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不同通气条件下跌水构筑物中水气相互作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3 05:12
  跌水构筑物(本文中指城市排水系统中由进水管、跌水竖井和排水管组成的跌水结构)作为连接不同高差管道的排水装置在城市排水系统包括建筑内部排水系统中具有广泛应用。但是目前对于城市排水系统跌水构筑物的研究多在完全开放通气条件下进行,而城市排水系统多为通气条件受到限制的水气二相流或多相流。因此,研究不同通气条件下城市排水系统跌水构筑物中的水气相互作用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建立物理模型分别研究顶部通气孔关闭和开启条件下跌水构筑物中的流态变化。当跌水构筑物顶部通气孔是关闭状态时,随着水流量的增长可以观察到三种阶段的流态:(1)自由流动阶段,(2)水塞阶段和(3)窒满阶段。在自由流动阶段,下落的水流仅占据了跌水构筑物横截面的一部分,空气可以在剩余部分自由通过以使跌水构筑物内的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保持一致。在水塞阶段,由于弯管接头的影响,拥塞水塞会在跌水构筑物底部形成并且阻碍空气流通,导致跌水构筑物内呈负压状态。随着水流量增大,拥塞水塞逐渐上升。在窒满阶段,水塞淹没进水管,跌水构筑物内呈满管流状态。考虑到水流量和跌水构筑物管径对于流态的影响,本文中定义无量纲化水流量Q*= Qw/gDs...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不同通气条件下跌水构筑物中水气相互作用的研究


图1.1城市化对降雨径流的影响w??l.i.i城市排水系统发展历程??城市排水系统的历史与人类文明的城市化进程息息相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几??千年

城市排水系统,古罗马,水道


?1.绪论??中发现了约在公元前2500年的砖砌排水管。公元前6世纪古罗马人为罗马广场排水??建造的拱形渠道,如图1.2所示,至今仍在使用??一遍:??图1.2古罗马水道1|31??我国的城市排水系统同样拥有悠久的历史。从新石器时代后期到夏商时期,我??国古代城市产生并开始发展,城市规模由小逐渐变大,城市排水管道已经出现。河??南省淮阳挖掘出了在龙山文化时期(公元前2800年-前2300年)的平粮台古城下所??埋的陶制排水管〇1][141。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时期,由下??水管道、城内沟渠和城壕组成的排水系统已经逐渐完善。河北易县燕下都遗址的发??掘表面,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前221年)建筑在夯土高台上的台榭建筑已有陶??制的排水管道[111。从秦汉到五代时期,城市排水系统进一步发展。据记载,汉朝长??安的安门内大街两侧有排水沟,唐朝长安城的大街两侧有宽、深各两米多的水沟[in??115]。宋元明清时期为城市排水系统的定型时期。江西赣州在北宋(公元%〇年-1297??年)期间,由著名的水利专家刘彝主持修筑了罕见的城内排水系统一一福寿沟,如??图1.3所示

城市防洪排涝,古代城市,排水系统,明渠


?1.绪论??中发现了约在公元前2500年的砖砌排水管。公元前6世纪古罗马人为罗马广场排水??建造的拱形渠道,如图1.2所示,至今仍在使用??一遍:??图1.2古罗马水道1|31??我国的城市排水系统同样拥有悠久的历史。从新石器时代后期到夏商时期,我??国古代城市产生并开始发展,城市规模由小逐渐变大,城市排水管道已经出现。河??南省淮阳挖掘出了在龙山文化时期(公元前2800年-前2300年)的平粮台古城下所??埋的陶制排水管〇1][141。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时期,由下??水管道、城内沟渠和城壕组成的排水系统已经逐渐完善。河北易县燕下都遗址的发??掘表面,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前221年)建筑在夯土高台上的台榭建筑已有陶??制的排水管道[111。从秦汉到五代时期,城市排水系统进一步发展。据记载,汉朝长??安的安门内大街两侧有排水沟,唐朝长安城的大街两侧有宽、深各两米多的水沟[in??115]。宋元明清时期为城市排水系统的定型时期。江西赣州在北宋(公元%〇年-1297??年)期间,由著名的水利专家刘彝主持修筑了罕见的城内排水系统一一福寿沟,如??图1.3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福寿沟排水系统建造理念对建设海绵城市的启示[J]. 王佳琪,朱易春,章璋,刘祖文,肖荣华.  中国给水排水. 2017(24)
[2]Standing wave at dropshaft inlets[J]. 吴建华,任炜辰,马飞.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2017(03)
[3]“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J]. 俞孔坚,李迪华,袁弘,傅微,乔青,王思思.  城市规划. 2015(06)
[4]我国古代城镇道路大排水系统分析及对现代的启示[J]. 李贞子,车伍,赵杨.  中国给水排水. 2015(10)
[5]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J]. 仇保兴.  给水排水. 2015(03)
[6]古代中国的排水:历史智慧与经验[J]. 郑晓云,邓云斐.  云南社会科学. 2014(06)
[7]城市安全视角下排水系统建设的探讨——基于福寿沟的启示[J]. 韩高峰,黄仪荣.  现代城市研究. 2013(12)
[8]排水负荷对排水横干管压力波动的影响研究[J]. 王璐文,蒋承杰,俞亭超,邵煜.  中国给水排水. 2013(19)
[9]中国城市内涝防治与大小排水系统分析[J]. 车伍,杨正,赵杨,李俊奇.  中国给水排水. 2013(16)
[10]从城市内涝灾害频发看排水规划的发展趋势[J]. 谢映霞.  城市规划. 2013(02)

博士论文
[1]排水系统中跌水结构的气体卷吸和能量耗散问题研究[D]. 马一祎.浙江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建筑排水横干管内气压波动情况研究[D]. 王璐文.浙江大学 2014
[2]UPVC管和某特殊单立管及铸铁双立管排水能力试验研究[D]. 刘阳.湖南大学 2010
[3]建筑排水立管通水能力试验研究[D]. 龙会平.湖南大学 2010
[4]建筑排水系统水力工况的数值模拟研究[D]. 程浩.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9
[5]七层PVC-U排水立管压力对水封影响的试验研究[D]. 张露.湖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804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33804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1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