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滨海软土地基电渗加固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5 17:51
  我国滨海地区分布着大量高含水率、高孔隙比、高压缩性、低抗剪强度的软弱土。对于高含水率滨海软土地基如滩涂淤泥,往往需要对其进行排水固结处理以提高抗剪强度供直接应用或后期二次处理。电渗法具有工期短、设备安装方便、不易造成地基失稳等优点,为高含水率、低渗透性细颗粒软黏土的加固处理提供了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案,但同时也存在电极腐蚀、能耗较高等工程问题。本文对前人的文献进行了总结,对软土电渗的一些常用概念包括模型试验量纲分析等进行了讨论。从改善电渗效率、提高电渗处理效果等工程应用角度,对滨海软土地基电渗加固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宁波滩涂淤泥进行了成分分析和粒径分析,针对滩涂淤泥电渗过程中常见的电极表面腐蚀,采用纯铝、不锈钢、黄铜等3种典型电极材料进行电极表面腐蚀预处理后开展电渗加固模型试验,在排水量、含水率、通电电流、有效电势、电渗运移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恒电流条件下,纯铝和不锈钢电极的电化学腐蚀速率基本保持不变,满足Faraday定律;黄铜电极的初期电化学腐蚀速率基本不变,后期表面钝化严重使电化学腐蚀速率降低。在1 V/cm的电势梯度下,不同电极材料排水效率从高到低的顺序为纯铝>不锈钢>...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滨海软土地基电渗加固方法研究


图1.1.1电渗加固现场试验(Chew等,2004)??

边坡排水,电极,电渗透,系数


1.1.2边坡排水加固的EKG电极安装(Lamont-Black等,2016)??tchell(1993)提出,大部分土壤的电渗透系数范围处于lXlf^n^s+V2_s_Lv_1之间,同时提供了水力渗透系数的典型试验值或参考值,如示。??表1.1.1不同土的电渗透系数??电渗透系数?水力渗透系名称?含水率?&?Xl〇_5?kh??(cm2^"1^1)?(cm?s'1)??London?clay?52.3?5.8?10'8??Boston?blue?clay?50.8?5.1?10"8??Kaolin?67.7?5.7?10'7??Clayey?silt?31.7?5.0?10'6??Rock?flour?27.2?4.5?10'7??

电渗流,速率对,数据源,土样


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注:编号1-10?土样的电渗透系数夂和含水率数据源于Casagrande(1952),水力渗透系作者(Mitchell)估计范围;编号11?土样数据源于Bjerrum等(1967);编号丨2?土样数据源于George(1967);编号?13?土样数据源于?Fetzer(1967);编号?14?土样数据源于?Casagrande?等(196Jones等(2011)绘出了细砂、淤泥、钠基膨润土等不同类型土的水力渗流流速率的对比曲线,更直观地展示了不同类型土水力流与电渗流在速率上,如图1.1.3所示。??+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考虑饱和度变化的一维电渗固结模型[J]. 周亚东,邓安,刘中宪,杨爱武,张海.  岩土工程学报. 2017(08)
[2]基于热-水-力耦合的电渗排水试验数值模拟[J]. 王柳江,刘斯宏,陈守开,周斌.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3)
[3]电渗-堆载联合气压劈裂的室内模型试验[J]. 胡平川,周建,温晓贵,陈宇翔,李一雯.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5(08)
[4]考虑有效电势变化的软土一维电渗固结理论[J]. 龚明星,王档良,詹贵贵.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5(04)
[5]导电塑料排水板加固吹填土现场试验[J]. 孙召花,高明军,刘志浩,周伟.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3)
[6]考虑酸碱迁移的电渗一维固结计算方法[J]. 金浩然,姬文广,蔡正旺,彭劼.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5(06)
[7]低能量强夯–电渗法联合加固软黏土地基试验研究[J]. 符洪涛,王军,蔡袁强,张乐,蔡瑛.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5(03)
[8]逐级加载电压对电渗加固吹填土的影响[J]. 刘飞禹,宓炜,王军,符洪涛.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4(12)
[9]阳极跟进作用下软黏土电渗固结室内试验研究[J]. 刘飞禹,张乐,王军,张斌.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2014(01)
[10]线性堆载下软黏土一维电渗固结理论与试验分析[J]. 王军,符洪涛,蔡袁强,曾芳金,申矫健.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4(01)

博士论文
[1]不同电极电渗过程比较及基于电导率电渗排水量计算方法[D]. 陶燕丽.浙江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6089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36089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d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