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青岛机场塔台结构设计

发布时间:2021-10-09 22:54
  青岛机场塔台采用了混凝土核心筒+菱形网格钢外网筒的结构形式。在设计中利用犀牛Grasshopper参数化建模,考察了钢外网筒划分密度对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分析表明,杆件尺寸不变的前提下,网格划分造成的杆件与水平面夹角越大,结构层间位移角越小;但角度过大后,则层间位移角的减小不太明显,同时会带来用钢量和施工难度的加大。综合考虑建筑美观和结构受力性能等因素后,采取了钢外网筒水平向划分22等份,竖向划分4等份,并在钢外网筒底部部分杆件内灌注混凝土的设计方案。在结构顶部设置TMD,模拟并分析了考虑TMD作用后结构的风致振动响应,以控制结构位移为目的进行了TMD的参数设计及优化,有限元计算结果显示TMD对该结构的风致振动响应控制效果良好。钢外网筒环梁与外网之间脱开一定距离,二者不在一个曲面内,采用将环梁翼缘扩大,与外网焊接连接的节点形式,既保证了受力需求,也满足了建筑效果。 

【文章来源】:建筑结构. 2020,50(19)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青岛机场塔台结构设计


塔台效果图

塔台,实景


图1 塔台效果图塔台地上17层,其中12层为空调机房层,14层为站坪管制室,15层为设备层,16层为休息室,17层为指挥室。1~15层采用混凝土内筒+钢外网筒组合的结构形式,中部利用电梯井道设置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混凝土筒延伸至16层,顶层指挥室为钢框架结构。混凝土内筒直径7.65m,钢外网筒底部为圆形,直径15.34m,中部收窄,顶部放大,中部最窄处直径约为13.89m,高宽比较大。钢外网筒平面形状沿高度逐渐过渡为弧边三角形,顶部弧边三角形边长约为18m。钢外网筒每6m设置水平环梁一道,内筒与钢外网筒之间通过两端铰接的矩形管连杆相连,连杆每隔3层布置一道。由于功能需要,在14层对钢外网筒进行抽空处理,结构设计时对抽空的楼层杆件进行加强,避免了形成薄弱层。典型楼层的结构布置见图3。

典型结构,塔台


塔台地上17层,其中12层为空调机房层,14层为站坪管制室,15层为设备层,16层为休息室,17层为指挥室。1~15层采用混凝土内筒+钢外网筒组合的结构形式,中部利用电梯井道设置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混凝土筒延伸至16层,顶层指挥室为钢框架结构。混凝土内筒直径7.65m,钢外网筒底部为圆形,直径15.34m,中部收窄,顶部放大,中部最窄处直径约为13.89m,高宽比较大。钢外网筒平面形状沿高度逐渐过渡为弧边三角形,顶部弧边三角形边长约为18m。钢外网筒每6m设置水平环梁一道,内筒与钢外网筒之间通过两端铰接的矩形管连杆相连,连杆每隔3层布置一道。由于功能需要,在14层对钢外网筒进行抽空处理,结构设计时对抽空的楼层杆件进行加强,避免了形成薄弱层。典型楼层的结构布置见图3。青岛机场塔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类别为Ⅱ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基本风压0.6kN/m2。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1]第8.5.1条及条文说明,塔台高宽比约为6,需考虑横风向风振,设计中共考虑了8个方向顺向风和横向风的作用。温度作用取为±43℃,考虑不均匀升降温。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超限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与设计探讨[J]. 付洁,王岚,陈宏,孙江波.  建筑结构. 2020(12)
[2]基于GH平台的自由曲面形态构建与优化[J]. 李彦鹏,周健.  建筑结构. 2019(S1)
[3]风速时程AR模型及其快速实现[J]. 舒新玲,周岱.  空间结构. 2003(04)



本文编号:34271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34271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1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