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文园狮子林在写仿中的格局变化探究

发布时间:2017-05-31 07:17

  本文关键词:文园狮子林在写仿中的格局变化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写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体现在诗、画、园林等各种传统文化行为中。本论文通过分析园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发展及其所起作用,从历史角度出发,探讨乾隆对苏州狮子林写仿所建两座园林的创作思维及手法。研究主要对象文园狮子林是乾隆仿照苏州狮子林所建继长春园狮子林之后第二座写仿狮子林。有文献明确记载,苏州狮子林在宋末元初是维则禅师及其弟子所建禅宗园林,其格局主要受宗教活动影响,不同于传统文人园林。但乾隆在写仿创作另外两座狮子林时对此并不知晓,以为苏州狮子林乃是倪瓒别业,并以文人园的审美方式进行写仿。这种对写仿原型的错误理解结合禅宗园林独特的布局特点,导致了长春园狮子林及文园狮子林这两座形式独特园林的产生。结合以上因素,通过三个园林的布局变化分析探讨乾隆在园林写仿创作中的思维方式及创作手法。上篇首先分析了中国传统宇宙观哲学的发展及其对园林变革的影响。其次,总结分析园林的影响因素包含宇宙观、老庄哲学、禅宗思想、及士大夫文化等几个方面。最后,对士大夫阶层进行探讨,封建集权制度决定了其特有的阶级特点。士大夫阶层独立人格与封建极权制度对他们的绝对制约的矛盾通过园林及隐逸文化得到了缓解与平衡。只有看清了宇宙观、士大夫阶级特点、园林及隐逸文化、禅宗园林之间的关系之后,才能更全面清晰地对苏州狮子林(禅宗园林)及其写仿产物长春园狮子林、文园狮子林(帝王仿建文人园)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和分析。下篇从不同角度对三座狮子林逐一对比分析,总结乾隆在写仿过程中的手法变化及思想变化。
【关键词】:文人园 禅宗寺园 乾隆 狮子林 写仿 创新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1
  • 上篇11-38
  • 第一章 绪论11-16
  • 1.1 选题背景11-13
  • 1.1.1 课题来源11
  • 1.1.2 研究背景11-12
  • 1.1.3 研究目的12
  • 1.1.4 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12-13
  • 1.2 文献综述13-14
  • 1.2.1 研究现状13
  • 1.2.2 文献综述13-14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4-15
  • 1.3.1 研究对象及内容14
  • 1.3.2 研究方法14-15
  • 1.4 研究基础15-16
  • 第二章 中国古典园林与传统文化宇宙模式16-29
  • 2.1 中国古代哲学与园林的关系16-20
  • 2.1.1 中国古代宇宙观16-18
  • 2.1.2 “天人之际”——中国哲学主题18-19
  • 2.1.3 园林对“天人之际”宇宙观忠实表现的内在原因19-20
  • 2.2 孔子、汉武帝、董仲舒对园林的影响20-22
  • 2.2.1 园林的发展阶段20-21
  • 2.2.2 董仲舒与汉武帝对园林的影响21-22
  • 2.2.3 魏晋时期文人园的兴起及道家玄学思想的影响22
  • 2.3 禅与园林22-25
  • 2.3.1 禅与士大夫22-23
  • 2.3.2 禅宗哲学中的“空”与士大夫的宇宙观23-24
  • 2.3.3 自然山水之于禅宗24
  • 2.3.4 寺庙的园林化24
  • 2.3.5 寺园的意境24-25
  • 2.4 宋代理学之后的“壶中天地”25-29
  • 第三章 士大夫与文人园的艺术29-38
  • 3.1 士大夫与文人园29-33
  • 3.1.1 士大夫的人格特点、阶级矛盾29-30
  • 3.1.2 隐逸文化与文人园30-31
  • 3.1.3 文人园的三要素——士大夫的人格观、宇宙观与审美31-32
  • 3.1.4 园林中的写意32-33
  • 3.1.5 士大夫的意象思维33
  • 3.2 中国古典园林境界33-38
  • 3.2.1 无限广大、万物具备的宇宙模式34
  • 3.2.2 园林景观之间的联系与宇宙模式的表现——无我之境34-35
  • 3.2.3 情景交融——有我之境35-36
  • 3.2.4 永恒的宇宙规律36-38
  • 下篇38-82
  • 第四章 文园狮子林的最初原型——苏州狮子林38-49
  • 4.1 苏州狮子林的前世今生38-41
  • 4.1.1 狮子林发展38-39
  • 4.1.2 元代到清代39-40
  • 4.1.3 民国之后40-41
  • 4.2 钱维城《狮子林图》41-43
  • 4.2.1 山石41-42
  • 4.2.2 水系42-43
  • 4.3 空间格局43-44
  • 4.4 景观要素44-46
  • 4.4.1 假山44-45
  • 4.4.2 建筑45
  • 4.4.3 池水45
  • 4.4.4 植物45-46
  • 4.5 游览路线分析46-47
  • 4.6 建筑与园林整体空间——功能大于审美47-48
  • 4.7 理水手法——悖造景原则常态48-49
  • 第五章 从苏州狮子林到长春园狮子林——乾隆的写仿移植49-62
  • 5.1 长春园狮子林的建设49-50
  • 5.2 长春园狮子林写仿的影响因素50-53
  • 5.2.1 倪瓒《狮子林图》50-51
  • 5.2.2 写仿时对苏州狮子林前身禅宗寺园的不知51
  • 5.2.3 乾隆对文人园的喜爱与追求51-52
  • 5.2.4 乾隆“移天缩地在君怀”、“万物皆备于我”的造园思想52-53
  • 5.3 长春园狮子林要素分析53-57
  • 5.3.1 山石分析53-55
  • 5.3.2 建筑分析55-56
  • 5.3.3 水系分析56-57
  • 5.4 长春园狮子林的平面格局分析57-61
  • 5.4.1 引导区58-59
  • 5.4.2 池区59-60
  • 5.4.3 山区60-61
  • 5.5 长春园狮子林与苏州狮子林格局迥异成因61
  • 5.6 意境分析61-62
  • 第六章 长春园狮子林到文园狮子林——乾隆的自我超越62-82
  • 6.1 文园狮子林发展62-63
  • 6.2 文园狮子林平面格局变化63-64
  • 6.3 文园狮子林造园要素64-75
  • 6.3.1 文园十六景及御制诗64-75
  • 6.4 空间造园手法对比分析75-82
  • 6.4.1 引导区76-77
  • 6.4.2 池区77-80
  • 6.4.3 山区80-82
  • 结语82-85
  • 参考文献85-87
  • 附图目录87-89
  • 附录1:廊坊开发区科研大厦及综合服务楼概念设计89-111
  • 致谢11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彦霖;;倪瓒和他的如幻园林[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13年03期

2 贾s,

本文编号:4088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4088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e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