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南沙区软土分布特征及软基处理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6 11:15
本文关键词:广州市南沙区软土分布特征及软基处理对策研究
【摘要】:南沙区位于广州市沙湾水道以南,地处北江、西江下游滨海河网区,濒临珠江口伶仃洋,为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前沿地带。2012年9月,南沙区获国务院批复成为第六个国家级新区,南沙区的开发建设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各项经济建设都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各种大型市政交通工程及建筑群在不断规划与建设当中。在长期的河流冲积和海潮的进退作用下,南沙区沉积了深厚的海陆交互相软土,软土孔隙比大、强度低、含水量高、渗透性小,厚度通常为20~40m,深厚的淤泥、淤泥质软土层给南沙区的工程建设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文献查阅、现场调查、试验分析等手段,对南沙软土分布特征、物理力学特性、软基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为南沙区今后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首先,研究和分析南沙区软土地基的形成年代和沉积环境,结合南沙区的地质概况和地貌特征,对南沙区软土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其次,统计分析南沙区典型建设工程软土物理力学参数,研究南沙区软土参数随深度变化的规律;从颗粒级配和矿物成分、固结特性、渗透性等方面研究分析南沙区软土的工程特性。然后,研究分析南沙区软土地基中常用的处理方法的加固机理和适用范围;对南沙区软基处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通过调查分析,提出适合于南沙软土的地基处理方法及设计参数。最后,结合典型工程实例现场监测数据,分析研究软基处理方法及设计参数的可靠性、实用性和有效性。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南沙区内软土分布广泛,厚度较大,依据分区基本原则,选取地形地貌、沉积物类型、软土发育厚度三个因素作为分区指标,将南沙区划分为4个工程区,并对各分区进行了详细阐述。(2)提出了南沙区深厚软基设计处理一般原则及常用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主要设计参数。(3)以南沙区某典型软土地基加固处理为例,分析研究软基处理的设计方法以及加固效果结果,表明了提出的软基处理方法及软基参数是合理、有效、可靠的。
【关键词】:南沙区 软土 分布特征 处理对策 设计参数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447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19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1-12
- 1.2 软土研究现状12-16
- 1.2.1 软土分区研究12-13
- 1.2.2 软土工程特性研究13-15
- 1.2.3 南沙区软土研究现状15-16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6-19
- 1.3.1 主要研究内容16-17
- 1.3.2 技术路线17-19
- 第二章 南沙区软土沉积环境和分布规律19-32
- 2.1 南沙区概况19-22
- 2.1.1 自然地理条件19-20
- 2.1.2 区域地质背景20
- 2.1.3 地貌特征20-22
- 2.2 软土沉积成因22-23
- 2.3 软土分布规律23-25
- 2.4 软土分区研究25-27
- 2.5 软土各分区基本特征27-30
- 2.5.1 薄层软土分布区I区27-28
- 2.5.2 中厚层软土分布区II区28-29
- 2.5.3 厚层软土分布区III区29-30
- 2.5.4 深厚层软土分布区IV区30
- 2.6 本章小结30-32
- 第三章 南沙区软土工程性质指标及微观结构32-46
- 3.1 软土物理力学特性及指标分析32-41
- 3.1.1 物理力学指标统计分析32-36
- 3.1.2 指标随地层深度分布特点36-41
- 3.2 软土的固结特性指标分析41-42
- 3.3 软土的渗透性分析42
- 3.4 软土的成分和微观结构42-44
- 3.4.1 颗粒成分42-43
- 3.4.2 矿物成分及有机质含量43-44
- 3.4.3 微观结构44
- 3.5 本章小结44-46
- 第四章 南沙区软土路基加固处理对策研究46-57
- 4.1 南沙区常用软土地基处理方法46-48
- 4.1.1 浅层软基处理方法46-47
- 4.1.2 深层软基处理方法47-48
- 4.2 南沙区软土工程问题48
- 4.3 南沙区深厚软基处理对策48-53
- 4.3.1 一般路段48-50
- 4.3.2 桥头路堤50-53
- 4.4 南沙区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参数的合理选择53-54
- 4.5 南沙区软土地基设计处理一般原则54-56
- 4.6 本章小结56-57
- 第五章 深厚软基加固处理工程实例57-73
- 5.1 工程概况57
- 5.2 工程地质条件57-58
- 5.3 软基加固处理58-61
- 5.3.1 软基设计58-61
- 5.3.2 施工顺序61
- 5.4 现场监测及加固效果分析61-72
- 5.4.1 现场监测的目的61-62
- 5.4.2 现场监测内容及实施监测方法62
- 5.4.3 沉降观测结果与分析62-72
- 5.5 本章小结72-73
- 结论与展望73-75
- 一、结论73-74
- 二、展望74-75
- 参考文献75-8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81-82
- 致谢82-83
- 附件8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任君梅;;泉州湾软土分布特征及工程特性[J];福建地质;2010年02期
2 周晖;;珠江三角洲软土分布特征及成因的地质与水文环境分析[J];广东土木与建筑;2014年07期
3 张敏江;景娜;;辽宁地区软土分布区普通公路典型路面结构的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4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张晓红;每年可节约投资逾10亿元[N];珠海特区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利柯;广州市南沙区软土分布特征及软基处理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2 张发如;中国软土分布地理信息系统构建初步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829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682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