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建筑垃圾再生微粉用于混凝土的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3 19:09

  本文关键词:建筑垃圾再生微粉用于混凝土的试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建筑垃圾 再生微粉 混凝土 掺合料


【摘要】:为了提高建筑垃圾的利用率,研究了利用建筑垃圾作为掺合料配制混凝土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利用废弃混凝土、废弃砖分别经破碎、粉磨和活化后得到的再生微粉可作为混凝土掺合料;当掺量≤20%时,再生微粉混凝土的拌合物性能不及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与普通混凝土相当。
【作者单位】: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建筑垃圾 再生微粉 混凝土 掺合料
【基金】:上海市科委项目13DZ0511400
【分类号】:TU528
【正文快照】: 表1水泥主要物理性能0前言再生微粉是废弃混凝土、废弃砖经破碎、粉磨达到一定细度的微细粉末。由于废弃混凝土组分中含有大量Ca(OH)2、未水化水泥颗粒活性成分,废弃砖含有具有火山灰活性的硅、铝矿物盐,经激发具有形成凝胶产物的能力。因此,建筑垃圾再生微粉获得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立坤;浅谈施工中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与对策[J];山东电大学报;2004年03期

2 付光艳;;如何保证混凝土质量探讨[J];煤炭技术;2006年01期

3 龚洛书;;混凝土收缩及其主要影响因素[J];建筑结构;1979年06期

4 易大斌;;混凝土的电性能及其改善和利用[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1987年02期

5 李湘洲;21世纪混凝土技术展望[J];山西建材;2000年01期

6 邱文武;混凝土分次投料搅拌方法[J];路基工程;2001年06期

7 王立久,詹海燕,任铮钺;建筑模网混凝土技术[J];新型建筑材料;2003年03期

8 沈刚,董发勤;导电混凝土及其发展趋势[J];工业建筑;2004年03期

9 ;混凝土高性能矿掺料[J];中国建材科技;2004年03期

10 谭正清,夏念恩;混凝土拌合物品种对其质量的影响[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永超;杨统喜;;对混凝土亏方问题的探讨[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杰;周琼;;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实效做法[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3 南楠;刘敏;;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措施探讨[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杨雪峰;;在施工工程中预防和处理混凝土裂缝[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崔荣强;徐美芹;张厚峰;;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05)[C];2005年

6 李守坤;;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7 王勇;;谈混凝土裂缝[A];现代建设工程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8 薄如冰;;浅谈常见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预防[A];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吉林省第六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张占亭;谢信全;姚泉智;;浅谈工地搅拌站自拌混凝土的控制要点[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1卷)[C];2009年

10 龙宇;;预拌混凝土使用说明书[A];中国混凝土进展2010[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天水市预拌混凝土管理办法[N];天水日报;2005年

2 ;宁波市预拌混凝土管理规定[N];宁波日报;2007年

3 记者 李峻;预拌混凝土:步入规范化管理新阶段[N];宜春日报;2006年

4 南昌市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管理办公室主任 王仲良;预拌混凝土“禁现”效果分析及政策完善方向[N];中华建筑报;2008年

5 ;昆明市预拌混凝土管理办法[N];昆明日报;2010年

6 兰盈成;在建筑施工中如何控制混凝土质量问题的思考[N];伊犁日报(汉);2010年

7 ;关于修改《宁波市预拌混凝土管理规定》的决定[N];宁波日报;2012年

8 钱国明邋孟文斌;混凝土质量通病的预防与处理[N];建筑时报;2007年

9 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基建科 刘继军;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N];中华建筑报;2007年

10 顾耀臣 译;当今混凝土领域中的技术创新[N];中国建材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美利;混凝土潮湿养护效率的电阻率评价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孟涛;冶金腐蚀环境下混凝土的劣化机理和修补材料开发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王军;相变控温混凝土的理论基础研究和制备[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曹明莉;混凝土架构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5 侯东伟;混凝土自身与干燥收缩一体化及相关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6 金祖权;西部地区严酷环境下混凝土的耐久性与寿命预测[D];东南大学;2006年

7 梁丽敏;生态种植型混凝土的制备、多孔结构及其伪装特性[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张经双;矿井预拌料混凝土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研究及应用[D];安徽理工大学;2014年

9 徐菁;基于模糊系统方法的混凝土强度评定模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10 李林;珊瑚混凝土的基本特性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炜;保坍增强型混凝土功能型外加剂BTC-3应用性能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5年

2 刘素瑞;化学环境激励条件下混凝土自愈合能力的演变机制研究[D];天津城建大学;2015年

3 李继野;道路抢修用免振捣混凝土研制[D];大连交通大学;2015年

4 冯玉江;风沙环境下混凝土受冲蚀损伤机理及评价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5年

5 朱昀U,

本文编号:5148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5148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d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