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基于多源开放数据的居住型街道空间特征与步行流量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7 16:59
  以北京市中心城区居住型街道为研究对象,基于多源开放数据量化步行流量与空间特征,探究两者的相关性。首先,基于街道的二维功能分类,将居住型街道样本分为传统式街坊型、混合式单位型、封闭式物管型3类6种典型类型。其次,基于OSM地图爬取、SegNET街景图像识别等方法,提取街道空间形态特征、组织特征及功能设施便捷性;基于STRAVA结合ArcGIS平台获得步行流量数据。再次,通过SPSS相关性分析,识别典型类型街道的步行流量影响因子。最后,通过线性回归模拟阐释其影响机理,结合散点图明确步行流量影响因子适宜值范围,并基于模型的拟合程度筛选出步行流量显著影响因子,依据标准化系数比较其影响强度差异,旨在为塑造促进步行的居住型街道空间提供理论基础。 

【文章来源】:建筑学报. 2020,(S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5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窄路密网”规划模式的城市设计优化探讨[J]. 张春阳,谢凯.  城市建筑. 2017(10)
[2]步行通达性对街区空间活力与交往的影响[J]. 刘星,盛强,杨振盛.  上海城市规划. 2017(01)
[3]特大城市中心区街道空间品质的测度——以北京二三环和上海内环为例[J]. 唐婧娴,龙瀛.  规划师. 2017(02)
[4]街区空间形态对居民步行通行的影响分析[J]. 陈泳,王全燕,奚文沁,毛婕.  规划师. 2017(02)
[5]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活力的量化评价及优化策略初探——以青岛市大鲍岛为例[J]. 廖辉,冯文翰,赵景伟.  上海城市管理. 2017(01)
[6]街道界面形态规划控制之“贴线率”探讨[J]. 周钰.  城市规划. 2016(08)
[7]北京街道活力:测度、影响因素与规划设计启示[J]. 郝新华,龙瀛,石淼,王鹏.  上海城市规划. 2016(03)
[8]街道活力的量化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成都为例[J]. 龙瀛,周垠.  新建筑. 2016(01)
[9]基于步行者视角的街道底层界面研究——以上海市淮海路为例[J]. 陈泳,赵杏花.  城市规划. 2014(06)
[10]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指标体系研究[J]. 赵民,林华.  城市规划. 2002(12)



本文编号:34620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34620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9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