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基于软化压杆—拉杆模型的钢筋混凝土深梁受剪承载力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0 11:02

  本文关键词:基于软化压杆—拉杆模型的钢筋混凝土深梁受剪承载力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钢筋混凝土深梁 抗剪性能 压杆-拉杆模型 软化系数 修正公式


【摘要】:从20世纪初以来,钢筋混凝土深梁的抗剪性能研究一直在不断的探索之中。钢筋混凝土深梁抗剪机理十分复杂,影响因素很多,现行多数规范都是半经验或经验公式,并没有建立起一套相对统一的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包括我国在内。因此,有必要对钢筋混凝土深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本文首先对我国规范GB-10、美国规范ACI-11和欧洲规范EN-98中的深梁受剪承载力设计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美、欧的压杆-拉杆模型方法的计算结果要明显比中国规范方法更接近于试验值。深入研究发现,深梁在开裂后,存在混凝土软化现象,而压杆-拉杆模型方法对此并没有深入考虑,而Shyh-Jiann Hwang提出的软化压杆-拉杆模型方法能弥补这一不足。但该软化压杆-拉杆模型方法过于复杂,不利于手算,并且对混凝土软化效应考虑的不够全面,因此本文引入了压杆-拉杆系数K来简化计算,并且又将软化系数修正为把修正软化压杆-拉杆模型方法、软化压杆-拉杆模型方法以及三国规范方法进行对比发现,修正软化压杆-拉杆模型方法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值与试验值最为接近,由此说明该方法的优越性。根据修正软化压杆-拉杆模型方法,本文运用ABAQUS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探究了混凝土强度等级、跨高比、剪跨比、竖向分布钢筋、底部受拉纵筋等5个因素对钢筋混凝土深梁受剪性能的影响。最后结合修正软化压杆-拉杆模型,对我国规范公式进行了修正,把公式中的Vc项由-改为其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深梁 抗剪性能 压杆-拉杆模型 软化系数 修正公式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375.1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1 绪论10-22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10-15
  • 1.1.1 钢筋混凝土深梁的受力性能10-12
  • 1.1.2 钢筋混凝土深梁的破坏形态12-15
  • 1.2 国内外钢筋混凝土深梁受剪承载力设计理论的发展15-18
  • 1.2.1 国外钢筋混凝土深梁的研究现状15-17
  • 1.2.2 国内钢筋混凝土深梁的研究现状17-18
  • 1.3 我国规范钢筋混凝土深梁受剪承载力设计及存在问题18-20
  • 1.3.1 我国规范深梁受剪承载力设计18-19
  • 1.3.2 我国现行规范受剪承载力设计存在的问题19-20
  • 1.4 研究目的和内容20-22
  • 1.4.1 研究目的20
  • 1.4.2 研究内容20-22
  • 2 中、美、欧规范钢筋混凝土深梁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对比22-36
  • 2.1 概述22
  • 2.2 各国规范钢筋混凝土深梁抗剪设计方法概要22-30
  • 2.2.1 中国GB50010-2010规范方法22-23
  • 2.2.2 美国ACI318-11规范方法23-29
  • 2.2.3 欧洲EN1998-1规范方法29-30
  • 2.3 各国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30-34
  • 2.4 本章小结34-36
  • 3 基于软化压杆-拉杆模型的受剪承载力计算研究36-58
  • 3.1 软化压杆-拉杆模型的提出36
  • 3.2 软化压杆-拉杆模型介绍36-43
  • 3.2.1 宏观模型36-40
  • 3.2.2 力的平衡40-42
  • 3.2.3 本构关系与变形协调42-43
  • 3.3 软化压杆-拉杆模型方法的简化与修正43-54
  • 3.3.1 压杆-拉杆系数K43-46
  • 3.3.2 软化系数的修正46-54
  • 3.4 修正软化压杆-拉杆模型方法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54-55
  • 3.5 本章小结55-58
  • 4 修正软化压杆-拉杆模型的ABAQUS有限元分析58-76
  • 4.1 ABAQUS有限元软件的介绍58
  • 4.2 ABAQUS对修正软化压杆-拉杆模型的验证58-67
  • 4.2.1 试件选择及材料基本参数设置58-60
  • 4.2.2 计算模型60-65
  • 4.2.3 计算结果65-67
  • 4.3 基于修正软化压杆-拉杆模型的影响因素的有限元分析67-74
  • 4.3.1 混凝土强度等级对钢筋混凝土深梁受剪承载力的影响67-69
  • 4.3.2 跨高比对钢筋混凝土深梁受剪承载力的影响69-70
  • 4.3.3 剪跨比对钢筋混凝土深梁受剪承载力的影响70-71
  • 4.3.4 竖向分布钢筋配筋率对钢筋混凝土深梁受剪承载力的影响71-72
  • 4.3.5 底部受拉纵筋配筋率对钢筋混凝土深梁受剪承载力的影响72-74
  • 4.4 本章小结74-76
  • 5 对我国钢筋混凝土深梁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的探究76-80
  • 5.1 对我国钢筋混凝土深梁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的修正76-78
  • 5.2 修正结果对比78-79
  • 5.3 本章小结79-80
  • 6 结论与展望80-82
  • 6.1 结论80-81
  • 6.2 展望81-82
  • 参考文献82-86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86-90
  • 学位论文数据集9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正中;朱军祚;谌磊;郭佳陇;谭东岳;米文静;;集中力作用下深梁弯剪耦合变形应力计算方法[J];工程力学;2008年04期

2 吴静静;;钢筋混凝土深梁工作特性和设计探讨[J];江苏建材;2010年04期

3 刘梦麟;元弧深梁和筒壳上的洞边应力[J];煤矿设计;1978年06期

4 王守忠;有限差分法解悬臂深梁[J];港工技术;1984年04期

5 文国庆;;连续深梁应力的计算[J];建筑结构;1987年06期

6 姚崇德;美国ACI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 (十一)——深梁与牛腿的设计[J];工业建筑;1987年11期

7 刘岳(王来) ,陈爱勉 ,胡鸿海 ,胡生明;下部受荷钢筋混凝土深梁的抗剪强度[J];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5期

8 朱暾;丁大钧;;三跨连续深梁的试验研究[J];南京工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9 钱国梁,何英明;钢筋混凝土连续深梁抗剪性能的试验研究[J];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学报;1989年01期

10 刘开国;;连续深梁计算——矩阵传导法[J];建筑结构;199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晓农;;美国ACI规范深梁设计有关条款分析及参考借鉴[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卷)[C];1996年

2 尚兰歌;高阳;;不作变形假设的精确的深梁理论[A];北京力学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刘立新;王新玲;;钢筋混凝土简支开洞深梁在顶部集中和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及抗剪承载力的研究[A];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及应用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二卷)[C];1990年

4 段晓农;杨竹鹃;;关于现行《规范》钢筋砼深梁设计条款中若干问题的讨论[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卷)[C];1996年

5 钱国梁;冒海智;朱暾;;钢筋混凝土深梁集中荷载间接加载试验研究[A];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及应用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二卷)[C];1990年

6 王新玲;刘立新;;集中荷载作用下钢筋砼连续开洞深梁抗剪性能的试验研究[A];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及应用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二卷)[C];1990年

7 张顺宝;;基于桁架拱机理的钢筋混凝土深梁结构设计[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3年

8 何宇;唐岱新;;配筋混凝土砌块深梁的试验研究[A];新型砌体结构体系与墙体材料(下册)——配筋砌块砌体研究成果汇编[C];2010年

9 徐娜;逯静洲;陈林;朱旭;;修正拉压杆模型在深梁设计中的应用[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1年

10 郑宏;杨飞颖;张维刚;;两侧加劲钢板深梁的弹塑性屈曲分析[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源;组合深梁抗震性能试验与计算理论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君阳;均匀受力的混凝土深梁抗剪机理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李海利;基于OpenSEES的钢筋混凝土深梁抗剪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潘帮浩;基于ABAQUS的BFRP加固受损深梁的抗剪性能数值模拟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6年

4 申扬;基于软化压杆—拉杆模型的钢筋混凝土深梁受剪承载力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5 王超;不同载荷作用下矩形截面深梁的弯曲问题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6 夏亚伟;钢筋混凝土深梁计算分析与设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7 张小江;深梁在大吨位桩基垂直静荷载试验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交通学院;2003年

8 武杰;深梁受迫振动挠度问题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9 林云;钢筋混凝土简支深梁的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D];湖南大学;2011年

10 李行;高层钢框架组合深梁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D];长安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503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6503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7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