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生态廊道构建方法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17 14:28
省域生态廊道具有促进能量和物质流动、保持生态基础服务、指导生态空间规划、土地利用发展等功能。近年来城市快速扩张导致省域生态空间破碎和生态服务下降。亟需建设具备导向和不可替代特性的省域生态廊道来进行提升。学术研究和政策导向均为其研究和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在构建方法层面,尚存在不能进行空间管控和落地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优化研究。传统的廊道构建方法多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MCR),分为“源地选取-阻力面构建-路由识别”三步,能够较为科学地识别生态廊道路由,但要实现对土地和空间的管控,仍存在如下问题:(1)源地、阻力值和宽度判定受到较强的主观影响,缺乏客观依据;(2)识别得到的廊道路由存在冗余;(3)不能与土地利用规划契合,不易建设管理。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搭建综合评价因子体系,结合边介数和土地利用因子,在MCR模型的基础上提出MCR-IEL模型(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Impact factor-Edge betweenness-Land use,MCR-IEL):(1)从空间格局、网络结...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0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珠三角区域绿道总体布局规划图
浙江省省域绿道骨架网络规划设想
福建省绿道网总体布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构建方法研究进展[J]. 单楠,周可新,潘扬,唐夫凯. 生态学报. 2019(02)
[2]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雄安新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J]. 吴平,林浩曦,田璐.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8(09)
[3]基于MCR模型的城镇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和建设用地开发模式[J]. 邱硕,王宇欣,王平智,林聪. 农业工程学报. 2018(17)
[4]基于形态空间格局分析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广州市生态网络构建[J]. 杨志广,蒋志云,郭程轩,杨晓晶,许晓君,李潇,胡中民,周厚云. 应用生态学报. 2018(10)
[5]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耕地面源污染源-汇风险格局评价——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J]. 刘帆,谢德体,王三. 江苏农业科学. 2018(14)
[6]基于生态红线的洱海流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J]. 李维佳,马琳,臧振华,高健,李俊清.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8(07)
[7]京津冀城市群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J]. 胡炳旭,汪东川,王志恒,汪翡翠,刘金雅,孙志超,陈俊合. 生态学报. 2018(12)
[8]青海省保护地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J]. 史娜娜,韩煜,王琦,全占军,罗遵兰,葛劲松,汉瑞英,肖能文. 生态学杂志. 2018(06)
[9]生态源地识别与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以福建省福清市为例[J]. 李国煜,林丽群,伍世代,王强.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8(03)
[10]基于生态敏感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昌黎县生态廊道构建[J]. 汤峰,张蓬涛,张贵军,赵丽,郑宇,魏明欢,简卿. 应用生态学报. 2018(08)
博士论文
[1]城市绿道网络识别、评价与优化[D]. 黄浦江.武汉大学 2014
[2]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结构特性研究[D]. 张晋.北京交通大学 2014
[3]都市型绿道规划设计研究[D]. 孙帅.北京林业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基于“源-汇”景观理论的中卫沙坡头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研究[D]. 曹蕾.兰州大学 2016
[2]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城市生态廊道研究[D]. 蒙倩彬.北京林业大学 2016
[3]网络鲁棒性进化优化及其评价标准的理论估计[D]. 马亮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5
[4]哈尔滨市阿城区游憩安全格局研究[D]. 瞿巾苑.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
[5]基于网络分析法的吉林越北镇绿地生态网络构建研究[D]. 吕放.沈阳建筑大学 2015
[6]复杂网络分形特性的统计研究[D]. 曹珍.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
[7]基于网络分析法的城镇绿地生态网络规划[D]. 过萍艳.浙江农林大学 2013
[8]基于最小累计阻力模型的土地整理规划方法研究[D]. 胡海.华中师范大学 2013
[9]城市绿道网络规划综合评价[D]. 张庆军.华中科技大学 2012
[10]基于RS和GIS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构建技术研究[D]. 侍昊.南京林业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398910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0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珠三角区域绿道总体布局规划图
浙江省省域绿道骨架网络规划设想
福建省绿道网总体布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构建方法研究进展[J]. 单楠,周可新,潘扬,唐夫凯. 生态学报. 2019(02)
[2]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雄安新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J]. 吴平,林浩曦,田璐.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8(09)
[3]基于MCR模型的城镇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和建设用地开发模式[J]. 邱硕,王宇欣,王平智,林聪. 农业工程学报. 2018(17)
[4]基于形态空间格局分析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广州市生态网络构建[J]. 杨志广,蒋志云,郭程轩,杨晓晶,许晓君,李潇,胡中民,周厚云. 应用生态学报. 2018(10)
[5]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耕地面源污染源-汇风险格局评价——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J]. 刘帆,谢德体,王三. 江苏农业科学. 2018(14)
[6]基于生态红线的洱海流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J]. 李维佳,马琳,臧振华,高健,李俊清.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8(07)
[7]京津冀城市群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J]. 胡炳旭,汪东川,王志恒,汪翡翠,刘金雅,孙志超,陈俊合. 生态学报. 2018(12)
[8]青海省保护地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J]. 史娜娜,韩煜,王琦,全占军,罗遵兰,葛劲松,汉瑞英,肖能文. 生态学杂志. 2018(06)
[9]生态源地识别与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以福建省福清市为例[J]. 李国煜,林丽群,伍世代,王强.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8(03)
[10]基于生态敏感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昌黎县生态廊道构建[J]. 汤峰,张蓬涛,张贵军,赵丽,郑宇,魏明欢,简卿. 应用生态学报. 2018(08)
博士论文
[1]城市绿道网络识别、评价与优化[D]. 黄浦江.武汉大学 2014
[2]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结构特性研究[D]. 张晋.北京交通大学 2014
[3]都市型绿道规划设计研究[D]. 孙帅.北京林业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基于“源-汇”景观理论的中卫沙坡头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研究[D]. 曹蕾.兰州大学 2016
[2]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城市生态廊道研究[D]. 蒙倩彬.北京林业大学 2016
[3]网络鲁棒性进化优化及其评价标准的理论估计[D]. 马亮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5
[4]哈尔滨市阿城区游憩安全格局研究[D]. 瞿巾苑.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
[5]基于网络分析法的吉林越北镇绿地生态网络构建研究[D]. 吕放.沈阳建筑大学 2015
[6]复杂网络分形特性的统计研究[D]. 曹珍.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
[7]基于网络分析法的城镇绿地生态网络规划[D]. 过萍艳.浙江农林大学 2013
[8]基于最小累计阻力模型的土地整理规划方法研究[D]. 胡海.华中师范大学 2013
[9]城市绿道网络规划综合评价[D]. 张庆军.华中科技大学 2012
[10]基于RS和GIS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构建技术研究[D]. 侍昊.南京林业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3989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3398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