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邯郸段)水源水预氧化-强化混凝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4 04:39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采用明渠输水,输水线路长、水深较浅,加之沿途大气沉降的污染物输入,导致下游城市取水水质较水源地水质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邯郸段)水源水为研究对象,针对常规给水处理工艺面对藻类含量季节性升高的局限性,进行化学预氧化强化混凝试验研究,通过静态试验对药剂投加量及工艺参数进行优选,在此基础上考察模拟动态工艺的除污效果,以期为邯郸市相关水厂的工艺运行提供数据支持。通过烧杯试验进行了南水北调(邯郸段)水源水强化混凝研究,确定静态试验参数为:混凝剂聚合氯化铝最佳投加量为20mg/L,混合搅拌速度为400r/min、搅拌时间2min,反应搅拌速度为60r/min、搅拌时间15min,沉淀时间30min,此时对水源水中浊度、叶绿素a、UV254与CODM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5.29%、86.30%、35.71%和25%。以高锰酸钾、次氯酸钠和过氧化氢为氧化剂进行预氧化强化混凝试验,结果表明次氯酸钠作为预氧化剂经济可行,次氯酸钠的最佳投加量为0.5mg/L,最佳氧化时间为30min,在此条件下对水中浊度、叶绿素a、UV
【文章来源】:河北工程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9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南水北调工程线路图
第 1 章 绪论及投加量。4.进行混凝和预氧化强化混凝动态试验研究,以静态试验结果确定的参数为依据,进行动态工艺对原水的净化效果研究,研究分析系统稳定运行时对浊度、叶绿素 a、CODMn 及 UV254 的去除效果。1.6.2 研究技术路线本文采用的技术路线如图 1-2 所示。
河北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4图2-1工艺流程图Fig.2-1chartofprocess动态试验分为常规混凝试验和预氧化强化混凝两组对照试验。常规混凝试验通过混凝+沉淀+过滤单元完成处理工艺。预氧化强化混凝试验使用预氧化+混凝+沉淀+过滤单元完成处理工艺。其中,混凝剂与预氧化剂的选择参考静态试验结论。检测并分析工艺流程重要单元水质指标(浊度、叶绿素a、UV254、CODMn、残余铝/铁),设置取样点为:进水、沉淀出水和滤后出水。试验装置进水流量为30、50、80L/h,预氧化时间控制在25-66min,混凝时间控制在12.5-33min,沉淀时间控制正在75-200min。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常州段长江原水强化混凝处理工艺的中试试验[J]. 梁心怡,张敏,赵元琛,黄一荻,夏圣骥. 净水技术. 2019(10)
[2]中国水资源“农转非”时空异质性及形成机制[J]. 胡美娟,李在军,丁正山,周年兴,沈一忱. 地理研究. 2019(06)
[3]混凝/预氧化去除微污染水源水中拟柱孢藻的效能[J]. 任鹏飞,蒋白懿,何南浩,李振兴,唐曾晖,周午阳,孙志民. 中国给水排水. 2019(11)
[4]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叶绿素a与藻密度相关性研究[J]. 田勇. 人民长江. 2019(02)
[5]新型混凝剂聚合氯化铝钛的制备及性能表征[J]. 王迅,李伟,刘玉灿,段晋明. 水处理技术. 2019(02)
[6]过氧化氢消毒剂应用研究进展[J]. 苏伟东.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9(02)
[7]高锰酸钾与高锰酸钾复合盐净水效果比对探究[J]. 朱丽梅,侯宝芹,倪杭娟. 供水技术. 2019(01)
[8]二氧化氯预氧化含藻水过程中副产物的生成规律[J]. 张小磊,苍岩,宋伟,李继. 环境化学. 2019(02)
[9]夏季投加聚合氯化铝强化混凝处理淠河水的试验研究[J]. 贾如升,柏玉林. 工业水处理. 2018(08)
[10]高锰酸钾对藻细胞及胞外有机物的控制效果[J]. 李春梅,许仕荣,王长平,刘凯. 环境工程学报. 2018(07)
博士论文
[1]新生态二氧化锰对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强化去除作用[D]. 张立珠.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PAC混凝沉淀对饮用水中铝含量的影响及组分分析[D]. 王艳娇.河北工程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454590
【文章来源】:河北工程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9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南水北调工程线路图
第 1 章 绪论及投加量。4.进行混凝和预氧化强化混凝动态试验研究,以静态试验结果确定的参数为依据,进行动态工艺对原水的净化效果研究,研究分析系统稳定运行时对浊度、叶绿素 a、CODMn 及 UV254 的去除效果。1.6.2 研究技术路线本文采用的技术路线如图 1-2 所示。
河北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4图2-1工艺流程图Fig.2-1chartofprocess动态试验分为常规混凝试验和预氧化强化混凝两组对照试验。常规混凝试验通过混凝+沉淀+过滤单元完成处理工艺。预氧化强化混凝试验使用预氧化+混凝+沉淀+过滤单元完成处理工艺。其中,混凝剂与预氧化剂的选择参考静态试验结论。检测并分析工艺流程重要单元水质指标(浊度、叶绿素a、UV254、CODMn、残余铝/铁),设置取样点为:进水、沉淀出水和滤后出水。试验装置进水流量为30、50、80L/h,预氧化时间控制在25-66min,混凝时间控制在12.5-33min,沉淀时间控制正在75-200min。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常州段长江原水强化混凝处理工艺的中试试验[J]. 梁心怡,张敏,赵元琛,黄一荻,夏圣骥. 净水技术. 2019(10)
[2]中国水资源“农转非”时空异质性及形成机制[J]. 胡美娟,李在军,丁正山,周年兴,沈一忱. 地理研究. 2019(06)
[3]混凝/预氧化去除微污染水源水中拟柱孢藻的效能[J]. 任鹏飞,蒋白懿,何南浩,李振兴,唐曾晖,周午阳,孙志民. 中国给水排水. 2019(11)
[4]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叶绿素a与藻密度相关性研究[J]. 田勇. 人民长江. 2019(02)
[5]新型混凝剂聚合氯化铝钛的制备及性能表征[J]. 王迅,李伟,刘玉灿,段晋明. 水处理技术. 2019(02)
[6]过氧化氢消毒剂应用研究进展[J]. 苏伟东.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9(02)
[7]高锰酸钾与高锰酸钾复合盐净水效果比对探究[J]. 朱丽梅,侯宝芹,倪杭娟. 供水技术. 2019(01)
[8]二氧化氯预氧化含藻水过程中副产物的生成规律[J]. 张小磊,苍岩,宋伟,李继. 环境化学. 2019(02)
[9]夏季投加聚合氯化铝强化混凝处理淠河水的试验研究[J]. 贾如升,柏玉林. 工业水处理. 2018(08)
[10]高锰酸钾对藻细胞及胞外有机物的控制效果[J]. 李春梅,许仕荣,王长平,刘凯. 环境工程学报. 2018(07)
博士论文
[1]新生态二氧化锰对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强化去除作用[D]. 张立珠.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PAC混凝沉淀对饮用水中铝含量的影响及组分分析[D]. 王艳娇.河北工程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4545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3454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