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地区绿色住宅围护结构的采光与热工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5 13:27
步入21世纪以来,地球气候环境逐步恶化,雾霾、台风等极端气候现象逐渐增多,以节约自然资源与节能环保为目标,实现长足的可持续发展,循序渐进地成为各国的共同理念。在人类所有的建筑活动中,住宅建筑建设是人类活动最根本的需求,占有较大比例及重要地位。绿色住宅创新住宅模式,将节能环保的自然资源与先进的技术运用于建筑的流程之中,发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导向作用,使住宅对资源的消耗以及对自然环境的污染降至最低的程度。绿色住宅在强调资源和能源节约利用的同时,实现住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住宅建筑设计中,围护结构的能耗占有较大比重,绿色住宅围护结构的采光及热工设计不消耗或消耗很少能源,无废弃物、污染物产生,因此围护结构外良好采光及热工设计不仅改善居住舒适度,还提高居住环境的品质,因此,住宅围护结构的热工和采光设计是绿色、环保的技术措施,合理的应用设计将促进绿色住宅的建设和发展。本文通过对绿色住宅围护结构总采光与热工设计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关系研究,阐述了绿色住宅围护结构的采光及热工设计研究的意义,通过标准值的演变过程和分析,挖掘围护结构采光和热工设计的特点。其次,从日照设计、采光设计、围护结构性能、材料等方面对...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绿色住宅的概念
1.1.2 绿色住宅围护结构的采光及热工设计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采光与热工设计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1.2.1 绿色住宅围护结构的采光及热工设计国外的发展
1.2.2 绿色住宅围护结构的采光及热工设计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2.3 绿色住宅围护结构的采光及热工设计的发展趋势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方法
1.3.3 研究框架
2 绿色住宅围护结构采光及热工设计评价标准
2.1 住宅围护结构的研究范围的界定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
2.2 住宅围护结构的采光与热工设计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关系
3 绿色住宅围护结构采光及热工设计的综合分析
3.1 住宅围护结构的研究范围的界定
3.2 住宅围护结构的采光设计
3.2.1 日照设计
3.2.2 采光设计
3.3 住宅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
3.3.1 窗墙比
3.3.2 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
3.4 住宅围护结构材料对热工与采光设计的影响
3.4.1 外窗材料
3.4.2 外墙材料
3.5 住宅围护结构热工与采光设计的协调与统一
3.6 住宅围护结构的采光与热工设计模拟软件的选择
3.6.1 采光设计模拟软件的选择
3.6.2 热工设计模拟软件的选择
4 大连地区住宅围护结构采光及热工设计
4.1 大连地区实际案例
4.2 钻石湾B1地块多层住宅围护结构采光及热工设计分析
4.2.1 日照设计与模拟分析
4.2.2 采光设计与模拟分析
4.2.3 节能设计与模拟分析
4.3 钻石湾D3地块高层住宅围护结构采光及热工设计分析
4.3.1 日照设计与模拟分析
4.3.2 采光设计与模拟分析
4.3.3 节能设计与模拟分析
4.4 小结
5 围护结构的采光和热工优化设计策略
5.1 住宅围护结构采光及热工设计的影响因素
5.2 热工与采光设计中的矛盾性和统一性分析
5.3 优化设计策略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建筑围护结构节能研究[J]. 高海霞. 山西建筑. 2017(16)
[2]膨胀聚苯和岩棉外保温系统对建筑能耗的对比分析[J]. 黎瑶,龚先政.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2)
[3]东北民宅建筑节能技术现状分析[J]. 崔真榕,王晨宇,王铭泽. 山西建筑. 2016(08)
[4]湿热地区住宅建筑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优化组合研究[J]. 杨柳,幸运,郑武幸,李楠. 建筑技术. 2015(05)
[5]建立一种新的Bin法用于建筑能耗分析[J]. 孙雨林. 福建建设科技. 2014(02)
[6]基于多目标的居住建筑天然光环境优化设计[J]. 张滨,王书晓. 建筑科学. 2013(08)
[7]绿色建筑采光模拟软件的适用性分析与计算精度验证[J]. 赵忠超,吴志敏,姚刚. 生态经济. 2013(08)
[8]论建筑设计中整体采光节能设计的思路[J]. 范晓东. 门窗. 2013(07)
[9]我国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发展现状与研究展望[J]. 王俊. 建设科技. 2013(13)
[10]英国建筑节能法规进展[J]. 梁广,余春荣. 门窗. 2013(03)
博士论文
[1]住宅建筑保障室内(热)环境质量的低能耗策略研究[D]. 喻伟.重庆大学 2011
[2]建筑气候分析与设计策略研究[D]. 杨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寒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适应性评价研究[D]. 陈启超.北京建筑大学 2017
[2]绿色建筑体系下的公共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及优化组合研究[D]. 阎奕岑.重庆大学 2016
[3]寒冷地区不同年代住宅建筑室内热环境调查研究[D]. 王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4]基于新旧采光标准差异的建筑能耗分析研究[D]. 黄瑶.湖南大学 2015
[5]夏热冬暖地区绿色建筑节能优化[D]. 卓皇江.华南理工大学 2015
[6]哈尔滨行列式住宅日照分析线性数学模型研究[D]. 赵弘野.东北林业大学 2015
[7]德国被动房在大连地区多层住宅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 邱乐.大连理工大学 2014
[8]大连地区高层住宅日照设计研究[D]. 高原.大连理工大学 2014
[9]大连市既有高层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技术研究[D]. 芦东影.沈阳建筑大学 2014
[10]大连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应用与研究[D]. 孙连强.大连理工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457494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绿色住宅的概念
1.1.2 绿色住宅围护结构的采光及热工设计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采光与热工设计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1.2.1 绿色住宅围护结构的采光及热工设计国外的发展
1.2.2 绿色住宅围护结构的采光及热工设计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2.3 绿色住宅围护结构的采光及热工设计的发展趋势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方法
1.3.3 研究框架
2 绿色住宅围护结构采光及热工设计评价标准
2.1 住宅围护结构的研究范围的界定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
2.2 住宅围护结构的采光与热工设计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关系
3 绿色住宅围护结构采光及热工设计的综合分析
3.1 住宅围护结构的研究范围的界定
3.2 住宅围护结构的采光设计
3.2.1 日照设计
3.2.2 采光设计
3.3 住宅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
3.3.1 窗墙比
3.3.2 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
3.4 住宅围护结构材料对热工与采光设计的影响
3.4.1 外窗材料
3.4.2 外墙材料
3.5 住宅围护结构热工与采光设计的协调与统一
3.6 住宅围护结构的采光与热工设计模拟软件的选择
3.6.1 采光设计模拟软件的选择
3.6.2 热工设计模拟软件的选择
4 大连地区住宅围护结构采光及热工设计
4.1 大连地区实际案例
4.2 钻石湾B1地块多层住宅围护结构采光及热工设计分析
4.2.1 日照设计与模拟分析
4.2.2 采光设计与模拟分析
4.2.3 节能设计与模拟分析
4.3 钻石湾D3地块高层住宅围护结构采光及热工设计分析
4.3.1 日照设计与模拟分析
4.3.2 采光设计与模拟分析
4.3.3 节能设计与模拟分析
4.4 小结
5 围护结构的采光和热工优化设计策略
5.1 住宅围护结构采光及热工设计的影响因素
5.2 热工与采光设计中的矛盾性和统一性分析
5.3 优化设计策略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建筑围护结构节能研究[J]. 高海霞. 山西建筑. 2017(16)
[2]膨胀聚苯和岩棉外保温系统对建筑能耗的对比分析[J]. 黎瑶,龚先政.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2)
[3]东北民宅建筑节能技术现状分析[J]. 崔真榕,王晨宇,王铭泽. 山西建筑. 2016(08)
[4]湿热地区住宅建筑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优化组合研究[J]. 杨柳,幸运,郑武幸,李楠. 建筑技术. 2015(05)
[5]建立一种新的Bin法用于建筑能耗分析[J]. 孙雨林. 福建建设科技. 2014(02)
[6]基于多目标的居住建筑天然光环境优化设计[J]. 张滨,王书晓. 建筑科学. 2013(08)
[7]绿色建筑采光模拟软件的适用性分析与计算精度验证[J]. 赵忠超,吴志敏,姚刚. 生态经济. 2013(08)
[8]论建筑设计中整体采光节能设计的思路[J]. 范晓东. 门窗. 2013(07)
[9]我国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发展现状与研究展望[J]. 王俊. 建设科技. 2013(13)
[10]英国建筑节能法规进展[J]. 梁广,余春荣. 门窗. 2013(03)
博士论文
[1]住宅建筑保障室内(热)环境质量的低能耗策略研究[D]. 喻伟.重庆大学 2011
[2]建筑气候分析与设计策略研究[D]. 杨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寒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适应性评价研究[D]. 陈启超.北京建筑大学 2017
[2]绿色建筑体系下的公共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及优化组合研究[D]. 阎奕岑.重庆大学 2016
[3]寒冷地区不同年代住宅建筑室内热环境调查研究[D]. 王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4]基于新旧采光标准差异的建筑能耗分析研究[D]. 黄瑶.湖南大学 2015
[5]夏热冬暖地区绿色建筑节能优化[D]. 卓皇江.华南理工大学 2015
[6]哈尔滨行列式住宅日照分析线性数学模型研究[D]. 赵弘野.东北林业大学 2015
[7]德国被动房在大连地区多层住宅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 邱乐.大连理工大学 2014
[8]大连地区高层住宅日照设计研究[D]. 高原.大连理工大学 2014
[9]大连市既有高层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技术研究[D]. 芦东影.沈阳建筑大学 2014
[10]大连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应用与研究[D]. 孙连强.大连理工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4574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3457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