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融干湿作用下硫酸盐渍土的耐久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冻融干湿作用下硫酸盐渍土的耐久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西北地区存在日夜温差大、多集中式降雨、强蒸发作用等环境特征,使得区域内的土体经受着冻融、干湿交替作用等,不但加剧了土体的盐渍化,同时使得盐渍土的工程性能及其开发受到极大制约。因此,加强冻融、干湿作用下盐渍土的耐久性等方面的研究,是使盐渍土获得工程应用在理论指导方面的科学补充。本文选取河西走廊的硫酸盐渍土为研究对象,制取盐渍土重塑样。分别进行冻融干湿作用下试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微观试验及崩解试验等。结合微观特征及宏观现象对不同作用下盐渍土耐久性规律加以研究,得到如下的结论:(1)冻融循环作用中,抗压强度随循环次数不断衰减,质量损失逐渐增大,但经过一次冻融作用后,试样强度会有所增强;干湿循环作用中,抗压强度随循环次数增加而降低,质量损失逐渐增大,并具有阶段性;干湿冻融联合循环作用中,法向应变还是径向应变受冻融作用影响较大,干湿作用加速了土体形变,但对最终的累积形变影响不大。(2)冻融干湿作用下,土样的微观结构会产生较大变化。冻融循环作用中,一次冻融循环后,土体中孔隙数量增多,但总面积是减小的。土单元体中的仍有以结晶态存在的硫酸盐,在土骨架中起到连接作用。冻融循环破坏时,大孔隙面积占有较大比例,微结构发生不可逆变化;干湿循环作用中,一次干湿循环后,孔隙面积大幅减小,颗粒干缩效应明显,土颗粒接触紧密。干湿循环破坏时,孔隙数量大幅增加,土体中裂隙发育显著,大孔隙对裂隙发育贡献很大。(3)冻融干湿作用下,土样的崩解规律存在差异。冻融作用中,冻后和融后的试样的崩解曲线与原始样的崩解曲线比较接近,而干湿作用后的试样,崩解时间明显增长,崩解缓慢。不同先后次序的联合作用,土体崩解曲线并非典型的“S”曲线。干湿作用后、冻融干湿作用后及干湿冻融作用后,试样都会有“结皮现象”,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崩解进程。盐渍土崩解过程受到土样初始状态控制。
【关键词】:硫酸盐渍土 冻融作用 干湿作用 无侧限抗压强度 崩解特性 微观特性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448;P642.14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绪论9-19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9-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问题11-16
- 1.2.1 土体冻融干湿研究11-14
- 1.2.2 土体微观结构研究14-15
- 1.2.3 土体的崩解性研究15-16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16-19
- 1.3.1 研究内容16-17
- 1.3.2 技术路线17-19
- 第二章 基本物理力学性质19-25
- 2.1 盐渍土取样19-20
- 2.2 基本物理性质试验20-22
- 2.3 易溶盐分析22
- 2.4 击实试验22-24
- 2.5 本章小结24-25
- 第三章 冻融、干湿作用下盐渍土强度特性研究25-40
- 3.1 重塑样制备25-26
- 3.2 主要试验仪器设备26-27
- 3.3 冻融试验27-32
- 3.3.1 冻融试验方法27-28
- 3.3.2 冻融试验结果28-32
- 3.4 毛细水干湿作用试验32-37
- 3.4.1 干湿作用方法32-33
- 3.4.2 干湿试验结果33-37
- 3.5 冻融干湿循环应变特征37-39
- 3.6 本章小结39-40
- 第四章 冻融、干湿作用下盐渍土微观特性研究40-52
- 4.1 扫描电镜试验40-42
- 4.1.1 仪器设备40-41
- 4.1.2 试样制备41
- 4.1.3 试验步骤41-42
- 4.2 微观特性分析42-49
- 4.2.1 结构形貌观察42-45
- 4.2.2 孔隙定量分析45-49
- 4.3 微观特征与强度关系探讨49-50
- 4.4 本章小结50-52
- 第五章 冻融、干湿作用下盐渍土崩解特性研究52-65
- 5.1 崩解试验52-54
- 5.1.1 试验方法52-53
- 5.1.2 仪器设备53
- 5.1.3 试样制备53-54
- 5.1.4 试验步骤54
- 5.2 崩解特性分析54-63
- 5.2.1 崩解特征参数54-55
- 5.2.2 重塑盐渍土的崩解性55-58
- 5.2.3 不同状态下盐渍土崩解性58-63
- 5.3 本章小结63-65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65-67
- 6.1 主要结论65-66
- 6.2 展望66-67
- 参考文献67-71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71-72
- 致谢72-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洋;刘景双;王国平;周旺明;;冻融作用与土壤理化效应的关系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年02期
2 王娇月;宋长春;王宪伟;王丽丽;;冻融作用对土壤有机碳库及微生物的影响研究进展[J];冰川冻土;2011年02期
3 王连峰;蔡延江;解宏图;;冻融作用下土壤物理和微生物性状变化与氧化亚氮排放的关系[J];应用生态学报;2007年10期
4 伍星;沈珍瑶;;冻融作用对土壤温室气体产生与排放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0年07期
5 王效宾;杨平;王海波;戴海明;;冻融作用对黏土力学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9年11期
6 房江锋;李楠;;冻融作用对不同覆土厚度黄土窑洞灾害的影响[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2年06期
7 汪太明;王业耀;香宝;胡钰;;交替冻融对黑土可溶性有机质荧光特征的影响[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年08期
8 王宪伟;李秀珍;吕久俊;孙菊;李宗梅;吴志丰;;冻融作用对大兴安岭湿地泥炭分解排放二氧化碳的影响[J];土壤通报;2010年04期
9 韩雪;赵子龙;高子睿;;松花江松浦段岸坡土冻融直剪强度试验研究[J];山西建筑;2014年03期
10 王永忠;艾传井;刘雄军;;冻融作用对南方粉质黏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J];地质科技情报;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段安;钱稼茹;;冻融环境下混凝土本构关系研究[A];第六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罗昕;朱锦章;卫军;罗晓辉;;冻融条件下混凝土破坏的无损判断[A];沿海地区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及其设计方法科技论坛与全国第六届混凝土耐久性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3 段安;钱稼茹;;冻融环境下约束混凝土应力-应变全曲线试验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周奇峰;罗小勇;;冻融环境下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现状[A];“发展绿色技术,,建设节约结构”——第十四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陈有亮;代明星;刘明亮;索晓航;吴丹丹;任旭凯;;酸性与高温环境下的花岗岩冻融实验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关哠;冻融环境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损伤分析与承载力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段安;受冻融混凝土本构关系研究和冻融过程数值模拟[D];清华大学;2009年
3 王晓巍;北方季节性冻土的冻融规律分析及水文特性模拟[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4 李杰林;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寒区岩石冻融损伤机理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5 王恩Y
本文编号:3443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344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