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一体的山东绿色乡村住区类型模式研究
本文关键词:三生一体的山东绿色乡村住区类型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城市人居环境发展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发展的主流,但其往往伴随着巨大的环境压力与资源能源浪费,这是由于城市人居环境系统的线性资源代谢所造成的。2005年国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开始得到广泛关注。但由于现阶段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缺乏,乡村人居环境的改良普遍套用城市模式。城乡的特征差异以及城市发展方式的弊端决定了这种方式的不适应性与不可持续性。农业是乡村发展的基础,是乡村人居环境发展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因此将农业作为关键要素纳入乡村人居环境,有机关联乡村农业生产与农民生活、生态等乡村人居环境建设问题,构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的乡村绿色人居单元,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乡村发展问题。本文旨在以代谢视角,通过对山东省内典型乡村住区案例调研,对山东乡村住区现状基本情况、代谢模式、单元尺度、空间形态等进行梳理,总结山东省乡村住区类型,并进行综合评价分析,藉此提出代谢优化、空间整合的系统改造模式,为构建“三生一体”的绿色乡村住区研究提供支持。全文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了课题来源、研究背景、及论文研究主要相关的国内外理论与发展现状,对论文研究内容、目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并列举了研究的框架与方法。第二章构建三生一体乡村人居环境的认识框架,通过概述人居环境概念与科学理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发展与反思,分析乡村住区与人居环境的基本特点、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实践与愿景,得出乡村人居环境绿色发展的可能性与影响其绿色发展的基本三要素:社会组织方式、代谢模式、空间,为筛选及统计调研案例构建认识框架。第三章山东乡村住区基本情况及调研设计,通过对山东省内自然地理特征、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生态农业发展情况、乡村建设及人居环境发展现状等基本信息的整理与归纳,设计调研表格,并查找相关文献、资料等,确立了44个调研案例。第四章实例调研数据整理与类型分析,对山东乡村住区社会组织方式、代谢模式、空间要素进行了详细的统计与分析,对山东省乡村住区类型进行了总结,并根据社会组织方式、代谢模式、空间要素的优劣对调研案例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提出山东省乡村住区的类型。第五章调研案例“三生一体”改造模式建议,通过模式推演,提出绿色乡村住区的改造方向,并以西单村为例,进行概念性设计。第六章结语部分,总结了论文主要研究工作与结论,并讨论了论文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研究建议。农业是农村的根本,依托农业发展,解决农村建设与人居环境发展问题,形成适应农村发展的“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化的发展体系,对人居空间进行重构改善,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压力,达到农村生活、生产、生态平衡持续发展的目的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乡村 三生一体 人居环境 物质代谢循环 绿色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2.29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21
- 1.1 课题来源11
- 1.2 研究背景11-12
- 1.3 国内外研究及发展现状12-18
- 1.3.1 国内外生态村的研究12-15
- 1.3.2 基于物质代谢的生态城市研究15-16
- 1.3.3 山东农村住区规划设计研究16-18
- 1.3.4 山东生态农业发展动态研究18
- 1.3.5 研究简评18
- 1.4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18-19
- 1.4.1 研究内容18
- 1.4.2 相关概念界定18-19
- 1.4.3 研究目的与意义19
- 1.5 研究框架及方法19-21
- 1.5.1 研究方法19-20
- 1.5.2 研究框架20-21
- 第二章 构建三生一体乡村人居环境的认识框架21-27
- 2.1 人居环境概念与科学理论21-22
- 2.2 人居环境建设实践22-25
- 2.2.1 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与反思22-23
- 2.2.2 乡村住区与乡村人居环境23-24
- 2.2.3 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与愿景24-25
- 2.3 乡村人居环境的绿色发展25-26
- 2.4 调研认识框架26-27
- 2.4.1 确定要点26
- 2.4.2 选择要素26-27
- 第三章 山东乡村住区基本情况及调研设计27-46
- 3.1 自然地理特征27-31
- 3.1.1 地形地貌27
- 3.1.2 水文27-28
- 3.1.3 气候28-29
- 3.1.4 土壤29-30
- 3.1.5 植被30-31
- 3.2 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31-33
- 3.2.1 经济发展水平31-32
- 3.2.2 农村社会发展情况32-33
- 3.3 生态农业发展33-35
- 3.3.1 分区34-35
- 3.3.2 发展模式35
- 3.4 乡村建设及人居环境发展35-38
- 3.4.1 新农村建设35-36
- 3.4.2 乡村人居环境发展建设现状36
- 3.4.3 乡村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概况36-38
- 3.5 调研设计38-46
- 第四章 实例调研数据整理与类型分析46-67
- 4.1 调研案例整体情况说明46
- 4.1.1 整体情况46
- 4.1.2 评价原则46
- 4.1.3 案例使用方法46
- 4.2 调研案例社会组织方式分析46-49
- 4.3 调研案例代谢模式分析49-59
- 4.3.1 水代谢49-51
- 4.3.2 养分代谢51-55
- 4.3.3 能量代谢55-59
- 4.4 调研案例空间要素分析59-61
- 4.4.1 尺度分析59-60
- 4.4.2 空间整合模式60-61
- 4.4.3 空间形态61
- 4.5 类型与综合分析评价61-67
- 4.5.1 类型总结61-62
- 4.5.2 综合分析评价62-67
- 第五章 调研案例“三生一体”改造模式建议67-82
- 5.1 模式推演67-74
- 5.1.1 社会组织方式67-68
- 5.1.2 代谢模式68-69
- 5.1.3 尺度模式69
- 5.1.4 空间整合模式69-74
- 5.1.5 小结74
- 5.2 调研案例概念性设计研究-以西单村为例74-82
- 5.2.1 村庄概况74-75
- 5.2.2 “三生”现状75-76
- 5.2.3 模式改造及评价分析76-82
- 第六章 结语82-84
- 6.1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82
- 6.2 研究不足及进一步研究建议82-84
- 参考文献84-86
- 图表来源86-90
- 后记90-9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竞赛成果91-92
- 附录1 调研表格92-94
- 附录2 调研提纲94-9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丽娜;马俊杰;;国内外城市物质代谢研究进展[J];资源科学;2015年10期
2 张卫国;刘效龙;朱琦;;山东省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规划实践探索[J];小城镇建设;2014年12期
3 刘德江;邱桃玉;刘歆;张晓宏;;秸秆与粪便不同配比发酵产沼气试验研究[J];中国沼气;2011年04期
4 李鹏;徐跃通;;山东省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分析[J];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5 叶茂乐;李艳艳;;厦门屋顶休闲农业发展探析[J];福建建筑;2011年01期
6 夏学禹;;论中国农耕文化的价值及传承途径[J];古今农业;2010年03期
7 高焕喜;;农村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回顾与前瞻——以山东省为例[J];乡镇经济;2009年01期
8 汪国连;金彦平;;我国农村垃圾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8年10期
9 石峰;范立建;吕实波;孔凡玲;孙国栋;;2006年山东省农村垃圾和污水处理状况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08年09期
10 魏艳;赵慧恩;;我国屋顶绿化建设的发展研究——以德国、北京为例对比分析[J];林业科学;2007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玉磊;分布式光伏发电在冬暖式大棚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4年
2 饶玲华;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沼气规律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丁厚胜;山东省典型人工湿地的调查与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三生一体的山东绿色乡村住区类型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86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408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