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填芯大直径随钻跟管桩竖向抗压承载性能试验及数值分析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3 02:2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的数量也在急剧增长。传统桩基施工方法机械化程度低,污染大,受地层条件的影响大,为了满足高层建筑对地基基础承载力越来越高的要求,响应国家节能环保和建筑工业化的号召,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将成为推广的重点。采用传统锤击法和静压法施工预应力管桩的过程中,在遇到坚硬地层和孤石时容易造成桩身的损坏,不利于结构承载,甚至导致桩身偏斜;在采用预钻孔桩法钻孔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塌孔而影响管桩桩的打入。针对这些问题,大直径随钻跟管桩(Drlling with PHC pipe cased pile,简称DPC管桩)有效的克服了传统施工方法带来的不利影响。大直径随钻跟管桩施工步骤一体化程度高,钻孔的同时进行排土和沉桩,施工速度快,机械化程度高,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大势所趋。大直径随钻跟管桩工法作为一种新型管桩的施工方法,其竖向承载性能和荷载传递机理急需进一步阐明,确保其安全承载是将其逐渐向市场推广的重大前提。同时,大直径随钻跟管桩管腔中一般需要填入混凝土来进行封底和增加桩体的刚度,管腔体积较大,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价格差异大,在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加载情况中填芯的长度,以及进行填芯采... 

【文章来源】:广州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10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填芯大直径随钻跟管桩竖向抗压承载性能试验及数值分析研究


桩基础在古代建筑中的应用

技术路线图,大直径,填芯,承载性能


填芯大直径随钻跟管桩竖向抗压承载性能试验及数值分析研究的实测承载力,和同等地质条件下的打入其他常用桩型的单桩极限承载力进行对比,呈现出大直径随钻跟管桩良好的承载性能。4.严格按照现场的实测地质条件和桩身参数建立三维桩土有限元模型,通过现场实测的沉降数据对模型的合理性进行验证,确保数值模型合理建立后,通过改变不同的桩土接触参数分析其对填芯大直径随钻跟管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的影响。5.总结本文的研究内容,找出不足之处,以展望在后续工作中能进一步完善。

桩土体系,荷载传递


填芯大直径随钻跟管桩竖向抗压承载性能试验及数值分析研究轴力的降低导致压缩变形也会变小。当荷载过大,侧摩阻力达到极值仍无法维持与桩身荷载的平衡时,荷载就会继续向下传递到达桩底,从而使桩端对桩端土产生压力,桩端同时也受到土的反力,从而产生桩端阻力。所以根据桩体间荷载传递的过程可以总结出一般的规律,荷载从上向下传递,桩侧阻力一般会先于桩端阻力发挥,而上部分土也会优先对桩身产生侧阻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房屋建筑桩基工程中的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分析[J]. 王建安,任猛涛.  中外建筑. 2019(02)
[2]中国古代夯土城墙基础加固技术[J]. 李合群.  北方文物. 2017(04)
[3]黏性土中桩-土界面受力机制室内试验研究[J]. 张明义,白晓宇,高强,王永洪,陈小钰,刘俊伟.  岩土力学. 2017(08)
[4]水利工程中大直径PHC管桩承载力试验研究[J]. 訾洪利.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6(05)
[5]大直径随钻跟管桩套箍对桩头质量的影响分析[J]. 唐孟雄,戚玉亮,胡贺松.  建筑结构. 2016(S1)
[6]大直径PHC桩沉桩过程中常见工程质量问题及对策[J]. 蔡小红,黄松涛.  水运工程. 2015(10)
[7]ABAQUS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概述[J]. 孙庆昭.  重庆建筑. 2014(11)
[8]预应力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和空心方桩轴心受压承载力的影响[J]. 汤关祚,匡红杰.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13(07)
[9]某工程高强预应力管桩沉桩竖向裂缝原因分析及处理[J]. 高玉斌,万志勇.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13(01)
[10]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异型桩的发展概况调研[J]. 匡红杰,朱群芳,徐祥源.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12(12)

博士论文
[1]桩侧摩阻力特性的研究[D]. 宋兵.华南理工大学 2010
[2]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成套技术研究[D]. 王广宇.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2007
[3]大直径钻埋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承载性能的研究[D]. 冯忠居.长安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PHC管桩桩土相互作用承载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D]. 赵传学.南昌航空大学 2014
[2]桩土相互作用接触单元研究[D]. 刘红.重庆交通大学 2013
[3]桩端桩侧后注浆钻孔灌注桩竖向承载机制研究[D]. 董晓星.郑州大学 2012
[4]钻孔灌注桩后注浆效果的模型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D]. 孙炎.扬州大学 2006
[5]天津市预应力管桩竖向承载力研究[D]. 高喜峰.天津大学 2005
[6]一种桩—土三维等厚度接触单元及其应用研究[D]. 刘用暖.西安理工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3802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33802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2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