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性土粒径分布的多重分形特性及土-水特征曲线的预测研究
本文关键词:黏性土粒径分布的多重分形特性及土-水特征曲线的预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黏性土 粒径分布 多重分形 土-水特征曲线 预测
【摘要】:土壤粒径分布的分形特性常由单一分维数来描述,这一分形参数可作为土-水特征曲线模型中的常数。但实验证据显示,单一分维数不足以描述某些黏性土在整个粒径范围土粒的分形分布。为了评估粒径分布的多重分形参数预测土-水特征曲线的效能,对3个黏土样实测粒径分布和土-水特征曲线,研究粒径分布的多重分形特性,并利用分形模型预测土-水特征曲线。研究发现,在较为宽泛的粒径范围,土的粒径分布存在3个不同分维数的土粒区域,分维数的大小与土粒区域的粒径大小有关。粒径越大的区域,分维数越大;利用不同区域的分维数预测土-水特征曲线并与实测结果比较,显示模型预测对多重分形参数较为敏感,采用大粒径区域分维数的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甚为吻合。虽然多重分形参数精确描述了土粒的分形分布,但在预测土-水特征曲线时应考虑粒径分布分形标度性质的差异。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关键词】: 黏性土 粒径分布 多重分形 土-水特征曲线 预测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272334,41072214,51209084)
【分类号】:TU43
【正文快照】: 1研究背景非饱和土的含水率与基质吸力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土-水特征曲线(Soil-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简称SWCC),是非饱和土的重要性质。但SWCC的测定往往耗时长、成本高,并且受土体结构空间变异特性的影响,测试中容易产生较大的误差。大量的研究表明,SWCC与土体结构密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戚国庆,黄润秋;土水特征曲线的通用数学模型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4年02期
2 杨培岭;罗远培;石元春;;用粒径的重量分布表征的土壤分形特征[J];科学通报;1993年20期
3 白一茹;汪有科;;黄土丘陵区土壤粒径分布单重分形和多重分形特征[J];农业机械学报;2012年05期
4 黄冠华,詹卫华;土壤水分特性曲线的分形模拟[J];水科学进展;2002年01期
5 徐绍辉,刘建立;估计不同质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分形方法[J];水利学报;2003年01期
6 张季如,朱瑞赓,祝文化;用粒径的数量分布表征的土壤分形特征[J];水利学报;2004年04期
7 王康,张仁铎,王富庆;基于不完全分形理论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模型[J];水利学报;2004年05期
8 于东明;胡小兰;张光灿;刘霞;姚孝友;胡续礼;;江子河小流域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粒径的多重分形特征[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1年05期
9 吴承祯,洪伟;不同经营模式土壤团粒结构的分形特征研究[J];土壤学报;1999年02期
10 李德成,张桃林;中国土壤颗粒组成的分形特征研究[J];土壤与环境;200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伟群;陈晓飞;张和喜;李玲;;潮棕壤土水分特征曲线预测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9期
2 李艳茹;梁运江;许广波;安金花;;分形理论及其在土壤物理学上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0期
3 王大鹏;王秋兵;韩春兰;王慧强;刘素花;;辽宁省古红土颗粒分形特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0期
4 卢红梅;王世杰;;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土壤的物理性质变化[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5 杨兵;廖咏梅;雷波;张红;陈劲松;王进闯;;黄土高原石灰性耕层土壤分形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6 吴乐知;;微咸水淋洗对土壤微团聚体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7 王文彪;高君亮;;阴山北麓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表土颗粒分形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8期
8 何彪;严铸云;沈昱翔;黄文丽;郭晓恒;;不同丹参种植区土壤水稳性团粒分形维数与基本特性的关系[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0期
9 赵来,吕成文;皖南地区水稻土的分形特征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韩丹;程先富;;安庆市土壤颗粒的分形特征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磊;张茂省;黄玉华;武文英;;优势入渗通道对黄土斜坡稳定性影响研究[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国金;陈松;蹇佳洲;;水库型和降雨型滑坡地下水作用研究[A];湖北省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论文集[C];2005年
3 马云;何丙辉;何建林;谌芸;郭甜;唐春霞;黄巍;李建兴;;三峡库区皇竹草植物篱对坡面土壤分形特征及可蚀性的影响[A];第八届海峡两岸山地灾害与环境保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周明耀;余长洪;钱晓晴;;基于孔隙分形维数的土壤大孔隙流水力特征参数研究[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分册[C];2005年
5 徐冰;郭克贞;苏佩凤;;分形与GS的融合及在土壤科学中的应用展望[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下)[C];2010年
6 秦月;孟庆山;汪稔;朱长歧;;土体颗粒破碎度量方法及其进展[A];第九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王义祥;翁伯琦;黄毅斌;王成己;叶菁;;生草栽培对果园土壤团聚体内有机碳的影响[A];十一五农业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第四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孟娇娇;张金瑞;;岩石吸水特性实验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9 王峰;陈玉真;尤志明;吴志丹;江福英;陈芝芝;翁伯琦;;不同类型茶园土壤团聚体组成特征及稳定性研究[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2茶学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14年
10 王从颜;付小敏;熊魂;陶永胜;;不同围压条件下石英砂破碎特性试验研究[A];2014海峡两岸破坏科学与材料试验学术会议暨第十二届破坏科学研讨会/第十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锦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寒地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2 赵彦旭;压实黄土增湿变形的非饱和土力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高艳鹏;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主要树种人工林密度效应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陶高梁;岩土多孔介质孔隙结构的分形研究及其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赵占军;重庆市长寿区城市河岸生态修复技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6 黎建强;三峡库区植物篱生态效益分析与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王恩Y,
本文编号:5179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517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