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冻结单向融化土冻融循环下的融沉及压缩特性
本文关键词:双向冻结单向融化土冻融循环下的融沉及压缩特性
更多相关文章: 冻融循环 双向冻结-单向融化 融沉系数 融土相对压缩系数
【摘要】:自行设计了冻土冻融循环装置,基于此开展不同上边界冻结温度条件下粉质黏土的冻融循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随冻融次数增加,经高温冻结冻融作用和经低温冻结冻融作用当干密度ρd≤1.42g/cm3时,试样以压密变形为主,而低温冻结冻融作用后ρd1.42g/cm3的试样则以膨胀变形为主;第2次冻融作用与第1次冻融作用相比,高温冻结冻融作用后的试样融沉系数α0大幅度降低,而低温冻结冻融作用后的试样α0则表现为增加;随冻融次数增加,α0趋于稳定值α07,且α07随上边界冻结温度的增加而增加.2)当上边界冻结温度高于-2.8℃时(包含-2.8℃),不同干密度土样冻融1次后压缩系数mv均降低,当上边界冻结温度低于-2.8℃时,ρd≥1.42g/cm3的试样1次冻融后的mv增大,ρd1.42g/cm3的试样mv则减小;随冻融次数增加,mv逐渐增大并逐渐趋于稳定值mv7,且mv7随上边界冻结温度的降低而增加.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关键词】: 冻融循环 双向冻结-单向融化 融沉系数 融土相对压缩系数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2CB0261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096)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4T70555)
【分类号】:TU445
【正文快照】: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和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穿越多年冻土区长度为632km,年平均地温高于-1.0℃高温多年冻土区为275km[1].多年冻土区道路病害主要来源于融沉变形[2-3],其中,均匀沉降主要由原季节融化层的压密造成,而不均匀沉降主要由多年冻土退化而引起的的融沉及融土压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晓亮;齐吉琳;宋春霞;;冻融作用对青藏粘土工程性质的影响[J];冰川冻土;2008年01期
2 严晗;刘建坤;王天亮;;冻融对粉砂土力学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3 程培峰;尹传军;;季冻区粉质黏土冻胀特性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14年01期
4 王效宾;杨平;张婷;;人工冻土融沉特性试验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5 杨成松,何平,程国栋,朱元林,赵淑萍;冻融作用对土体干容重和含水量影响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S2期
6 王大雁;马巍;常小晓;孙志忠;冯文杰;张军伟;;冻融循环作用对青藏粘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23期
7 毛雪松;侯仲杰;王威娜;;基于含水量和冻融循环的重塑土回弹模量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S2期
8 梁波;张贵生;刘德仁;;冻融循环条件下土的融沉性质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6年10期
9 马巍;刘端;吴青柏;;青藏铁路冻土路基变形监测与分析[J];岩土力学;2008年03期
10 宋春霞;齐吉琳;刘奉银;;冻融作用对兰州黄土力学性质的影响[J];岩土力学;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加前;吉延峻;何乃武;魏智;杨思忠;何瑞霞;金会军;;高温多年冻土区冻土地基预先融化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J];冰川冻土;2007年04期
2 冯勇;何建新;刘亮;杨力行;;冻融循环作用下细粒土抗剪强度特性试验研究[J];冰川冻土;2008年06期
3 董晓宏;张爱军;连江波;郭敏霞;;反复冻融下黄土抗剪强度劣化的试验研究[J];冰川冻土;2010年04期
4 王威娜;支喜兰;毛雪松;侯仲杰;雷明轩;;冻融循环作用下路基土回弹模量试验研究[J];冰川冻土;2010年05期
5 余帆;齐吉琳;姚晓亮;;多年冻土区路基分层变形现场观测研究[J];冰川冻土;2011年04期
6 张世民;李双洋;;青藏粉质黏土冻融循环试验研究[J];冰川冻土;2012年03期
7 黄明奎;张学富;王成;;多年冻土区路基填土力学参数实验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8 刘炜;王力丹;孙满利;;冻融破坏对汉长安城遗址土的结构影响研究[J];敦煌研究;2011年06期
9 李国玉;马巍;李宁;穆彦虎;毛云程;;冻融对压实黄土工程地质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10 董晓宏;张爱军;连江波;郭敏霞;;长期冻融循环引起黄土强度劣化的试验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冯勇;张军;何建新;赵海涛;;冻融循环作用下细粒土抗剪强度特性参数的方差分析研究[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婷;杨平;;水平冻结温度场及不同因素对短管底部冻结壁厚度的影响研究[A];第3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3 凌盛;姚鑫;王宗盛;李凌婧;;高海拔多年冻土分布特征、冻融破坏以及工程防治措施[A];2014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浜葭;冻融和渗流耦合作用下风积土路基结构性演变规律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施烨辉;列车荷载和冻融循环作用下冻土路基稳定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王天亮;冻融条件下水泥及石灰路基改良土的动静力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冷毅飞;中俄石油管道多年冻土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研究及温度场数值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5 严耿升;干旱区土质文物劣化机理及材料耐久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韩春鹏;石灰处治土路基冻融作用特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7 王恩Y,
本文编号:5149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514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