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基于形态完整论的南京秦淮河滨河景观更新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5 12:36
  城市滨河区在其历史的长河中积淀出独特的地域性与文化性,成为承载城市风貌、繁华生活环境、优美生态景观的平台。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为拓展滨河景观的更新与发展规模提供了可能性,目前大部分城市已经或着手准备针对滨河区的景观进行再开发。然而在取得瞩目成就的同时诸多问题也开始逐步凸显出来,如仅着眼于美学与视觉的视角对滨河空间予以改造设计,设计仅对终极式形态予以追求与探究,没有充分地考虑到滨河建设的可变性,同时也没有考虑到其建设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故,城市滨河景观更新设计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鉴于以上问题,本文引入生物形态学“形态完整”论,将城市滨河区视为一个有机体,并以南京秦淮河滨河景观更新设计为例,探究基于形态完整论的城市滨河景观更新设计内涵、原则和方法,以期为城市滨河地区空间景观设计供借鉴。通过论文研究,主要得到了以下认识和成果。(1)通过对“形态完整”论及城市滨河景观设计的相关理论研究,剖析了形态完整这一生物学领域分支的深层涵义,结合城市设计中城市滨河景观的相关设计方法,研究得出在城市滨河景观设计中结合“形态完整”论的设计内涵:(1)基于“形态完整”论的城市滨河景观更新设计的基础与核... 

【文章来源】: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形态完整论的南京秦淮河滨河景观更新设计研究


新加坡中心区规划

技术路线图


技术路线图

系列教材,环境艺术设计,水体景观,滨水景观


诺伯格·舒尔茨所研究的内容是存在空间,按照尺度划分为不同的时取构成空间的元素,其元素具备同一性特点。根据相关理论针对各时期景观加以分类,其类型是:分离、以近接为基础的拓扑学、闭合、继;可对水景元素性质与相互之间的关联予以详细地描绘(图 2-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人性化伟业的不懈推手——[丹麦]杨·盖尔先生[J]. 顾孟潮.  城乡建设. 2018(13)
[2]浅谈滨河景观林带的设计与建设[J]. 眭明军.  南方农业. 2018(12)
[3]城市滨河景观生态修复改造的应用研究[J]. 李静.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8(05)
[4]城市滨河空间景观设计初探[J]. 王瑾.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2)
[5]基于“形态完整”理论下城市滨河地区空间景观的设计[J]. 吴硕.  四川水泥. 2017(05)
[6]探析滨河城市堤岸空间的景观优化设计[J]. 马劭磊.  现代园艺. 2017(09)
[7]现代滨河街区空间功能设计策略研究[J]. 舒玉洁.  美术教育研究. 2017(04)
[8]Problems of Shoal Wetland and Riverfront Greening in China and Solutions:A Case Study of Zhejiang Province[J]. ZHANG Yunsheng,LOU Yihui.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7(01)
[9]芝加哥滨河步道扩建[J]. 李雯.  风景园林. 2017(01)
[10]秦淮河的历史变迁[J]. 郑恩才,佘礼晔,张亚男.  江苏水利. 2016(05)

博士论文
[1]城市滨水缓冲区划定及其空间调控策略研究[D]. 刘伟毅.华中科技大学 2016
[2]城市滨河地区更新的城市设计策略研究[D]. 栾春凤.南京林业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南京内秦淮河历史地段景观更新改造研究[D]. 黄婵媛.南京林业大学 2016
[2]基于LID理念的滨河景观设计[D]. 韩莉.北京林业大学 2016
[3]基于人性化的城市滨河景观设计研究[D]. 张颖.华东理工大学 2015
[4]黄河三角洲地区城市滨河景观设计研究[D]. 辛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5]基于要素整合理念的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 柯彦.福建农林大学 2015
[6]绿色建筑理念融入的建筑学专业知识体系框架整合研究[D]. 周嫱.山东建筑大学 2014
[7]基于空间形态的滨河高层住区外部空间设计探索[D]. 李忠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8]基于河道综合治理的滨河景观设计研究[D]. 丁砚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9]从格式塔试析图形设计的有与无[D]. 姚刚.西安美术学院 2012
[10]城市滨海空间设计初探[D]. 符琳琳.长安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4574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34574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c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