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济宁城区古运河景观传承与再生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4 05:04

  本文关键词:济宁城区古运河景观传承与再生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运河,运河兴城市兴,运河衰落,城市随之衰落,两者息息相关。由于社会发展的进步,人们忽视了对运河的保护,对其肆虐毁坏,造成了运河的环境遭到极大的破坏,水质恶化,河道淤积,甚至一些河流断支不复存在,辉煌的运河一去不复返。随着申遗的提出,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将目光转移到运河上来,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保护中来。本文运用了景观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有机更新等相关的理论研究,试图提出一套适合济宁城区段古运河景观的传承与再生策略,以此来作为理论依据,对景观的建设进行指导,改善运河的环境和景观风貌。本文题目紧紧的扣住“传承”与“再生”这两个字眼,也是文中主要研究的重点,“传承”旨在表明一种态度,对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等等文化的传承,历史不可一味的推到要适当的延续传承,“再生”主要强调在现代社会背景下,新的社会新的文化背景中对传统的内容进行新的定义和理解,既能延续传统又能与新时代的发展相结合,是再生的意义所在。鉴于此,论文选择济宁城区古运河景观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有机更新理论进行研究。通过对济宁古运河景观现状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逐一剖析,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对济宁城区古运河景观的发展概况进行概述,对景观要素进行分析,分析了济宁城区古运河的景观现状问题,并且相应的提出来济宁城区古运河景观的传承与再生的策略。全文主体内容一共有六章:绪论部分,对论文研究背景、研究的方法、研究的内容及目的、研究的工作框架做了概括性的介绍。第二章首先表明了研究的对象,对其进行概念分析以及解读。分析了国内外城市古运河景观再生与传承的相关研究综述,从中得到启示和学习经验,除此之外还做了相关总结。通过一些研究例如景观生态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有机更新等理论进行理论支撑。第三章主要对山东段运河发展历史回顾进行概述,先从山东段运河段整体进行分析回顾,然后针对性的对济宁城区古运河段进行发展回顾。通过五个时期的追溯对其进行解析,对之后的运河景观改造奠定了厚重的历史基础。第四章是论文的研究重点,在前面各章分析论述的基础上,通过对济宁古运河景观要素进行逐一分析,以及现场调研,总结出济宁城区古运河景观的现状,并且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逐一分析。第五章通过对济宁城区古运河景观的现状分析探讨,提出相应的传承与再生策略。第六章总结。
【关键词】:济宁城区古运河 景观 传承 再生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697.2;TU984.18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4
  • 1.1 研究背景10-11
  • 1.1.1 京杭大运河的辉煌历史10
  • 1.1.2 京杭大运河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存在问题10-11
  • 1.1.3 济宁在大运河中的地位11
  • 1.1.4 济宁段运河的景观规划与发展方向11
  • 1.2 研究内容与目的11-12
  • 1.2.1 研究内容11
  • 1.2.2 研究目的11-12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12-14
  • 1.3.1 研究方法12-13
  • 1.3.2 研究框架13-14
  • 第2章 研究对象、相关研究综述与理论支撑14-23
  • 2.1 研究对象14-17
  • 2.1.1 济宁城区古运河与运河景观14-16
  • 2.1.2 运河景观的再生与传承16-17
  • 2.2 相关研究综述17-19
  • 2.2.1 国外城市古运河景观再生与传承相关研究综述17
  • 2.2.2 国内城市古运河景观再生与传承相关研究综述17-19
  • 2.3 本研究理论支撑19-22
  • 2.3.1 景观生态学理论19-20
  • 2.3.2 可持续发展理论20-21
  • 2.3.3 有机更新理论21-22
  • 2.4 小结22-23
  • 第3章 山东段运河发展历史回顾23-37
  • 3.1 萌芽期:春秋至秦汉23-25
  • 3.2 成长与辉煌期:隋唐至明清25-33
  • 3.3 凋零与没落期:民国初至新中国成立33-34
  • 3.4 迷失与彷徨期:新中国成立后至运河申遗前34-35
  • 3.5 再生与腾飞期:运河申遗成功后35-36
  • 3.6 总结36-37
  • 第4章 济宁城区古运河景观发展现状37-58
  • 4.1 古运河景观要素分析37-53
  • 4.1.1 自然要素37-42
  • 4.1.2 人工要素42-50
  • 4.1.3 文化要素50-53
  • 4.2 古运河景观整体现状53-55
  • 4.3 古运河景观存在问题55-58
  • 第5章 济宁城区古运河景观传承与再生策略58-72
  • 5.1 济宁城区古运河景观传承策略58-60
  • 5.1.1 地域文化的传承58-59
  • 5.1.2 地点文化的传承59
  • 5.1.3 传统文化的传承59-60
  • 5.2 济宁城区吉运河景观再生策略60-72
  • 5.2.1 运河生态环境的再生60-68
  • 5.2.2 运河景观功能的再生68-69
  • 5.2.3 运河景观空间的再生69-70
  • 5.2.4 运河景观文化的再生70-72
  • 第6章 结语72-73
  • 参考文献73-76
  • 后记7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7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永辉;张霖;;生态理念在滨水景观设计中的运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5年08期

2 莫春华;;无锡古运河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3 李彤;;道路雨水花坛的设计方案及应用前景分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4年10期

4 林云华;叶新华;;中国古典园林造景要素[J];现代园艺;2014年14期

5 朱年志;;元代山东运河的开辟与沿岸社会经济发展[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6 张勇;;两宋东南地区漕运直达法比较研究[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7 谌洋;;地被植物在北方地区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3年10期

8 吕斌;孙婷;;低碳视角下城市空间形态紧凑度研究[J];地理研究;2013年06期

9 李胜;张万荣;魏馨;;园林驳岸设计原则与方法探讨[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10 司马俊莲;;生态文化旅游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以恩施州为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鹏飞;山东运河传统建筑综合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2 任树强;京杭运河杭州主城区段滨水景观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文娟;京杭大运河济宁段文化遗产构成和保护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2 王政;城市运河景观设计研究[D];聊城大学;2014年

3 李俊锦;城市公共游园中的河溪亲水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4 韩凯;运河杭州段水质治理的法律启示[D];浙江农林大学;2013年

5 赵红雨;历史文化资源与济宁城市文化发展研究[D];青岛大学;2013年

6 高婷婷;土地整治景观生态评价方法与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7 张君;旧城区改造中公共景观再生设计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8 于洋;地域文化在运河景观设计中的应用[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3年

9 初莎莎;城市景观小品艺术创意文化环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张志辉;京杭运河(济宁段)沿岸景观保护与更新的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济宁城区古运河景观传承与再生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44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3444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9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