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资源型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理念对比——以乌拉尔、大庆地区为例
本文关键词:中俄资源型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理念对比——以乌拉尔、大庆地区为例
【摘要】:资源型工业城市由于自身地理资源条件的优势在城市初得以发展,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第三产业与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通常遗留下大量具有多重研究价值的工业遗产。俄罗斯幅员辽阔,工业发达,苏联时期重工业、航天业的辉煌工业历史留下了丰富的工业遗迹。俄罗斯乌拉尔地区地处亚欧分界线,以矿藏资源丰富而工业经济发达,成为俄罗斯著名工业基地。地处相同维度的大庆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典型的依托石油、天然气而迅速发展的资源型城市,如今也面临着城市转型背景下工业遗产发展方向问题。笔者将两个国家具有相同性质的城市进行对比,基于两个城市工业遗产过去的保护方式和保护程度的分析,探讨未来资源型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道路。
【作者单位】: 东北林业大学;
【关键词】: 俄罗斯 乌拉尔 大庆 工业遗产
【分类号】:TU984.114
【正文快照】: 依托于资源而发展的城市,即资源型城市,这些城市面临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问题,在城市转型时期遗留下许多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工业遗产。中国与俄国在保护这些见证城市发展的“活化石”方面,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保护策略。乌拉尔地区地处俄罗斯中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工业遗产之下塔吉尔宪章[J];建筑创作;2006年08期
2 俞孔坚;方琬丽;;中国工业遗产初探[J];建筑学报;2006年08期
3 陆邵明;;关于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J];规划师;2006年10期
4 单霁翔;;关注新型文化遗产:工业遗产的保护[J];北京规划建设;2007年02期
5 俞孔坚;朱强;李迪华;;中国大运河工业遗产廊道构建:设想及原理(上篇)[J];建设科技;2007年11期
6 朱强;俞孔坚;李迪华;彭文洁;;大运河工业遗产廊道的保护层次[J];城市环境设计;2007年05期
7 ;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欧美工业文化的复兴[J];江苏城市规划;2007年01期
8 张京成;;我国工业遗产管理体制改革与完善的几点思考[J];科技智囊;2008年12期
9 王丽;洪明强;;“鞍山工业遗产”研究[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Z1期
10 翁林敏;王波;;后工业时代无锡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更新[J];建筑师;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红;;文化生态视角下的天津工业遗产再利用[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朱强;袁剑华;;遗产廊道评价方法—以大运河工业遗产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Eusebi Casanelles i Rahola;;二十一世纪关于工业遗产的思考(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人类遗产对文明进步的启示”考古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4 邓春太;;工业遗产调查与评价方法初探——以南京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谭超;任福君;;我国工业遗产中潜在科普设施利用初探[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10科普理论国际论坛暨第十七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葛天阳;;选择合适的保护性再利用模式,推动成功的工业遗产复兴[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齐奕;丁甲宇;;工业遗产评价体系研究——以武汉市现代工业遗产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徐怡丽;董卫;;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策略探索——以黄浦江沿线工业遗产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市文化)[C];2012年
9 周威;陈畅;;“华山1914”对天津工业遗产创意类保护利用的新启示[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C];2013年
10 李剑波;;北京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及探索[A];北京学研究2013:文化·产业·空间[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丛笑;保护好工业遗产这笔财富[N];宝鸡日报;2006年
2 桂娟;工业遗产:待开发的“富矿”[N];中国财经报;2006年
3 东方言;保护“工业遗产”刻不容缓[N];中国财经报;2006年
4 李莉;北京呼吁抢救工业遗产[N];中国改革报;2007年
5 周润健 蔡玉高 杨守勇;错误观念是保护工业遗产“拦路虎”[N];中国改革报;2007年
6 张金山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国外工业遗产旅游的经验借鉴[N];中国旅游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杨晓东 通讯员 冉旭 张晓林;工业遗产:亟待保护和开发的“富矿”[N];中国煤炭报;2006年
8 化民;保护“工业遗产”,为明天留下历史[N];中国审计报;2006年
9 彩荷;“工业遗产”保护:一个紧迫而前瞻的战略课题[N];中国文化报;2006年
10 李佳;立法拯救工业遗产,刻不容缓[N];中国文化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田燕;文化线路视野下的汉冶萍工业遗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2 寇怀云;工业遗产技术价值保护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朱强;京杭大运河江南段工业遗产廊道构建[D];北京大学;2007年
4 季宏;天津近代自主型工业遗产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磊;无锡近代工业遗产试论[D];扬州大学;2008年
2 王川;天津近代优秀工业遗产改造与利用浅析[D];天津大学;2007年
3 伍福军;工业遗产景观再生设计倾向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4 王月;城市工业用地重组中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更新[D];天津大学;2008年
5 汪瑜佩;上海工业遗产的再利用[D];复旦大学;2009年
6 刘旎;上海工业遗产建筑再利用基本模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7 彭芳;我国工业遗产立法保护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8 胡刚;城市工业遗产的创意开发[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9 袁筱薇;维护再利用工业遗产的重要性与方法[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10 郑彦洁;新旧之间[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058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705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