盾日益严重,为实现区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科学、合理的国土空间规划十分重要。在西南山区,地质环境复杂,地质灾害发育,严重制约城镇和各类工程的规划建设,因而需全面重视地质灾害调查工作与国土空间规划的结合,科学的在地质条件“底图”上勾画规划的“蓝图”。巴中市作为川东北重要城市,近年来各种开发建设工作如火如茶,由于巴中市以红层地层为主,地质灾害多发,受制于建设用地地质条件的限制,在规划建设过程中急需开展地质灾害精细调查和地质适宜性评价建议。当前巴中市地质灾害防治成效显著,多年实现零伤亡,但以往调查目的在于防灾减灾,成果多为灾害危险性评价成果,并未能直接应用于建设用地地质适宜性规划。为了提高国土空间开发的的科学性,更加全面的综合考虑地质“本底”条件,急需开展地质调查与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相关工作。本文对巴中市重点项目黄石旅游区(黄石盘水库)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对黄石旅游区发育的26处灾害及库岸岸坡进行了逐坡调查,并对典型地质灾害进行了详细的调查评价,结合稳定性计算成果,分析了水库蓄水前后地质灾...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地质灾害调查与建设用地地质适宜性评价研究 ——以巴中市黄石旅游区为例


图2-1巴中市交通位置图??2.2地形地貌??巴中位于成都盆地东部,属于典型的盆周山区,整体地势北高南低,最高海??

巴中市,三级构造,地貌特征,阶梯状


中部为中切割低山、浅切割低山;南部为丘陵,沿河两岸及桌状山顶局部发??育平坝。丘陵、平坝面积较少,占幅员面积的5%,山地占95%。详见巴中市地貌??类型图(图2-2)。??if?1?"P?rlih??1?:?h?)?■??,??i?/'■'!??'?J?\9?&?.?r-'-?.-、?k??k、'r?V?J1??身俄?太觸■水纽???a*??fsta&???C¥??至地??'?M*??—?中市卿w??**a?耻》?_?*c?-?MK?'??9-V.??紐tt?^?灿2?-?图H??*?'■下八庙|ft?.Hitt?'?'H?:?|?屮丨l:t\?<+??SH3S受??舶《大罗轤?手S县一nli?;_'?J?1H?R)?lUK?(ft.??'*?? ̄??'.?"??'?,?*?reus?.?.?.?|?*?L-K??; ̄7?w?_??:?r=j?c?k??料*?'■?/?|?|?gtE*K*l?T??^?—/?\HftA??\——□下卿tt??—|故区>?界??图2-2巴中市地貌类型图(据《2012年?2020年巴中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报告》[66))??巴中市地貌特征主要分为阶梯状三级构造,由北至南逐级降低。北部主要为??南江县深切割中山,分布高程1500m?2000m,中切割中山海拔在1300?1500m??之间;中部多为中切割低山海拔800?1000m。中部低山,大多海拔400?800m,??中切割低山切割一般600m,多“V”形谷、平底谷,称山区平坝,分布于南江??向巴州区、通江县过渡地区

巴中市,平昌县,通江县,月降雨量


2064mm,最少年降雨量799.2mm。最多的出现在2001年的通江县为2064mm,??最少的为1997年平昌县为679.7mm。最多年与最少年相差1384.3mm。巴中市??境内50年以来最大降雨数据见表2-1。巴中市常年各月降雨量分布见图2-3。???表2-1?50年以来最大降雨情况表???50年最大年降雨量(mm)?50年最大月降雨量(mm)?50年最大日降雨量(mm)??2064.?0(通江县域)?766.?5?(平昌县域)?282.2?(平昌县域)??250?■??麵里(_)??■?■Li??■?111111??:L?i??1234567S9?10?11I2??图2-3巴中市常年月均降雨量分布图??1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探究[J]. 杨保奇.  世界有色金属. 2019(05)
[2]地质灾害勘查方法与防治措施[J]. 张国华.  居舍. 2019(14)
[3]基于突变理论的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J]. 温晓艺,郑秀清,陈军锋,李力,武鑫.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4)
[4]降雨型地质灾害预报方法研究进展[J]. 陈悦丽,赵琳娜,王英,王成鑫.  应用气象学报. 2019(02)
[5]地质灾害隐患和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计划进展[J]. 李文鹏.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9(02)
[6]地质灾害无人机调查数据管理云平台建设[J]. 马娟,张鸣之,韩冰,黄喆,石爱军,薛跃明.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9(01)
[7]《崩滑地质灾害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J]. 王根龙,叶万军,伍法权.  工程地质学报. 2019(01)
[8]川东红层缓倾岩质滑坡的演化过程及其识别标志探讨[J]. 张涛,谢忠胜,石胜伟,张勇,苗朝,韩新强.  工程地质学报. 2017(02)
[9]川东红层地区降雨入渗模式与岩质滑坡成因机制研究[J]. 李江,许强,王森,刘汉香.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6(S2)
[10]基于层次分析法-正态云模型的岩质边坡稳定性预测[J]. 袁爱平.  水电能源科学. 2016(09)

博士论文
[1]基于土地生态位和多主体的城市居住空间演化情景模型研究[D]. 单玉红.武汉大学 2009
[2]基于云理论与数据场的空间孤立点挖掘研究[D]. 余建桥.西南农业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福建省主体功能区划研究[D]. 陈斓.福建师范大学 2008
[2]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D]. 温华特.浙江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795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33795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c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