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气候视角下城市高度控制策略研究 ——以大连市中山广场区域风环境优化为例
发布时间:2024-10-21 19:56
四十年的快速城市化进程,在城市空间大幅扩张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其中,微气候问题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舒适程度与生活质量。城市风环境问题是微气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大气污染、热岛效应、体感温度等均有重要影响。城市高度作为城市在三维空间上的重要指标,在城市不同的价值诉求下促成了多样的人造地表形态,成为影响城市近地面风环境的主要因素。本论文以研究可持续发展价值导向下规划设计中城市高度控制的方法与策略为目的,选取城市风环境这一视角,重点研究城市高度与城市风环境之间的联系,以形成以改善城市风环境为目标的高度控制策略。以计算机模拟为基础手段,对城市风环境进行模拟。将风环境研究中的惯用指标与城市规划实践中的指标体系相连接,拟定可能产生相关性的三个高度参数:平均高度、参差度及高空围合度。通过对大尺度城市片区内类型单元风环境的多次高度参数调控模拟,研究高度参数与其风环境的联系。在定量研究的同时,通过对大片区高度分布产生的高度结构进行识别与解析,分析其与相应产生的类型风场之间的联系。以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提出优化风环境为目标的城市高度控制策略。完善城市规划实践中现有的高度控...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发展背景
1.1.2 规划实践背景
1.1.3 国内外学术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范围
1.3.1 概念界定
1.3.2 尺度层级
1.3.3 要素选取
1.4 研究内容及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城市建筑高度与城市微气候
2.1 建筑高度对城市微气候的影响
2.1.1 建筑形态对城市气候的作用原理
2.1.2 建筑高度与其他要素的关系
2.2 气候环境评价标准的选择
2.2.1 相关政策及规范
2.2.2 评价标准的建构
3 大连市高层集聚区气候环境测度评价及分析
3.1 研究范围选择
3.1.1 研究区域与界限
3.1.2 区域气候特征
3.1.3 区域高度特征
3.2 研究区域实地微气候测度
3.2.1 测度过程
3.2.2 测度结果
3.2.3 测度结果分析
3.3 研究区域现状气候计算机数值模拟
3.3.1 模拟方法
3.3.2 模拟结果
3.4 模拟数值与实测数值对比
4 模拟与优化实验分析
4.1 中山广场片区冬、夏季风环境模拟
4.1.1 现状模拟
4.1.2 模拟结果分析与评价
4.2 调控单元
4.2.1 调控单元
4.2.2 测点布局
4.3 参数调控
4.3.1 参数选择
4.3.2 平均高度调控
4.3.3 参差度调控过程
4.3.4 高层围合度调控过程
4.4 调控结果分析
4.4.1 平均高度参数调控结果分析
4.4.2 参差度参数调控结果分析
4.4.3 高空围合度参数调控结果分析
5 优化策略
5.1 高度控制策略
5.1.1 高度控制程序
5.1.2 高度控制原则
5.2 中山广场片区优化检验
5.2.1 优化过程
5.2.2 有效性评价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局限性
6.2 后续研究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4008087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发展背景
1.1.2 规划实践背景
1.1.3 国内外学术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范围
1.3.1 概念界定
1.3.2 尺度层级
1.3.3 要素选取
1.4 研究内容及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城市建筑高度与城市微气候
2.1 建筑高度对城市微气候的影响
2.1.1 建筑形态对城市气候的作用原理
2.1.2 建筑高度与其他要素的关系
2.2 气候环境评价标准的选择
2.2.1 相关政策及规范
2.2.2 评价标准的建构
3 大连市高层集聚区气候环境测度评价及分析
3.1 研究范围选择
3.1.1 研究区域与界限
3.1.2 区域气候特征
3.1.3 区域高度特征
3.2 研究区域实地微气候测度
3.2.1 测度过程
3.2.2 测度结果
3.2.3 测度结果分析
3.3 研究区域现状气候计算机数值模拟
3.3.1 模拟方法
3.3.2 模拟结果
3.4 模拟数值与实测数值对比
4 模拟与优化实验分析
4.1 中山广场片区冬、夏季风环境模拟
4.1.1 现状模拟
4.1.2 模拟结果分析与评价
4.2 调控单元
4.2.1 调控单元
4.2.2 测点布局
4.3 参数调控
4.3.1 参数选择
4.3.2 平均高度调控
4.3.3 参差度调控过程
4.3.4 高层围合度调控过程
4.4 调控结果分析
4.4.1 平均高度参数调控结果分析
4.4.2 参差度参数调控结果分析
4.4.3 高空围合度参数调控结果分析
5 优化策略
5.1 高度控制策略
5.1.1 高度控制程序
5.1.2 高度控制原则
5.2 中山广场片区优化检验
5.2.1 优化过程
5.2.2 有效性评价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局限性
6.2 后续研究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40080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4008087.html
上一篇:高校教室细菌气溶胶来源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