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清代常州意园复原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09 18:01
  意园是清代常州四大名园之一,是探讨清代常州私家园林特征的重要实例。民国时期因园址产权变更,而沦落为民居,意园遭到严重损坏。以往对意园的复原,受历史材料的局限,未能综合各类历史材料和后人口述,因此论证分析较为笼统,平面复原也比较粗糙。借助此次意园的修复项目,综合分析各种图文史料,结合意园遗址实测与园主后裔口述,梳理了意园的历史演变,试图复原其盛期的样貌,并运用空间句法分析其空间营造特色,以期丰富清代末期江南地区私家园林史的研究。 

【文章来源】:中国园林. 2020,36(10)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清代常州意园复原研究


园记中建筑方位结构

范围,香橼,宅园,史料


意园平面的复原以原址实际遗存为主要依据,初步确定整体布局,再结合史料、口述史、照片等相关资料分析建筑、水系、植物、假山等的设计,进一步细化绘出复原图(图7):宅园相连,临溪而立,自东向西分为住宅、外园、内园三部分。住宅位于意园东侧,由第一进的轿厅、第二进带侧厅的正厅,以及第三、四进家眷所居的宅屋和北端柴房组成南北向四进院落。每进间设内院或走廊,间植香橼树。外园以凌驾于池上的方亭为核心,方亭西北设船厅、魁星阁,方亭以南设延桂山房、半亭,各建筑通过九曲明月回廊串联起来。4.5 建筑风格及复原

水池,位置,园林,房山


赵家花园时期,园林初步成型,园林建筑依白云溪而设,借白云溪之景,以外向观景空间为主。最初赵家花园的叠山只在园内筑土为山,以创造出不同视觉高度的观景体验。归于史家之后,史干甫在旧址基础上进行了复杂的叠石改建,突破了原来外向的静观模式,开始重视园林内部动态的游览功能。内园南部进行叠山,山上建有一房山,山下洞口可容二人出入,假山可观可居可游,营造出幽深曲折的意境,引人入胜,达到日涉成趣的效果。园中的置石主要以刀劈石和石笋为主,分布在书院和住宅之中,以山作林,作为点景之用。山水相映方能成趣,意园的理水同样匠心独运。外园的水池锦鳞游泳,烘托了书房安静的氛围,内园以潭水为主,与“一潭秋水一房山”相呼应,营造了幽深的氛围,丰富了景观的层次。5.4 植物——桂花为主,园内分四时之景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常州明清民居山墙样式实考[J]. 张新荣,张岸.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7(05)
[2]被遗忘的常州古典园林[J]. 王翊语.  江苏地方志. 2017(05)
[3]被遗忘的江南园林之城——常州[J]. 王翊语.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7(05)
[4]《弇山园记》文字园林平面重构[J]. 王笑竹,王丽方.  建筑史. 2017(01)
[5]常州古典园林人文内涵解读——以未园为例[J]. 王燕.  装饰. 2014(05)
[6]常州园林的文心与傲骨[J]. 达红.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8(06)
[7]常州古典园林概述[J]. 盛湘群.  中国园林. 1993(03)

博士论文
[1]清代常州城市与文化:江南地方文献的发掘及其再阐释[D]. 叶舟.复旦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清代常州园林文学研究[D]. 周文娟.南京师范大学 2016
[2]常州传统园林研究[D]. 任阿弟.南京农业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6174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36174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b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