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街巷空间的演进 ——以济南市山大路改造为例

发布时间:2021-11-07 21:58
  城市街巷空间环境的提升,建立城市特色是树立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街巷空间是城市的“骨架”,旧城区中的邻里关系、商业业态是城市中的“血液”,街巷空间有机更新是对城市重生的“良药”,现今,街巷空间的更新改造不再单纯是对街区的保护,而是将城市发展、城市的特色形象、功能需求相结合,街巷空间的演进发展是每个城市发展进程的集中体现。本文通过对街巷空间的演进调查研究,运用国内外城市更新理论与实践发展,梳理济南城市的更新演进、城市道路系统分布状况,选取济南旧城区典型街巷空间进行实地调研与深入的总结,对济南市典型街巷改造前后的结构特征、空间要素和空间形态等进行调查,总结出改造前后的街巷空间环境问题,对改造后的空间样态与利用状况进行问卷调查。挖掘适用于济南市地域文化特色、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街巷空间演进机制与空间更新策略,并运用到到对济南市旧城区街巷空间的更新改造实践中。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为济南市旧城区街巷的更新改造实践提供建议。 

【文章来源】: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省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街巷空间的演进 ——以济南市山大路改造为例


技术路线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示意图,美学,街道,来源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11图2-1街巷尺度示意图(图片来源:《街道的美学》卢原义信)沿街建筑高度(H)与街巷宽度(D)的比值D/H>1,如图2-1所示,在此空间的人的围合感较弱,D/H的比值越高,给人的空旷感越强[21],街巷空间的公共性越强,一般体现在城市中较为广阔的主干道或次干道中,交通功能较强,车行道占比较多。沿街建筑高度(H)与街巷宽度(D)的比值D/H=1是围合感的转折点,如图2-1所示,在此街巷空间中人的感受较为舒适,车流量少,空间尺度较适宜,属于半开放半私密性空间。沿街建筑高度(H)与街巷宽度(D)的比值D/H<1,如图2-1所示,在此空间的人的围合感较强,街巷空间的私密性较强,不适于机动车通行,一般体现在城市中支路以及街坊道路中,在此街巷空间的居民一般作为比较熟稔的邻居。2.2.2街巷景观构成要素(1)街巷形态街巷形态是街巷空间的场所化表现,对居民的多种需求进行满足,曲折的道路形态,行人和车辆在行进过程中享受到不同的视觉感受,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体现出不同的空间状态,同时地面铺装根据行人和车流的不同需求进行划分,满足不同使用主体的需求,实现点、线、面的复合空间环境。(2)沿街建筑街巷是由建筑围合的空间,包括建筑立面以及建筑上的广告牌匾等,是街巷空间的“背景”,不同建筑围合出不同的街巷空间,不同的建筑高度构成街巷空间尺度,街巷私密程度不同,建筑的风格、体量、功能以及材质等决定街巷空间[21]夏祖华、黄伟康编著.城市空间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1992

济南,区位,作者,开埠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13第三章济南市街巷空间发展沿革3.1济南城市发展演进济南市,山东省会城市,是山东省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如图3-1所示,地处于“京津冀”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中间,地理环境十分优越。在对济南市城市发展的资料研究中,济南市城市发展规划的转折点是开通商埠,根据发展阶段的不同,可以将济南市城市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开埠之前的济南基础建设情况、开埠之后的到改革开放之前的济南城市建设、改革开图3-1济南区位图(作者自绘)放之后的济南的全新发展(如图3-2)。3.1.1开埠之前开埠之前的济南城市格局根据历史的发展,最早在北宋年间,宋徽宗修筑土墙,确定了济南古城的范围(如图3-2),发展到金代,济南古城的面积达到四平方公里。到明代采用砖石对城墙进行修建和加固,通过明清时期的整修才形成如今济南古城的形态,功能划分已较为明显,济南古城的中心区域也是现如今济南的城市中心。3.1.2开埠之后至解放之前在济南开埠之后,经济重心逐步向商埠区转移,旧城区出现职能结构的分割,老城区以政治为中心,商埠区以经济为中心,形成东西部分(如图3-2)。济南旧城区保留古城区的历史特色,街巷空间保留原始的街道和巷道,建筑以四合院为主,结构保留传统的木骨架,以砖石堆砌的青瓦白墙,颇具一格。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济南城市建设逐步展开,但由于没有较为系统的理论指导,建设发展缓慢,但城市的形态已经初步成型,旧城区通过与商埠区的共同规划建设,由古城的不规则形态逐步走向规则的块状形态,城区的结构功能逐步完善,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泉城路进行了大规模改造,街道扩宽,市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胡同里的新生活——北京旧城景山片区公共空间景观更新[J]. 郭巍,侯晓蕾.  风景园林. 2018(04)
[2]宽厚里:一条街的嬗变[J]. 丁宁,宗爱迪.  走向世界. 2016(12)
[3]“宽厚里”的前生今世[J]. 牛国栋.  走向世界. 2015(47)
[4]SD法与建筑空间环境评价[J]. 庄惟敏.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04)
[5]国际建筑师联合会第十四届世界会议:建筑师华沙宣言[J]. 林龄.  世界建筑. 1981(05)

硕士论文
[1]济南山城一体空间体系架构及人文传承研究[D]. 吴越.山东建筑大学 2019
[2]地域文化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曹伟.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
[3]济南历史街区的保护与空间再造研究[D]. 李俊睿.山东艺术学院 2019
[4]西安明城区街道环境空间现状调研与景观设计研究[D]. 韩佩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
[5]城市特色街道识别方法及提升策略研究[D]. 赵阳.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
[6]城市有机更新下城市棚户区改造中公共空间的重构[D]. 金秋平.西南交通大学 2016
[7]抚远县街道景观设计研究[D]. 王丽波.东北农业大学 2015
[8]济南市旧城更新规划研究[D]. 魏鑫.山东大学 2015
[9]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城区居住性街巷研究[D]. 孙慧玲.南京大学 2012
[10]济南市旧住区更新中的居住环境问题研究[D]. 马明春.山东建筑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4824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34824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8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