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瞬时应变型岩爆模拟试验中花岗岩主频特征演化规律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16 09:26

  本文关键词:瞬时应变型岩爆模拟试验中花岗岩主频特征演化规律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瞬时岩爆试验 声发射 主频 快速傅里叶变换 波形特征


【摘要】:利用深部岩爆模拟试验系统对花岗岩进行室内瞬时岩爆模拟试验,同时利用声发射系统采集试验过程中声发射信号,得到试验全过程应力和声发射波形信息时域图。结合声发射累计能量曲线特征,找到5个关键拐点,即花岗岩初始加载能量激增后产生的第一个拐点A、岩爆发生前两次明显的上升台阶处拐点B和C、岩爆发生时的能量突跃点D、最终峰值点E。将关键点处波形信号从全时域波形中提取出来并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各关键点二维功率谱图,结果表明:花岗岩声发射主频值在加载初期时为106 k Hz,随着荷载的增加,频率由低频向高频过渡,频带变宽且由单峰向多峰转化,频率成分复杂预示多种破裂模式的发生。岩爆前和最终岩爆时刻频带又变窄并恢复单峰,主频值降低至与初始加载时一致,约为106 k Hz,预示着岩爆时刻花岗岩岩石高能量的释放。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建筑大学计算机教学与网络信息部;
【关键词】瞬时岩爆试验 声发射 主频 快速傅里叶变换 波形特征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No.51134005)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No.SKLGDUEK1215) 2014年博士拔尖创新人才培育基金(No.80015Z675) 北京市2012优秀人才项目(No.2012D005017000005)
【分类号】:TU452
【正文快照】: 1引言随着交通和经济的发展,地下工程逐步向深部扩展,矿井开挖深度已达地面下4 000 m,而民用隧道最大埋深也已经超过2 500 m[1]。岩体工程进入深部以后,深部灾害频发,而岩爆在硬岩矿井、深埋隧道、地下水电站泵房等工程中时常发生,严重地影响生产、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艾婷;张茹;刘建锋;赵小平;任利;;三轴压缩煤岩破裂过程中声发射时空演化规律[J];煤炭学报;2011年12期

2 李俊平;王石;柳才旺;胡明;王永彦;;小秦岭井巷工程岩爆控制试验[J];科技导报;2013年01期

3 刘建坡;李元辉;张凤鹏;徐世达;石长岩;何荣兴;;基于声发射监测的深部采场岩体稳定性分析[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3年02期

4 赵奎;林颖;熊雪强;;不同应力水平下砂岩蠕变声发射频率特征研究[J];铜业工程;2012年04期

5 何满潮;苗金丽;李德建;王春光;;深部花岗岩试样岩爆过程实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5期

6 左建平;裴建良;刘建锋;彭瑞东;李岳春;;煤岩体破裂过程中声发射行为及时空演化机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8期

7 康勇,李晓红,王青海,姜永东;隧道地应力测试及岩爆预测研究[J];岩土力学;2005年06期

8 彭琦;张茹;谢和平;曲宏略;龙盎;;基于AE时间序列的岩爆预测模型[J];岩土力学;2009年05期

9 邱道宏;张乐文;薛翊国;苏茂鑫;;地下洞室分步开挖围岩应力变化特征及岩爆预测[J];岩土力学;2011年S2期

10 潘长良,祝方才,曹平,冯涛;单轴压力下岩爆倾向岩石的声发射特征[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子清;唐礼忠;;岩爆倾向岩石的声发射特征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2 方崇;代志宏;张信贵;;人工鱼群投影寻踪回归在洞室岩爆预测中的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5期

3 王学滨;;不同强度岩石的破坏过程及声发射数值模拟[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8期

4 高永涛;周兴国;吴顺川;韩晓强;王艳辉;;深埋隧道白云岩试样岩爆模拟实验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7期

5 王其胜;万国香;李夕兵;;动静组合加载下岩石破坏的声发射实验[J];爆炸与冲击;2010年03期

6 赵延喜;徐卫亚;;基于模糊概率的深埋隧洞岩爆风险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8年06期

7 周挚;山秀明;张立;傅容珊;梁虹;全海燕;;基于HHT提取昆明、下关重力固体潮的地震前兆信息[J];地球物理学报;2008年03期

8 龚汉松;杜传杨;;声发射预报地震的岩体力学分析[J];地球科学进展;2008年12期

9 张立;傅容珊;周挚;山秀明;梁虹;全海燕;;基于HHT提取重力固体潮的地震前兆信息[J];地震学报;2007年02期

10 孙卓恒;侯哲生;张爱萍;;锦屏二级水电站大理岩拉张型板裂化破坏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汉京礼;姜耀东;赵毅鑫;;立方体煤岩试样三向变应力路径受载变形特征数值模拟[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尚彦军;史永跃;孙元春;袁广祥;高千;;地应力奇异值表征的几个极端工程实例[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七卷)[C];2008年

3 周忠良;屠晓利;;大理岩单轴受压破坏过程的声发射特征研究[A];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理论与应用——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周忠良;屠晓利;;大理岩单轴受压破坏过程的声发射特征研究[A];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向天兵;冯夏庭;陈炳瑞;江权;;开挖与支护应力路径下硬岩破坏过程的真三轴与声发射试验研究[A];第二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8年

6 尚彦军;史永跃;孙元春;袁广祥;高千;;地应力奇异值表征的几个极端工程实例[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实例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张永双;熊探宇;王科;李德建;张春山;刘景儒;;造山带深埋隧道岩爆灾害预测途径的思考[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李德建;贾雪娜;苗金丽;何满潮;李丹丹;;花岗岩岩爆实验碎屑分形特征分析[A];中国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研究进展——第四届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害控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徐嘉谟;方祖烈;伍法权;冯夏庭;杨强;邬爱清;何满潮;程良奎;宋胜武;黄润秋;蔡美峰;王明洋;;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研究[A];2009—2010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报告[C];2010年

10 何满潮;孙晓明;;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害控制研究现状与展望[A];2009—2010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报告[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永敢;大同矿区冲击地压防治机理及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2 王立锋;预热烧蚀瑞利—泰勒不稳定性射流状尖钉形成机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3 聂雯;层状砂岩岩爆特性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4 徐学锋;煤层巷道底板冲击机理及其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5 曾杰;深埋硬岩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6 杜晓丽;采矿岩石压力拱演化规律及其应用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7 刘建坡;深井矿山地压活动与微震时空演化关系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8 陈沅江;岩石流变的本构模型及其智能辨识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9 逄焕东;岩体微地震的模式、定位及其失稳预报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

10 康勇;深埋隧道围岩破坏机理相关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墨潇;岩石单轴压缩破裂过程中声发射信号特征初探[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黄满斌;深埋隧道岩爆机理与微震监测预警初探[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蒋维;岩石统计损伤本构模型与圆形硐室岩爆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张德永;江边水电站引水隧洞岩爆预测与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孙晓光;墨脱公路嘎隆拉隧道应力测试与反演[D];重庆大学;2011年

6 杜子建;岩爆预测理论与应用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7年

7 何建平;岩体声发射波形分析及噪声识别技术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07年

8 韩国栋;煤矿采场覆岩运动规律的微地震监测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9 陈冉升;大型复杂地下洞室群开挖顺序及支护方法[D];兰州大学;2012年

10 熊雪强;分级循环加卸载砂岩蠕变声发射特性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青海,李晓红,艾吉人,唐伯明,杨君,胡世斌;通渝隧道围岩变形和岩爆的数值模拟[J];地下空间;2003年03期

2 胡威东;杨家松;陈寿根;;锦屏辅助洞(西端)岩爆分析及其防治措施[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3 刘新荣;傅晏;郑颖人;梁宁慧;;水岩相互作用对岩石劣化的影响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4 张立杰;蔡美峰;来兴平;张勇;张海燕;吕兆海;任奋华;;基于AE的深部复变环境下急斜特厚煤层开采动力失稳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5 王学滨;;不同强度岩石的破坏过程及声发射数值模拟[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8期

6 伍颖;王颖;李俊;;基于岩性与应力的岩爆条件试验研究[J];爆破;2009年02期

7 徐林生;卸荷状态下岩爆岩石力学试验[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8 唐红梅,陈洪凯;公路特大型泥石流治理综合模式及应用[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9 陈洪凯;马康;马永泰;唐红梅;;公路泥石流防治工程施工指南(Ⅰ)[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王林峰;唐红梅;陈洪凯;;泥石流隧道结构计算原理[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唐礼忠;深井矿山地震活动与岩爆监测及预测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志龙;邵怀高速公路雪峰山隧道岩爆与大变形预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2 刘洪磊;岩石破坏渗流机理的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约黄;沈功田;;磁声发射现象及其影响因素的探测[J];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4期

2 朱孝谦;;第五讲 磁声发射[J];实验力学;1991年03期

3 陈槞,于小红;岩石样品变形时的声发射[J];地球物理学报;1984年04期

4 韩同春;张杰;;考虑含缺陷岩石的声发射数值模拟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S1期

5 熊庆国,贺风云,刘成业,熊伟;智能双通道金属声发射测试仪的研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6 姚栋华;朱传镇;;声发射序列研究的进展[J];国际地震动态;1987年05期

7 姜佐耀,孔凡公,程捚琦,王怡之,邹蓉;修理和使用声发射仪的点滴体会[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1990年03期

8 张渊;曲方;赵阳升;;岩石热破裂的声发射现象[J];岩土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9 刘培洵;刘力强;黄元敏;汲云涛;;声发射定位的稳健算法[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S1期

10 赵康;王金安;赵奎;张春雷;王晓军;;岩石尺寸效应对其声发射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中国钨业;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大伦;刘宝林;;钻进碎岩过程中的声发射监测[A];第三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92年

2 宫永辉;苏飞;;磁声发射应力检测方法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3 刘建新;李世愚;和雪松;唐林波;;岩石的Felicity效应和卸载时的声发射[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杨世凤;刘琳;赵继民;徐铮;李建凯;;作物水胁迫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李纪汉;;完整岩石样品在不同温度下单轴加载破坏过程的声发射m值变化[A];第四届全国构造物理、第二届全国高温高压联合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1989年

6 王德超;杨永杰;李玉寿;陈绍杰;;煤样蠕变变形规律及声发射特征试验研究[A];2010年海峡两岸材料破坏/断裂学术会议暨第十届破坏科学研讨会/第八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徐东强;周昌达;许昭永;;G型加载途径下岩石的声发射及超声波衰减特性[A];第二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90年

8 秦乃兵;徐东强;张艳博;;天然弱面岩体真三轴压缩下声发射机制研究[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0年

9 张淑峰;屠晓利;魏金祝;;灰色预测模型在岩体失稳预报中的应用[A];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理论与应用——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张淑峰;屠晓利;魏金祝;;灰色预测模型在岩体失稳预报中的应用[A];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记者 钮海东报道;声华智能声发射仪真了得[N];广东科技报;2001年

2 段庆儒;声发射仪器[N];中国水利报;2003年

3 杨慎勤;“声发射”探伤把关埋件质量[N];中国水利报;2001年

4 河南 赵理科;FM立体声发射IC BH1417的正确应用[N];电子报;2002年

5 何红兵;新型岩体监测技术可靠性高[N];中国化工报;2010年



本文编号:6825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6825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f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