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山水城市”理念的城镇滨水风貌保护规划研究
本文关键词:传承“山水城市”理念的城镇滨水风貌保护规划研究
【摘要】:滨水区是城镇的重要资源,是城镇中兼有人文景观要素、自然景观要素、人工景观要素的特定区域,是形成城镇特色最重要的区域,直接影响城镇独特的整体风貌。近年来,随着城镇的快速发展,滨水区风貌的保护规划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在人类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往往对滨水区风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目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在滨水区保护规划设计方面隐藏着巨大危机。一方面城市快速发展对滨水区风貌造成了相当大的破坏;另一方面,缺乏系统有效的滨水区风貌保护规划设计方法。因此,进行滨水区风貌保护规划设计的探索研究显得极为紧迫与必要。本文首先从滨水风貌保护规划的现状入手,在了解国外滨水区风貌保护规划的现状后,分析了国内滨水区风貌保护规划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然后从“山水城市”理念与滨水区风貌保护规划的概念解读入手,分析了“山水城市”理念与滨水区风貌保护规划的内在联系,并且将城镇滨水区风貌分为三类进行研究(江河型滨水风貌、湖泊型滨水风貌、滨海型滨水风貌),并应用“山水城市”理念对典型的江河型滨水风貌保护规划进行了实证研究。在论文最后提出了城镇滨水风貌保护规划策略。希望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探讨,让我国城镇滨水风貌保护规划建立在科学性、艺术性与人文性的基础上体现出天人合一、可持续发展等特点。
【关键词】:山水城市 滨水风貌 保护规划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4.1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4
- 1.1 研究背景9
- 1.1.1 实践背景—城镇滨水区风貌现状堪忧9
- 1.1.2 理论背景—中国“山水城市”理论的出现9
- 1.2 研究意义9-10
- 1.2.1 传承中国传统城市规划思想9-10
- 1.2.2 探寻城镇滨水风貌保护规划策略10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1
- 1.3.1 国外城镇滨水区风貌保护规划研究现状10
- 1.3.2 国内城镇滨水区风貌保护规划研究现状10
- 1.3.3 小结10-11
- 1.4 研究方法11-12
- 1.4.1 系统理论分析法11
- 1.4.2 案例实证研究法11-12
- 1.5 研究框架12-13
- 1.6 本章小结13-14
- 2“山水城市”与滨水区风貌保护规划相关理论14-24
- 2.1“山水城市”理论14-17
- 2.1.1“山水城市”理论来源14-15
- 2.1.2“山水城市”理论的发展15
- 2.1.3“山水城市”理论的内涵15-17
- 2.1.4“山水城市”构成要素17
- 2.2 城镇滨水区风貌保护规划17-21
- 2.2.1 城镇滨水区概念的界定17
- 2.2.2 城镇滨水区的分类17-18
- 2.2.3 城镇滨水区风貌的内涵18-21
- 2.2.4 城镇滨水区风貌保护规划内涵21
- 2.3“山水城市”理念在滨水区风貌保护规划中的应用21-23
- 2.3.1“山水城市”理念与城镇滨水风貌保护规划的内在联系21-23
- 2.3.2“山水城市”理念与城镇滨水风貌保护规划的结合23
- 2.4 本章小结23-24
- 3“山水城市”视域下的各类型滨水区风貌研究综述24-41
- 3.1 江河型滨水区风貌24-29
- 3.1.1 轮廓线24-25
- 3.1.2 建筑形态25-27
- 3.1.3 景观系统27-28
- 3.1.4 空间格局28-29
- 3.2 湖泊型滨水区风貌29-34
- 3.2.1 轮廓线29-30
- 3.2.2 建筑形态30-32
- 3.2.3 景观系统32-33
- 3.2.4 空间格局33-34
- 3.3 滨海型滨水区风貌34-39
- 3.3.1 轮廓线34-36
- 3.3.2 建筑形态36-37
- 3.3.3 景观系统37-38
- 3.3.4 空间格局38-39
- 3.4 本章小结39-41
- 4“山水城市”理念的城镇滨水风貌保护规划—以绵阳涪江滨水区为例41-69
- 4.1“山水城市”视域下的绵阳环境背景分析41-44
- 4.1.1 绵阳概况41
- 4.1.2 绵阳自然山水41-43
- 4.1.3 绵阳文化背景43-44
- 4.2 绵阳涪江滨江区西侧(圣水寺至涪江三桥段)风貌分析44-58
- 4.2.1 滨江区西侧轮廓线45-48
- 4.2.2 滨江区西侧建筑形态48-53
- 4.2.3 滨江区西侧景观系统53-56
- 4.2.4 滨江区西侧山水空间格局56-57
- 4.2.5 滨江区西侧总体风貌特征57-58
- 4.3 传承“山水城市”理念的绵阳涪江滨水区风貌保护规划思考58-60
- 4.3.1 涪江滨水区西侧风貌保护规划面临问题58-59
- 4.3.2 涪江滨水区西侧风貌保护规划对策59-60
- 4.3.3 涪江滨水区西侧风貌保护发展目标60
- 4.4 传承“山水城市”理念的绵阳涪江滨水区风貌保护规划探析60-68
- 4.4.1 涪江滨水区风貌保护规划原则60-61
- 4.4.2 涪江滨水区“山水城市”轮廓线的保护与塑造61
- 4.4.3 涪江滨水区建筑形态的保护与引导61-62
- 4.4.4 涪江滨水区山水景观系统的保护与优化62-66
- 4.4.5 涪江滨水区山水空间格局的保护与强化66-68
- 4.5 本章小结68-69
- 5 传承“山水城市”理念的城镇滨水风貌保护规划策略69-73
- 5.1 滨水区轮廓线—融山合水69-70
- 5.2 滨水区建筑形态—显山露水70-71
- 5.3 滨水区景观系统—借山用水71
- 5.4 滨水区空间格局—保山护水71
- 5.5 本章小结71-73
- 结论73-75
- 1 结论73-74
- 2 不足与展望74-75
- 致谢75-76
- 参考文献76-7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刊讯;;白河滨水绿道贯通工程开工[J];南阳市人民政府公报;2013年11期
2 于海;滨水建筑过渡性空间的基本模式分析[J];华中建筑;2003年03期
3 ;南京滨水规划[J];建筑创作;2003年10期
4 李蕾,刘云;论城市滨水环境的再生[J];现代城市研究;2004年11期
5 王萌;结合自然景观的小城镇滨水堤岸设计——以法国小镇安纳西为例[J];小城镇建设;2005年03期
6 沈磊;赵国裕;夏秀敏;;宁波理想——滨水名城[J];建筑学报;2006年01期
7 陈明虎;;过去,现在和未来——从建筑师的立场看滨水住宅区域的开发[J];建筑学报;2006年01期
8 沈磊;赵国裕;袁栋;;塑造滨水名城——宁波实践[J];城市规划;2006年03期
9 高岩;;国家滨水博物馆,斯旺西,英国[J];世界建筑;2006年05期
10 蒋娟娟;钟虹滨;;长株潭湘江滨水形象整合探析[J];中外建筑;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金花;黄伟;;山地城市滨水开放空间可达性研究初探——以重庆市渝中区滨水开放空间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陶亮;;基于行为的城市滨水开放空间设计初探[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叶眉;;山地滨水型城市绿道规划的思路探索——以厦门海沧区与南平市绿道规划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风景旅游规划)[C];2013年
4 王昊;袁青;;吉林市滨水住区微气候环境优化对策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郁言;;美国滨水公园为何遭冷落[A];中国公园协会2002年论文集[C];2002年
6 王茜;张琳;张凯;;浅析城市滨水绿带中水生植物的应用价值[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8卷)[C];2007年
7 顾洁;;滨水地段住区策划设计初探[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陆邵明;;探寻城市与滨水景区健康协作的设计策略——以马鞍山市滨江景区概念设计为例[A];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胡志军;;构建滨水特色的生态文明城市[A];武汉市第三届学术年会——两型社会与水生态城市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张雪辉;;城市滨水区域防洪景观设计探索——以昌平新城滨河森林公园为例[A];2009北京生态园林城市建设[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超;武凤呈会见滨水北城文化产业园相关项目负责人 双方就具体事宜进行磋商[N];双鸭山日报;2013年
2 王金龙 记者 廖玉秀;我市高标准规划建设亮丽滨水北城[N];双鸭山日报;2013年
3 记者 李超;武凤呈主持召开滨水北城建设推进会[N];双鸭山日报;2013年
4 杨彪;城市滨水区域设计需注重整体性与历史性[N];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
5 杜求然 吕晓明;牡丹江启动在建滨水项目[N];黑龙江经济报;2009年
6 任琳娟;邯山区打造冀南滨水新区[N];邯郸日报;2010年
7 驻开原市记者 孙迎春;滨水新城旅游度假区规划完毕[N];铁岭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李民峰;“滨水城”呼之欲出[N];黑龙江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李民峰;黑河 吃透滨水资源 翻新城市格局[N];黑龙江日报;2010年
10 吕晓明 记者 徐大勇;牡丹江投73亿建设滨水区域[N];黑龙江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余兴光;海洋城市滨水环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保护与区域开发协调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伟;基于滨水体验和院落营造的本土化会所设计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曲鹏;旅游景区内的滨水村落功能更新及空间优化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3 蒋慧;基于现实生态位的长沙市滨水植物群落分析[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4 顾芊;济南市滨水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5年
5 张文婷;金延安环城公园规划设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6 席芳园;南昌市滨水驳岸景观生态性设计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3年
7 闫梦捷;南昌市赣江西岸滨水开放空间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3年
8 徐洁;江南水网地区水城特色塑造对策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3年
9 刘佳妮;基于鸟类栖息地修复的浙江省城市滨水开放空间设计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5年
10 舒姗;基于场所精神的城市滨水开放空间设计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355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635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