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冻融循环后砂岩三轴卸围压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4 16:22

  本文关键词:冻融循环后砂岩三轴卸围压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岩石力学 冻融循环 三轴卸围压 砂岩 力学特性 破坏模式


【摘要】:为探讨寒区边坡工程岩体受冻融循环和开挖卸荷双重作用的影响规律,对经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的砂岩进行单轴、三轴压缩及峰前卸围压3种力学试验,重点研究冻融循环后砂岩在卸荷应力路径下的力学性能和破坏特征。试验结果表明:(1)冻融循环次数增加导致岩样峰值强度和弹性模量逐渐减小。(2)相同围压降低量下,岩样径向应变与体应变变化较大,轴向应变变化相对较小。(3)冻融损伤越大,径向应变和体应变对围压降低越敏感。(4)岩样变形模量在卸围压过程中逐渐降低,冻融循环次数越高降低速率越小,且初始变形模量越低。(5)泊松比在卸围压过程中逐渐增大,冻融循环次数越高增速越低,泊松比增长初期与体应变大致呈线性关系。(6)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岩样单轴压缩破坏模式均为劈裂破坏;常规三轴压缩破坏模式均为剪切破坏,剪切带大致沿端面对角开展,并伴随局部岩块掉落;峰前卸围压破坏模式为介于单轴和常规三轴间的混合模式。
【作者单位】: 华侨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关键词】岩石力学 冻融循环 三轴卸围压 砂岩 力学特性 破坏模式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74112)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4J01160) 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510385047)
【分类号】:TU45
【正文快照】: 1引言冻融过程作为寒区的自然现象,对工程建设有不可估量的危害,冻融损伤破坏是寒区岩土工程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1-3]。国内外学者对冻融循环下岩石的破坏特征、力学性质开展了大量的理论和试验研究[4-6]。吴安杰等[7]对泥质白云岩进行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的单轴压缩试验,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YU Jin;CHEN Xu;LI Hong;ZHOU Jia-wen;CAI Yan-yan;;Effect of Freeze-Thaw Cycles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Permeability of Red Sandstone under Triaxial Compression[J];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2015年01期

2 高春玉,徐进,何鹏,刘建锋;大理岩加卸载力学特性的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3期

3 杨更社;奚家米;李慧军;程磊;;三向受力条件下冻结岩石力学特性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4 邱士利;冯夏庭;张传庆;周辉;孙峰;;不同卸围压速率下深埋大理岩卸荷力学特性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9期

5 李建林;王瑞红;蒋昱州;刘杰;陈星;;砂岩三轴卸荷力学特性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10期

6 刘建;李建朋;;砂岩高应力峰前卸围压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7 张黎明;王在泉;石磊;孔亮;;不同应力路径下大理岩破坏过程的声发射特性[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6期

8 哈秋鈕;岩石边坡工程与卸荷非线性岩石(体)力学[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7年04期

9 李宁,程国栋,谢定义;西部大开发中的岩土力学问题[J];岩土工程学报;2001年03期

10 邱士利;冯夏庭;张传庆;杨金保;;不同初始损伤和卸荷路径下深埋大理岩卸荷力学特性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兴霞,李建林,邓华锋,王瑞红;开挖卸荷条件下边坡的变形分析[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易庆林;邓华锋;王乐华;;某公路边坡开挖卸荷变形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1期

3 张成良;杨绪祥;余贤斌;;加卸荷条件下辉绿岩岩体力学参数特性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年02期

4 韩放;纪洪广;张伟;;单轴加卸荷过程中岩石声学特性及其与损伤因子关系[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5 李云鹏;王芝银;;岩石低温单轴压缩力学特性[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6 蒋良潍;姚令侃;王建;;基于振动性态和破坏相似的边坡振动台模型实验相似律[J];交通科学与工程;2009年02期

7 刘红元;唐春安;;分步开挖对采场顶板破坏机理和形态影响的数值模拟[J];东北煤炭技术;2000年02期

8 刘红帅,薄景山,刘德东;岩土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研究评述[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年01期

9 林忠明;;高陡岩质边坡开挖卸荷损伤特征初探[J];电力勘测设计;2007年04期

10 黄润秋;黄达;;卸荷条件下岩石变形特征及本构模型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林;王乐华;;节理岩体卸荷非线性力学特性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特邀报告[C];2007年

2 李云鹏;王芝银;;岩石低温单轴压缩力学特性研究[A];2010年海峡两岸材料破坏/断裂学术会议暨第十届破坏科学研讨会/第八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陈秀铜;李璐;;高围压高水压渗流条件下岩石的力学性质试验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陈飞熊;李宁;宋战平;;青康公路冻土路基变形、强度特性的数值试验研究[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6年

5 芮勇勤;杨天鸿;徐小荷;张幼蒂;周昌寿;;露天煤矿高大腰层蠕动边坡失稳流变稳定性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6 汪稔;孟庆山;;岩土工程中新技术与新材料[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7 李仲奎;徐千军;康振同;王爱民;永井哲夫;;复杂节理裂隙岩体真三维卸载过程力学性能试验研究[A];面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8年

8 王可钧;;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几个研究热点[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9 卢文波;金李;陈明;周创兵;;节理岩体爆破开挖过程的动态卸载松动机理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易长平;卢文波;许红涛;周创兵;;岩体开挖过程中初始应力的动态卸荷效应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立鹏;锦屏二级水电站施工排水洞岩爆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王四巍;单轴和三轴应力下塑性混凝土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宋玉环;西南地区软硬互层岩质边坡变形破坏模式及稳定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4 吴仁伦;煤层群开采瓦斯卸压抽采“三带”范围的理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5 牛双建;深部巷道围岩强度衰减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6 黄启翔;卸围压条件下含瓦斯煤岩力学特性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7 杨红伟;循环载荷作用下岩石与孔隙水耦合作用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8 于莉;基于可靠度的裂隙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D];吉林大学;2011年

9 陈先国;隧道结构失稳及判据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10 张平;裂隙介质静动应力条件下的破坏模式与局部化渐进破损模型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续文;基于离散单元法的节理岩体边坡稳定性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2 韩晶晶;地震力和地下水作用下边坡稳定性分析[D];西华大学;2011年

3 杨永鹏;考虑切向流变的多年冻土区桩基沉降变形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4 崔向美;利用动扭剪试验研究黄土动力特性并初步探讨其结构损伤[D];长安大学;2011年

5 张俊英;梯形砼衬砌渠道冻胀破坏力学模型及有限元分析[D];石河子大学;2011年

6 范洪海;基于动力变形与破坏特征的5.12汶川地震灾区公路路堑边坡分类及典型灾害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肖颖;大渡河大岗山水电站左岸建基岩体开挖松弛深度综合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8 徐峰;寒冷地区衬砌渠道基土换填深度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9 蔡波;循环载荷和卸围压下突出煤的力学与渗流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10 高崇霖;终南山高速公路隧道洞群稳定性评价[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定义;黄土力学特性与应用研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地下空间;1999年04期

2 杨更社;奚家米;;煤矿立井冻结设计理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3 李萍,徐学祖,陈峰峰;冻结缘和冻胀模型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冰川冻土;2000年01期

4 赖远明,吴紫汪,朱元林,廖全荣;大坂山隧道围岩冻融损伤的CT分析[J];冰川冻土;2000年03期

5 程国栋,马巍;国际冻土工程研究进展——第五届冻土工程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J];冰川冻土;2003年03期

6 崔广心;深土冻土力学——冻土力学发展的新领域[J];冰川冻土;1998年02期

7 潘华;邱洪兴;;基于损伤力学的混凝土疲劳损伤模型[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8 黄润秋;黄达;;卸荷条件下岩石变形特征及本构模型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08年05期

9 王晓春,张倬元;寒区工程与冻融力学[J];地学前缘;2000年S2期

10 曹树刚;刘延保;李勇;张立强;;不同围压下煤岩声发射特征试验[J];重庆大学学报;2009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泽奇;坚硬裂隙岩体开挖扰动区形成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2 朱杰兵;高应力下岩石卸荷及其流变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战鹏;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围岩卸荷力学特性试验研究与应用[D];河海大学;2006年

2 张帆;三峡花岗岩力学特性与本构关系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谈云志;吴翩;付伟;万智;张华;张振华;;改良粉土强度的冻融循环效应与微观机制[J];岩土力学;2013年10期

2 覃丽坤;宋玉普;姚家伟;王玉杰;;海水中冻融循环后的混凝土在非比例加载下的双轴受压性能研究[J];工程力学;2009年01期

3 张慧梅;杨更社;;岩石冻融循环及抗拉特性试验研究[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4 魏强;谢剑;吴洪海;;超低温冻融循环对混凝土材料性能的影响[J];工程力学;2013年S1期

5 邴慧;何平;;冻融循环对含盐土物理力学性质影响的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9年12期

6 周科平;李杰林;许玉娟;张亚民;杨培强;陈路平;;冻融循环条件下岩石核磁共振特性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4期

7 汪恩良;介玉新;常俊德;钟华;;冻融循环后筋土复合体加载破坏试验研究[J];冰川冻土;2011年04期

8 陈四利;史建军;于涛;黄杰;;冻融循环对水泥土力学特性的影响[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4年02期

9 李杰林;周科平;张亚民;许玉娟;;冻融循环条件下风化花岗岩物理特性的实验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10 汪恩良;徐学燕;常俊德;钟华;高占坤;;冻融循环对塑料土工格栅拉伸性能的影响[J];冰川冻土;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强;谢剑;吴洪海;;超低温冻融循环对混凝土材料性能的影响[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2年

2 覃丽坤;宋玉普;陈浩然;张众;于长江;;冻融循环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A];东北岩石力学与工程分会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3 谢友均;许辉;龙广成;;混凝土在不同溶液中的抗冻融循环性能研究[A];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杨更社;张全胜;任建喜;蒲毅彬;;冻融循环条件下砂岩细观损伤特性研究[A];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立成;刘汉勇;;冻融循环后轻骨料混凝土双轴压压状态下的强度和变形性能研究[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6 杨全兵;;冻融循环条件下NaCl浓度对混凝土内部饱水度的影响[A];中国硅酸盐学会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分会七届二次理事会议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7 施嘉伟;朱虹;吴智深;吴刚;;冻融循环与荷载耦合作用下FRP-混凝土粘结界面性能的试验研究[A];第五届全国FRP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李燕;申向东;;不同纤维掺量轻骨料混凝土冻融循环后力学性能及损伤量的研究[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8年

9 宣金琦;赵立群;陈宁;;干湿循环和冻融循环对预拌抹灰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A];第五届全国商品砂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5th NCCM)[C];2013年

10 王立成;;不同特性混凝土冻融循环后双轴压压统一强度准则[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覃丽坤;高温及冻融循环后混凝土多轴强度和变形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2 张众;冻融及高温后混凝土多轴力学特性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3 慕儒;冻融循环与外部弯曲应力、盐溶液复合作用下混凝土的耐久性与寿命预测[D];东南大学;2000年

4 商怀帅;引气混凝土冻融循环后多轴强度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王阵地;基于无损监测的钢筋混凝土劣化过程和机理研究[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2012年

6 陈妤;冻融循环与氯盐侵蚀耦合作用下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劣化性能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7 周春生;寒旱区GCL防渗性能研究及相关机理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8 魏海斌;冻融循环对粉煤灰土动力特性影响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宁宝宽;环境侵蚀下水泥土的损伤破裂试验及其本构模型[D];东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庆;冻融循环与碱—硅酸反应对混凝土及砂浆体的复合效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2 刘旭峰;冻融循环后混凝土抗压性能与短柱轴压性能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2年

3 苏伟;冻融循环对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及边坡稳定性影响的研究[D];长沙矿山研究院;2012年

4 化晋创;冻融循环条件下粗粒土填料的静、动力特性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4年

5 聂治平;混凝土早期冻融循环后渗透性能的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6 李晓媛;冻融循环条件下改性黄土力学性质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7 连江波;冻融循环作用下黄土物理性质变化规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8 翟雪;海水中冻融循环后湿筛混凝土多轴强度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王潇;冻融循环条件下陕北府谷地区砂岩物理力学性质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4年

10 刘学波;湿筛大骨料混凝土冻融循环后多轴强度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735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6735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c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