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SRC柱—钢梁混合框架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7 21:23

  本文关键词:SRC柱—钢梁混合框架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型钢混凝土柱-钢梁混合框架 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 层间位移角 纤维模型 静力弹塑性分析


【摘要】: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是结构抗震设计的发展方向,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思想作为性能化设计理论中的一种,是实现结构性能化设计思想的有效途径,由于其概念明确,操作简便,近年来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取得了诸多研究成果。大多数学者将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理论应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对混合结构如型钢混凝土柱-钢梁框架的研究偏少,而型钢混凝土柱-钢梁混合框架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和钢框架相比,具有显著的性能或经济优势。故本文开展型钢混凝土柱-钢梁混合框架结构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研究。参照国内外学者对框架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的研究,提出型钢混凝土柱-钢梁混合框架结构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中的性能水平、设防水准和性能目标,并采用层间位移角对其各个性能水平予以量化。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中的纤维模型对型钢混凝土柱-钢梁混合框架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并采用已有的试验研究成果进行模型验证。在此背景下,介绍了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的原理,通过一个八层型钢混凝土柱-钢梁混合框架的设计算例说明了具体的设计流程。对分别按照现行设计方法和直接基于位移设计方法设计的混合框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更能满足结构多阶段设防的要求,体现了性能化设计的思想,便于设计者对型钢混凝土柱-钢梁混合框架进行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
【关键词】:型钢混凝土柱-钢梁混合框架 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 层间位移角 纤维模型 静力弹塑性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352.11;TU398.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20
  • 1.1 SRC柱-钢梁混合框架结构简介10-11
  • 1.2 结构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11-13
  • 1.2.1 静力理论11
  • 1.2.2 反应谱理论11-12
  • 1.2.3 动力时程分析理论12
  • 1.2.4 基于性能设计理论12-13
  • 1.3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13-16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16-19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9-20
  • 2 SRC柱-钢梁混合框架的性能水平及量化20-31
  • 2.1 SRC柱-钢梁混合框架结构的性能水平划分和设防目标20-23
  • 2.1.1 地震设防水准20-21
  • 2.1.2 性能水平21-22
  • 2.1.3 结构抗震性能目标22-23
  • 2.2 SRC柱的失效判别标准及参数23-28
  • 2.2.1 我国规范对不同结构类型的相关规定24
  • 2.2.2 型钢混凝土柱的破坏模式及失效标准24-28
  • 2.3 SRC柱-钢梁混合框架不同性能水平下的层间位移角容许值28-30
  • 2.4 本章小结30-31
  • 3 SRC柱-钢梁混合框架Pushover分析31-43
  • 3.1 Pushover分析方法的原理及步骤31-33
  • 3.1.1 Pushover分析方法的原理31-32
  • 3.1.2 Pushover分析方法的步骤32-33
  • 3.2 Pushover分析方法的侧向加载模式33-35
  • 3.3 性能化设计与结构弹塑性分析的关系35-36
  • 3.4 结构弹塑性分析在ABAQUS上的实现36-42
  • 3.4.1 概述36
  • 3.4.2 ABAQUS的纤维杆件模型36-41
  • 3.4.3 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41-42
  • 3.5 本章小结42-43
  • 4 SRC柱-钢梁框架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实例43-67
  • 4.1 SRC柱-钢梁混合框架的初始侧移模式43-44
  • 4.2 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等效参数44-46
  • 4.3 目标位移及位移反应谱46-48
  • 4.3.1 目标位移46-47
  • 4.3.2 位移反应谱47-48
  • 4.4 SRC柱-钢梁框架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步骤48-49
  • 4.5 SRC柱-钢梁混合框架结构设计实例49-66
  • 4.5.1 按性能水平为“暂时使用”进行设计50-56
  • 4.5.2 对“使用良好”性能水平进行校核56-59
  • 4.5.3 对“修复后使用”性能水平进行校核59-61
  • 4.5.4 对“接近倒塌”性能水平进行校核61-63
  • 4.5.5 与传统设计方法的对比分析63-66
  • 4.6 本章小结66-67
  • 5 结论与展望67-69
  • 5.1 结论67
  • 5.2 展望67-69
  • 参考文献69-72
  • 致谢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云霞;综合楼的抗震设计之我见[J];哈尔滨铁道科技;2003年01期

2 常庆芬;;抗震设计中的“概念设计”[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徐晓冰;;抗震设计中的“概念设计”[J];科技资讯;2009年32期

4 蔡金兰;;浅谈建筑中抗震设计理念的发展[J];价值工程;2010年23期

5 卫明;日本建筑物抗震设计简介[J];煤矿设计;1984年09期

6 朱七七;Getty;;“地震之城”的抗震设计[J];商务旅行;2010年04期

7 张强;抗震设计中的几个问题[J];丹东纺专学报;2001年04期

8 方景耀;抗震设计存在的质量通病[J];建筑设计管理;2001年03期

9 马宏旺,吕西林;建筑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几个问题[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12期

10 李玉兰,崔振库;小型火力发电厂主厂房抗震设计浅谈[J];河北煤炭;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海棉;;砖混结构体系的合理性对抗震设计的影响[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董启灏;陆延红;;抗震设计常遇若干争议问题讨论[A];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3 蔡益燕;;浅谈高层钢框架的抗震设计[A];庆贺刘锡良教授执教五十周年暨第一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1年

4 蔡林峰;高胜战;;砖混结构的应用和抗震设计注意事项[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6卷)[C];2012年

5 白建永;王卫忠;项兵;高飞;;多层酒店抗震设计[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下)[C];2013年

6 李怡;马铭;;建筑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初探[A];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论文集(2006)[C];2006年

7 方建桥;胡志坚;;加州新一代桥梁的抗震设计标准研究[A];第二十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2年

8 康凯;;西郊庄园大酒店抗震设计[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下)[C];2013年

9 朱洁静;杨必峰;沈忠贤;;东方金融广场抗震设计[A];建筑结构(2009·增刊)——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10 蔡益燕;;日本在抗震设计中的创新战略和技法[A];第六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彦斌;省建设厅为我州赠送抗震设计图集[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8年

2 本报记者 钟振宇;有无抗震设计 受损情况大不同[N];四川日报;2013年

3 张孔生;我市执行抗震设计新规[N];扬州日报;2008年

4 陈熹熹邋汪晓霞;抗震能力可否写进购房合同[N];市场报;2008年

5 袁弘;未通过抗震设计审查 施工图设计文件不得使用[N];成都日报;2008年

6 记者 王一博;新建小区须过抗震关[N];郑州日报;2008年

7 黄歆邋陈亦南;建筑专家:必须进一步加强建筑物防震抗震设计和施工[N];建筑时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吴楠;提高震后桥隧病害评估和处置效率[N];中国交通报;2011年

9 记者 曹轩;我省开展抗震设计质量专项抽查[N];吉林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刘关;“生命线工程”急需抗震设计优化[N];中国房地产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邹昀;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厦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2 张海明;基于能量谱的概率地震需求分析及设计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3 江辉;近场地震下桥梁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能量方法[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梦珂;中美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抗震设计与评估[D];清华大学;2015年

2 马海滨;长大混凝土连续梁桥抗震方案比选[D];福州大学;2012年

3 王伸伟;SRC柱—钢梁混合框架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4 宣彦波;村镇建筑地震破坏调查与抗震设计实践[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5 陆本燕;钢筋混凝土桥梁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D];长安大学;2007年

6 罗兰芳;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损伤性能的抗震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7 王宁;基于抗震设计和构造改进的钢框架结构抗倒塌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8 程佳佳;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4年

9 唐辉;中海国际社区某高层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与分析[D];湖南大学;2012年

10 孙鹏;近场地震下框架结构基于损伤抗震设计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318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5318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9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