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绿色基础设施导向的城市公共空间系统规划研究

发布时间:2024-07-06 07:5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扩张、洪涝灾害、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骤减等生态问题在城市中不断出现,继而导致城市的公共空间出现质量下降、分布不均、活力不足等问题。绿色基础设施(简称GI)已经逐步成为一种可实施且多尺度的生态手段,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的提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弥合公共空间系统规划的不足与解决城市公共空间多方面的问题,而两者的结合规划也是生态城市背景下人文与生态协同发展的趋势。本文从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GI的分项基础研究出发,对两者进行对比分析,在城市GI规划辅助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可行性研究基础上,利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系统地构建了 GI导向的城市公共空间系统规划研究框架,因此论文也是理论、方法、案例相结合的应用性研究。主要成果如下:(1)在宏观层面,从城市公共空间总体规划方法不足与城市生态问题出发,引入城市GI规划,并从“总体控制规划”与“地块更新规划”对结合GI规划的城市公共空间宏观规划展开研究。在总体控制规划方面,从城市尺度对两者的要素与结构进行对比研究,并提出了 GI导向的城市公共空间定量控制标准。在地块更新规划方面,以南京中心城区为例,在对城市公共空间系统与GI网络进行...

【文章页数】:27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城市公共空间解读
    1.1 城市公共空间研究
        1.1.1 城市公共空间概念与功能
        1.1.2 城市公共空间研究分类
        1.1.3 生态理念下的城市公共空间研究
    1.2 城市公共空间形态结构与系统层级
        1.2.1 城市公共空间类型
        1.2.2 城市公共空间形态结构
        1.2.3 城市公共空间系统概念与特征
        1.2.4 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研究层级与内容
    1.3 城市公共空间系统规划
        1.3.1 城市公共空间系统规划内涵
        1.3.2 城市公共空间系统规划控制方法
        1.3.3 生态理念下的城市公共空间系统规划研究
        1.3.4 城市公共空间系统更新规划
    1.4 当代公共空间问题及公共空间规划与设计方法的利弊
        1.4.1 当代城市公共空间问题
        1.4.2 传统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与设计方法优势
        1.4.3 传统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与设计方法弊端探讨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内涵
    2.1 GI概念、功能与特征
        2.1.1 GI概念演变与研究背景
        2.1.2 GI与相关概念辨析
        2.1.3 城市GI特征
        2.1.4 城市GI功能
    2.2 城市GI的构成与层级
        2.2.1 城市GI的构成
        2.2.2 GI的层级划分
    2.3 城市GI规划
        2.3.1 城市GI规划概念相关及内涵
        2.3.2 城市GI规划原则
        2.3.3 城市GI规划步骤
        2.3.4 城市GI规划效益
        2.3.5 城市GI系统规划案例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GI导向的城市公共空间系统规划研究框架
    3.1 城市GI与城市公共空间对比研究
        3.1.1 研究对象范围界定
        3.1.2 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GI要素对比
        3.1.3 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GI用地区分
        3.1.4 城市公共空间系统规划与城市GI规划对比
    3.2 城市GI规划辅助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分析
        3.2.1 城市GI解决公共空间问题的潜力
        3.2.2 城市GI与公共空间相互转化的可能性研究
        3.2.3 GI理念下城市公共空间系统规划特征
    3.3 GI导向的城市公共空间系统规划研究理论、方法与框架
        3.3.1 背景理论与思想
        3.3.2 研究方法
        3.3.3 研究框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宏观——GI导向的城市研究尺度公共空间生态格局规划
    4.1 GI导向的城市公共空间背景
        4.1.1 传统城市公共空间总体规划方法
            4.1.1.1 城市公共空间定量标准
            4.1.1.2 城市公共空间要素布局
            4.1.1.3 城市公共空间结构规划
            4.1.1.4 传统城市公共空间总体规划优缺点
        4.1.2 城市宏观生态问题研究
            4.1.2.1 城市生态问题在城市规划层面表现
            4.1.2.2 基于城市生态问题的传统公共空间规划方法的弊端探究
        4.1.3 GI导向的城市公共空间研究方法
            4.1.3.1 GI导向的城市公共空间规划研究方向确定
            4.1.3.2 GI导向的城市公共空间整体规划框架
    4.2 总体控制规划——城市尺度定性布局与定量指标的综合研究
        4.2.1 城市级GI与城市尺度公共空间要素结合
            4.2.1.1 城市级GI要素特征
            4.2.1.2 城市尺度公共空间要素识别
            4.2.1.3 城市尺度公共空间要素与城市级GI组合发展方式
        4.2.2 城市级GI与城市尺度公共空间结构结合
            4.2.2.1 城市级GI常见的结构形式
            4.2.2.2 城市公共空间常见的主导结构形式
            4.2.2.3 公共空间主导结构与城市级GI结构组合发展方式
        4.2.3 GI导向的城市公共空间定量控制标准
            4.2.3.1 基于双重目标的传统公共空间评价指标不足
            4.2.3.2 GI导向的公共空间核心评价指标的确定
            4.2.3.3 GI导向的公共空间总体评价指标的确定
    4.3 地块更新规划——基于多重目标下城市双系统的多元结合
        4.3.1 规划目标、原则、关键点
            4.3.1.1 规划目标
            4.3.1.2 规划原则
            4.3.1.3 规划关键点
        4.3.2 两种系统的评价与分类
            4.3.2.1 城市公共空间公共活力评价
            4.3.2.2 城市公共空间公共活力分级研究
            4.3.2.3 城市GI生态敏感性评价
            4.3.2.4 城市GI敏感性分级研究
        4.3.3 GI导向的城市公共空间宏观规划方法——以南京中心城区为例
            4.3.3.1 规划方法
            4.3.3.2 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GI分类技术识别
            4.3.3.3 基于目标的两种系统评价、分类与规划建议
            4.3.3.4 公共空间与GI用地更新结果研究
            4.3.3.5 更新后的用地整合
            4.3.3.6 优先试点区域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观——基于GI网络的社区研究尺度公共空间生态环境营造更新
    5.1 GI导向的社区公共空间背景
        5.1.1 社区公共空间传统规划方法
            5.1.1.1 社区公共空间要素分类布局
            5.1.1.2 社区公共空间结构类型
            5.1.1.3 社区公共空间结构规划
            5.1.1.4 社区公共空间系统与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的衔接
        5.1.2 社区公共空间传统更新策略
            5.1.2.1 社区公共空间要素分类调研
            5.1.2.2 社区公共空间结构更新策略
            5.1.2.3 社区公共空间场所感营造
        5.1.3 社区公共空间传统规划与更新方法局限性与问题
            5.1.3.1 基于生态角度下社区公共空间传统规划方法局限性
            5.1.3.2 社区公共空间传统更新策略局限性
            5.1.3.3 社区公共空间生态问题
        5.1.4 GI导向的社区公共空间规划研究方法
            5.1.4.1 社区级GI的构成与特征
            5.1.4.2 基于GI的社区公共空间规划研究方向确定
            5.1.4.3 基于GI的社区公共空间整体规划框架
            5.1.4.4 试点社区选择
    5.2 基于生物多样性意义优先的社区公共空间规划
        5.2.1 社区公共空间与基于生物多样性GI结合
            5.2.1.1 社区公共空间要素与基于生物多样性GI要素结合
            5.2.1.2 社区公共空间结构与基于生物多样性GI结构结合
            5.2.1.3 两者结合关键点——实现社区GI连通
        5.2.2 基于社区公共空间规划基底的GI连通性研究
            5.2.2.1 基于社区公共空间基底的廊道优先连通选择
            5.2.2.2 廊道连通度评价
            5.2.2.3 连通廊道宽度选择
            5.2.2.4 连通廊道类型与等级
            5.2.3.5 自然基底型社区与人工基底型社区
            5.2.2.6 基于社区公共空间基底的GI连通性规划要求
        5.2.3 基于生物多样性意义优先的社区公共空间更新规划方法——以南京新街口街道为例
            5.2.3.1 规划目标
            5.2.3.2 规划原则
            5.2.3.3 规划方法
    5.3 基于GI雨水管理功能为主社区公共空间规划
        5.3.1 社区公共空间与GSI结合
            5.3.1.1 社区公共空间要素与GSI要素结合
            5.3.1.2 社区公共空间结构与GSI结构结合
            5.3.1.3 社区GSI规划与雨水管网系统关系
            5.3.1.4 公共空间的雨水处理功能规划关键——实现社区GSI网络化分布
        5.3.2 基于社区公共空间规划基底的GSI网络化研究
            5.3.2.1 基于社区公共空间的GSI网络化特征
            5.3.2.2 社区GSI离散破碎度研究
            5.3.2.3 社区GSI斑块规模研究
            5.3.2.4 基于社区公共空间肌理的GSI网络化规划要点
        5.3.3 结合GSI雨水处理功能的社区公共空间更新规划方法——以南京新街口街道为例
            5.3.3.1 规划目标
            5.3.3.2 规划原则
            5.3.3.3 规划方法
    5.4 基于GI多种社会功能影响的社区公共空间规划
        5.4.1 社区公共空间与多功能性GI结合
            5.4.1.1 社区公共空间与多功能性GI要素复合
            5.4.1.2 社区公共空间与多功能性GI结构结合
            5.4.1.3 社区绿色交通系统与多功能性GI关联研究
            5.4.1.4 基于公共空间的多功能性GI规划关键点——满足社区GI可达性
        5.4.2 基于社区公共空间网络布局分析的GI可达性研究
            5.4.2.1 相关标准值界定
            5.4.2.2 GI可达性范围图形研究
            5.4.2.3 GI可达值与可达均值
            5.4.2.4 基于可达性均衡的设施型GI布局研究
            5.4.2.5 以优化社区公共空间布局为目标的GI可达性规划特征
        5.4.3 基于提升GI多种社会功能的社区公共空间更新规划方法以南京新街口街道为例
            5.4.3.1 规划目标
            5.4.3.2 规划原则
            5.4.3.3 规划方法
    5.5 基于GI综合优化下的社区公共空间规划
        5.5.1 基于不同功能的GI与公共空间要素、结构结合
            5.5.1.1 基于不同功能的GI与公共空间要素结合
            5.5.1.2 基于不同功能的GI与公共空间结构结合
        5.5.2 基于公共空间基底的不同功能的GI网络整合
            5.5.2.1 基于公共空间基底的不同功能的GI网络相似处与优化
            5.5.2.2 基于公共空间基底的不同功能的GI网络区别处与整合
            5.5.2.3 GI连通—网络—可达特征整合
        5.5.3 基于GI综合优化下的社区公共空间更新规划方法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微观——结合GI功能的场地研究尺度公共空间生态技术实施
    6.1 GI导向的场地公共空间背景
        6.1.1 场地公共空间传统要素构成、微观功能及设计内容
        6.1.2 微观层面公共空间生态问题与设计缺陷
        6.1.3 GI导向的场地公共空间研究方向确定
        6.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6.2 基于GI生物多样性功能下的公共空间设计
        6.2.1 城市生物多样性公共空间分类设计
        6.2.2 城市生物多样性公园生境内容研究
        6.2.3 城市生物多样性绿道研究
        6.2.4 线型公共空间与生物多样性GI立体设计
    6.3 基于GI雨水管理功能下的公共空间设计
        6.3.1 雨洪管理类公共空间分类设计
        6.3.2 公共空间景观要素与GSI结合设计手法研究
        6.3.3 公共空间群与GSI结合设计研究
        6.3.4 灰空间与GSI结合设计研究
    6.4 基于GI社会功能复合下的公共空间设计
        6.4.1 城市综合公园与GI多种社会功能结合设计
        6.4.2 城市绿道与GI多种社会功能结合设计
        6.4.3 社区公共空间与GI多种社会功能结合设计
        6.4.4 高密度中心区公共空间与GI多种社会功能结合设计
    6.5 基于绿色交通与GI结合的公共空间研究
        6.5.1 基于“慢行交通”与GI结合模式下公共空间研究
        6.5.2 基于“公交便达”与GI结合模式下公共空间研究
        6.5.3 基于“复合交通”与GI结合模式下公共空间研究
        6.5.4 基于“立体交通”与GI结合模式下公共空间研究
    6.6 基于GI生态修复功能下的公共空间设计
        6.6.1 基于生物多样性公园目标下的棕地生态修复
        6.6.2 基于公共空间的雨水管理目标下的城市棕地生态修复
        6.6.3 基于公共空间的多种功能复合下的城市棕地生态修复
        6.6.4 基于城市轨道遗迹与绿色交通结合下的城市棕地生态修复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GI导向的城市公共空间系统整合
    7.1 GI导向的城市公共空间系统整合理论
        7.1.1 整合的前提
        7.1.2 整合的目的
        7.1.3 整合的内容
    7.2 规划角度的城市公共空间系统整合
        7.2.1 跨专业整合
        7.2.2 多尺度复合
        7.2.3 多层级耦合
    7.3 场地设计角度的城市公共空间系统整合
        7.3.1 多功能融合
        7.3.2 多空间叠合
        7.3.3 跨时间重合
    7.4 管理与实施角度的城市公共空间系统整合
        7.4.1 多方面配合
        7.4.2 多政策结合
        7.4.3 多效益导合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
后记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本文编号:40022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40022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0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