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活力提升的雅安青衣江滨水公园景观改造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1 06:55
城市滨水公园是城市空间中极具生态活力的区域,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滨水空间治理问题越来越复杂。如何恢复滨水公园的活力使城市焕发新的生命力?如何结合当地现实提升滨水公园及城市品质?如何拉近人与水的距离并重塑滨水空间的生机?以上这些问题都值得引起重视。本文首先从滨水公园现有基础研究着手,阐述与滨水公园、生态活力等概念及其构成要素;其次,通过对滨水公园相关文献研究、访谈调查资料整合将生态活力的构成要素归纳为自然生态、社会人文、人工物质、景观参与四大部分,在此基础上分析国内外相关滨水公园规划案例,归纳出滨水公园建设的经验方法;再次,从中总结出滨水公园生态活力提升的策略与规划目标;接着以雅安市青衣江滨水公园为例,调查分析其历史文化背景、交通现状、滨河情况、功能分区、基础设施等,找出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通过运用前文总结的相关原则与策略,对雅安青衣江滨水公园进行改造设计。文章不仅服务于雅安青衣江滨水公园个案改造设计,还可以为其他城市类似案例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参考。本文共分为四大章节。第一章说明了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研究的内容、方法框架以及相关概念界定进行了基本阐述;第二章通过对城市滨...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浙江慈溪新城河场地效果图(左)
2相关概念与案例研究11针对以上目标进行了相应的规划设计:(1)水环境处理:将整个河岸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东部主要解决防洪和水质问题,并且建立起良好的生态廊道;西部河岸主要解决市民游憩与亲水问题。(2)土地划分格局:通过滨水空间的生态划分、空间布局的落实决定了整个城市的发展格局,拉近了滨水区与城市的关系,在不同河岸段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景观环境,满足不同的亲水要求。(3)文化活力的注入:通过对场地人文历史的发掘,挖掘出一条城市文化遗产廊道,在这基础上整合城市记忆、历史文化、场地精神,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规划设计方案。主要经验借鉴:(1)生态景观参与:利用当地的生态资源,以可持续发展为方向,根据不同地段植物的生长条件进行绿化布置,对河流水系进行重新规划。(2)多目标归纳法:通过对场地的不断了解形成多个规划目标,运用跨学科知识,采用创新性视角进行重新规划,满足公园使用者的不同需求。不足之处:(1)东岸硬质防洪堤岸的筑成不利于水体的净化与植物种类多样性的形成。(2)在追求滨水土地价值效益的同时,预留滨水空间不足。2.5.2国内-汉口江滩滨水公园公园位于武汉城市中心滨水区,东起武汉客运港、西至丹水池后湖船厂,武汉市约1/3的重要历史建筑皆聚集于此。除此以外,江汉路商业步行街也位于该项目规划范围以内。该公园全长7公里,规划区域内滨江河滩面积为2kmz,拥有宽阔的空间与视野,有潜力成为武汉市最具滨水特色之地。图2.2汉口江滩滨水公园局部效果图(来源:网络)
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2一期工程主要规划任务在于为市民进行文化游览或滨江漫步提供场所。二期工程的主要规划任务在于满足市民亲水及游憩活动的场地需求。三期主要任务是规划出一条完整的生态滨水廊道。整个公园由景观轴线贯穿始终,包括:滨江长廊、绿化林荫带、滨江观景区、中心广场区、休闲活动区,除此以外,新增了四条由城市陆地区域通向江滩滨水公园的道路,更方便市民进入滨水公园,拉通了通向滨水的视觉与交通廊道。借助江滩滨水的区位优势,使老街区滨水用地多样化,功能多样化。主要经验借鉴:(1)人工物质的介入:构建独特的滨江高架观景廊,经济有效的构架了堤防内外的空间联系。(2)改善自然生态:强化设施服务水平,分区分段不同主题更好的展示了当地文化特色,全面提升滨水区品质。(3)注重社会人文:在规划中保留当地具有价值的历史人文部分,为整个城市注入新的活力。不足之处:(1)处于城市中心位置,高层建筑遮挡住了人们通往滨水区的视线。(2)河道护岸的设计消弱了水体的调节作用。2.5.3国外-美国查尔斯顿海滨公园查尔斯顿海滨公园是一个占地5hm2的绿色公共空间。作为库泊河与查尔斯顿海滨公园历史老城区的过渡,因其处于城市繁华地带,公园常年人流量较大,但其接待能力却有限。图2.3菠萝喷泉(来源:网络)图2.4公园局部效果图(来源:网络)在公园建立起来的之前,因此地具有其便利的水运交通,查尔斯顿海滨码头主要用于海事贸易。后来在进行改造设计时,设计者认识到公园应该与整个城市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滨水景观环境的舒适性设计[J]. 高配涛,祁素萍.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3(12)
[2]梭罗、海克尔与“生态学”一词的提出[J]. 林祥磊. 科学文化评论. 2013(02)
[3]创建和谐、共享、富有活力的城市滨水空间——福州市北江滨地块(五桥~六桥)城市设计探讨[J]. 李闽华. 福建建筑. 2009(09)
[4]城市滨水区域空间活力营造[J]. 孔德宇,李佳.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9(02)
[5]城市滨水开放空间的活力复兴及对我国的启示[J]. 王佐. 建筑学报. 2007(07)
[6]都市人行道空间活力与安全性关系认识——兼论山城重庆交通路段关系[J]. 赵万民,彭薇颖. 建筑师. 2007(03)
[7]城市滨水区开发功能定位研究[J]. 运迎霞,李晓峰. 城市发展研究. 2006(06)
[8]茶香漫街涛声鸣——雅安市滨河步行街规划设计后记[J]. 赵祥,冯美歌. 四川建筑. 2006(01)
[9]城市滨水空间的设计要素[J]. 黄翼. 城市规划. 2002(10)
[10]世界城市滨水区开发建设的历史进程及其经验[J]. 王建国,吕志鹏. 城市规划. 2001(07)
博士论文
[1]城市景观再生设计的理论及策略研究[D]. 刘福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城市中心滨水区规划中的活力塑造研究[D]. 章明辉.北京建筑大学 2013
[2]城市风景湖泊及其周边地区用地布局研究[D]. 张彤.南京林业大学 2010
[3]基于活力提升的重庆滨水区公共空间规划研究[D]. 李秉宇.重庆大学 2010
[4]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规划研究[D]. 游小文.同济大学 2007
[5]体现地域文化的滨水景观设计研究[D]. 杨怡萌.中央美术学院 2007
[6]城市水景中的驳岸设计[D]. 树全.南京林业大学 2007
[7]北京与杭州滨水植物及植物景观研究[D]. 徐晓蕾.北京林业大学 2007
[8]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研究[D]. 刘立明.东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599784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浙江慈溪新城河场地效果图(左)
2相关概念与案例研究11针对以上目标进行了相应的规划设计:(1)水环境处理:将整个河岸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东部主要解决防洪和水质问题,并且建立起良好的生态廊道;西部河岸主要解决市民游憩与亲水问题。(2)土地划分格局:通过滨水空间的生态划分、空间布局的落实决定了整个城市的发展格局,拉近了滨水区与城市的关系,在不同河岸段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景观环境,满足不同的亲水要求。(3)文化活力的注入:通过对场地人文历史的发掘,挖掘出一条城市文化遗产廊道,在这基础上整合城市记忆、历史文化、场地精神,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规划设计方案。主要经验借鉴:(1)生态景观参与:利用当地的生态资源,以可持续发展为方向,根据不同地段植物的生长条件进行绿化布置,对河流水系进行重新规划。(2)多目标归纳法:通过对场地的不断了解形成多个规划目标,运用跨学科知识,采用创新性视角进行重新规划,满足公园使用者的不同需求。不足之处:(1)东岸硬质防洪堤岸的筑成不利于水体的净化与植物种类多样性的形成。(2)在追求滨水土地价值效益的同时,预留滨水空间不足。2.5.2国内-汉口江滩滨水公园公园位于武汉城市中心滨水区,东起武汉客运港、西至丹水池后湖船厂,武汉市约1/3的重要历史建筑皆聚集于此。除此以外,江汉路商业步行街也位于该项目规划范围以内。该公园全长7公里,规划区域内滨江河滩面积为2kmz,拥有宽阔的空间与视野,有潜力成为武汉市最具滨水特色之地。图2.2汉口江滩滨水公园局部效果图(来源:网络)
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2一期工程主要规划任务在于为市民进行文化游览或滨江漫步提供场所。二期工程的主要规划任务在于满足市民亲水及游憩活动的场地需求。三期主要任务是规划出一条完整的生态滨水廊道。整个公园由景观轴线贯穿始终,包括:滨江长廊、绿化林荫带、滨江观景区、中心广场区、休闲活动区,除此以外,新增了四条由城市陆地区域通向江滩滨水公园的道路,更方便市民进入滨水公园,拉通了通向滨水的视觉与交通廊道。借助江滩滨水的区位优势,使老街区滨水用地多样化,功能多样化。主要经验借鉴:(1)人工物质的介入:构建独特的滨江高架观景廊,经济有效的构架了堤防内外的空间联系。(2)改善自然生态:强化设施服务水平,分区分段不同主题更好的展示了当地文化特色,全面提升滨水区品质。(3)注重社会人文:在规划中保留当地具有价值的历史人文部分,为整个城市注入新的活力。不足之处:(1)处于城市中心位置,高层建筑遮挡住了人们通往滨水区的视线。(2)河道护岸的设计消弱了水体的调节作用。2.5.3国外-美国查尔斯顿海滨公园查尔斯顿海滨公园是一个占地5hm2的绿色公共空间。作为库泊河与查尔斯顿海滨公园历史老城区的过渡,因其处于城市繁华地带,公园常年人流量较大,但其接待能力却有限。图2.3菠萝喷泉(来源:网络)图2.4公园局部效果图(来源:网络)在公园建立起来的之前,因此地具有其便利的水运交通,查尔斯顿海滨码头主要用于海事贸易。后来在进行改造设计时,设计者认识到公园应该与整个城市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滨水景观环境的舒适性设计[J]. 高配涛,祁素萍.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3(12)
[2]梭罗、海克尔与“生态学”一词的提出[J]. 林祥磊. 科学文化评论. 2013(02)
[3]创建和谐、共享、富有活力的城市滨水空间——福州市北江滨地块(五桥~六桥)城市设计探讨[J]. 李闽华. 福建建筑. 2009(09)
[4]城市滨水区域空间活力营造[J]. 孔德宇,李佳.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9(02)
[5]城市滨水开放空间的活力复兴及对我国的启示[J]. 王佐. 建筑学报. 2007(07)
[6]都市人行道空间活力与安全性关系认识——兼论山城重庆交通路段关系[J]. 赵万民,彭薇颖. 建筑师. 2007(03)
[7]城市滨水区开发功能定位研究[J]. 运迎霞,李晓峰. 城市发展研究. 2006(06)
[8]茶香漫街涛声鸣——雅安市滨河步行街规划设计后记[J]. 赵祥,冯美歌. 四川建筑. 2006(01)
[9]城市滨水空间的设计要素[J]. 黄翼. 城市规划. 2002(10)
[10]世界城市滨水区开发建设的历史进程及其经验[J]. 王建国,吕志鹏. 城市规划. 2001(07)
博士论文
[1]城市景观再生设计的理论及策略研究[D]. 刘福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城市中心滨水区规划中的活力塑造研究[D]. 章明辉.北京建筑大学 2013
[2]城市风景湖泊及其周边地区用地布局研究[D]. 张彤.南京林业大学 2010
[3]基于活力提升的重庆滨水区公共空间规划研究[D]. 李秉宇.重庆大学 2010
[4]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规划研究[D]. 游小文.同济大学 2007
[5]体现地域文化的滨水景观设计研究[D]. 杨怡萌.中央美术学院 2007
[6]城市水景中的驳岸设计[D]. 树全.南京林业大学 2007
[7]北京与杭州滨水植物及植物景观研究[D]. 徐晓蕾.北京林业大学 2007
[8]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研究[D]. 刘立明.东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5997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3599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