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荷载作用下硬岩峰后力学试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动静荷载作用下硬岩峰后力学试验研究
【摘要】:对3种典型岩石分别进行了峰后循环加卸载试验和峰后振动试验,研究了围压对岩石变形和弹性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抗压强度随峰后循环加载静荷载次数增加而衰减,弹性模量在循环加载中也出现软化现象;峰后每个循环的卸载过程及加载初期无明显声发射现象,在应力加载到新峰值的60%~90%时才开始出现声发射激增现象,使用"应变历史"作为凯瑟效应判断标准可以较好地解释这一现象;在振动荷载作用下,围压的初步增加对粉砂岩和花岗岩的损伤闭合有积极作用,但进一步增加会抑制粉砂岩损伤的继续闭合。
【作者单位】: 西华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岩石力学 硬岩 循环荷载 峰后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0CB226802) 四川大学水力学国重室开放基金(SKHL1312) 西华大学重点科研基金项目(z1320404)
【分类号】:TU45
【正文快照】: 近年来,随着石油、天然气和水电等能源的快速增长,煤炭在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例有所下降,但煤炭的主导地位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煤炭行业仍然是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1],且开采工作朝着深部不断发展,可以预计在未来20年我国很多煤矿开采将进入到1 000~1 500 m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琴;李文平;李洪亮;孙如华;;砂岩峰后卸除围压过程的渗透性试验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5年04期
2 王东;王丁;韩小刚;周晓明;;侧向变形控制下的灰岩破坏规律及其峰后本构关系[J];煤炭学报;2010年12期
3 王学滨;;基于梯度塑性理论的岩样峰后变形特征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S1期
4 李文婷;李树忱;冯现大;李术才;袁超;;基于莫尔 库仑准则的岩石峰后应变软化力学行为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7期
5 朱建明,徐秉业,岑章志;岩石类材料峰后滑移剪膨变形特征研究[J];力学与实践;2001年05期
6 韩国锋;王恩志;刘晓丽;;岩石峰后非达西流问题的探讨[J];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11期
7 韩建新;李术才;李树忱;杨为民;汪雷;;基于强度参数演化行为的岩石峰后应力-应变关系研究[J];岩土力学;2013年02期
8 李树忱;汪雷;李术才;韩建新;;不同倾角贯穿节理类岩石试件峰后变形破坏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S2期
9 张黎明;王在泉;李华峰;孙辉;;粉砂岩峰后破坏区应力脆性跌落的试验和本构方程研究[J];实验力学;2008年03期
10 王学滨;;峰后脆性对非均质岩石试样破坏及全部变形的影响[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明洋;;分区破裂化是要研究峰后的曲线[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21:深部岩石工程围岩分区破裂化效应[C];2008年
2 张黎明;王在泉;宋全锋;贺俊征;;粉砂岩卸荷破坏全过程的试验研究[A];东北岩石力学与工程分会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3 徐松林;吴文;张华;吴玉山;;大理岩单轴压缩峰前峰后循环特性[A];第五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平洋;峰后岩体宏细观破裂过程数值模拟方法及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韩建新;基于应变软化模型的岩体峰后变形特性和隧洞结构稳定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徐咸辉;峰后碎裂岩体破坏能量转化与纤维喷射混凝土支护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陈秉政;深部硬岩峰后力学参数演化规律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3 江益辉;冲击荷载作用下岩石峰后损伤破坏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4 李文婷;岩石峰后应变软化本构方程及数值模拟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朱雪松;岩石峰后应变软化特性及工程应用[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5年
6 杨飞;基于CT图像砂岩峰后损伤特征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5年
7 刘青灵;考虑岩体峰后承载特性的进路回采力学规律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732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673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