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修正的HFACS与SPA的建筑施工安全人因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09 06:39
为了有效地解决建筑施工受安全人因影响的问题,在系统研究目前建筑施工安全现状及事故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包含6类事故致因因素且适应于建筑施工行业的HFACS分析模型.应用该模型,结合集对分析方法,实现了建筑施工安全人因因素定性与定量分析.并实例分析了某在建工地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人因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该在建工地施工人因因素处于较安全状态,但仍需继续加强安全管理.
【文章来源】: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35(0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改进后的建筑施工安全HFACS模型
HFACS最开始运用在航空领域,它是一种较为系统的人因因素归纳工具,可以根据具体的对象、层次、行业特征修改或适当调整结构[8],包括不良的组织管理、不安全行为的前提条件、不安全的行为监督和不安全行为等4个层次,其中直接造成事故发生的显性因素只有不安全行为;造成事故发生的潜在因素包含不安全的组织管理、不安全行为的监督、不安全行为的前提[9-10],该框架模型能够系统的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并对制定有效控制不安全行为因素措施具有较大的帮助[11].因此,随着学者们研究的不断深入,该框架模型应用逐渐在铁路、医疗等行业运用广泛.但在建筑施工领域并多见,由于建筑行业整体准入门槛较低,从事该行业的人员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体,人员流动性较大[12],文化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所以社会环境对建筑行业工作者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引发事故的发生,再者,当建筑事故灾害出现不可避免的情况时,如何及时有效地处理事故,合理地进行事故救援,防止事故扩大或二次事故的发生,对于建筑施工安全也是极其重要的,而原有的HFACS模型本身结构具有不完善性,首先,忽视了影响在建工地施工的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处理环节,;其次,HFACS模型中部分导致事故发生的致因因素分类条目在施工领域不完全适用,例如,在2014年~2016年的建筑施工事故统计中发现有部分事故由于政府安全监管不力和相关管理人员法律与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造成,因此为详细分析造成事故发生的原因,必须多层次综合考虑.综上所述,社会环境因素和事故处理2个因素对在建工地施工事故的发生有着重要影响,故在新建立的修正框架中增加社会环境因素和事故处理2个层级是非常有意义的,而目前的HFACS模型缺乏对社会环境与事故处理等因素的分析,因此不能较好地对建筑施工人因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1.1.1 建筑施工事故类型原因分析
本文编号:3484821
【文章来源】: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35(0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改进后的建筑施工安全HFACS模型
HFACS最开始运用在航空领域,它是一种较为系统的人因因素归纳工具,可以根据具体的对象、层次、行业特征修改或适当调整结构[8],包括不良的组织管理、不安全行为的前提条件、不安全的行为监督和不安全行为等4个层次,其中直接造成事故发生的显性因素只有不安全行为;造成事故发生的潜在因素包含不安全的组织管理、不安全行为的监督、不安全行为的前提[9-10],该框架模型能够系统的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并对制定有效控制不安全行为因素措施具有较大的帮助[11].因此,随着学者们研究的不断深入,该框架模型应用逐渐在铁路、医疗等行业运用广泛.但在建筑施工领域并多见,由于建筑行业整体准入门槛较低,从事该行业的人员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体,人员流动性较大[12],文化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所以社会环境对建筑行业工作者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引发事故的发生,再者,当建筑事故灾害出现不可避免的情况时,如何及时有效地处理事故,合理地进行事故救援,防止事故扩大或二次事故的发生,对于建筑施工安全也是极其重要的,而原有的HFACS模型本身结构具有不完善性,首先,忽视了影响在建工地施工的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处理环节,;其次,HFACS模型中部分导致事故发生的致因因素分类条目在施工领域不完全适用,例如,在2014年~2016年的建筑施工事故统计中发现有部分事故由于政府安全监管不力和相关管理人员法律与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造成,因此为详细分析造成事故发生的原因,必须多层次综合考虑.综上所述,社会环境因素和事故处理2个因素对在建工地施工事故的发生有着重要影响,故在新建立的修正框架中增加社会环境因素和事故处理2个层级是非常有意义的,而目前的HFACS模型缺乏对社会环境与事故处理等因素的分析,因此不能较好地对建筑施工人因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1.1.1 建筑施工事故类型原因分析
本文编号:34848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3484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