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土水热耦合模型数值求解及结果检验
本文关键词:冻土水热耦合模型数值求解及结果检验
【摘要】:首先对作者所建立的基于多孔介质理论的季节冻土水热迁移耦合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对模型方程进行修正,并给出了模型方程中参数的确定方法。然后以长春—松原公路段土体为研究对象,对实际工程中冻结情况下水分迁移的情况进行预测;给定模型边界条件对模型求解,将结果与野外实际监测结果进行对比。温度变化对比数据表明,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终值情况,而中间过程的误差较大,但是趋势基本一致。水分迁移方向及量的对比数据表明,模型计算结果要小于实测结果,但是整体上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的变化趋势较一致,且同样是和最终值吻合较好,误差最小。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结果可较好地模拟参数最终值,但存在一定误差。
【作者单位】: 福建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
【关键词】: 多孔介质 水热迁移 耦合模型 温度 含水率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72180,41372267)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120061110054) 福建工程学院科研启动基金项目(GY-Z12077)
【分类号】:P642.14
【正文快照】: 0引言冻土是一种特殊的土体,它的固相由固体颗粒和冰共同组成。冻土可以视为多孔介质,冻土中水分的迁移流动亦属于多孔介质流体流动,对冻土中水分迁移的研究也可以应用多孔介质理论[1-4]。因此,冻土的水、热迁移与成冰过程的本质即为多孔多相介质带相变的固、液、气、热耦合问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周家作;李东庆;房建宏;徐安花;;开放系统下饱和正冻土热质迁移的数值分析[J];冰川冻土;2011年04期
2 朱志武;宁建国;马巍;;土体冻融过程中水、热、力三场耦合本构问题及数值分析[J];工程力学;2007年05期
3 宿晓萍;王清;王文华;孙昊月;;季节冻土区盐渍土环境下混凝土抗冻耐久性机理[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4年04期
4 李杨;;基于多孔介质理论的冻土水热迁移耦合模型推导[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5 吴晓玲;向小华;王船海;邵全琴;;季节冻土区融雪冻土水热耦合模型研究[J];水文;2012年05期
6 陈飞熊,李宁,程国栋;饱和正冻土多孔多相介质的理论构架[J];岩土工程学报;2002年02期
7 白冰;刘大鹏;;非饱和介质中热能传输及水分迁移的数值积分解[J];岩土力学;2006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莘;;高海拔冻土隧道洞内施工环境温度场数模拟[J];安徽建筑;2011年04期
2 刘雄;宁建国;马巍;;冻土地区水渠的温度场和应力场数值分析[J];冰川冻土;2005年06期
3 冯广利;;我国冻土路基工程研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冰川冻土;2009年01期
4 宋存牛;;冻融过程中土体水热力耦合作用理论和模型研究进展[J];冰川冻土;2010年05期
5 周家作;李东庆;房建宏;徐安花;;开放系统下饱和正冻土热质迁移的数值分析[J];冰川冻土;2011年04期
6 毛雪松;杨锦凤;张正波;郑小忠;周雷刚;;温度-湿度-荷载综合作用下路基冻融过程试验研究[J];冰川冻土;2012年02期
7 宁建国,王慧,朱志武,孙远翔;基于细观力学方法的冻土本构模型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10期
8 卢文喜;中国北方岩溶水系统管理模型中处理大泉的一种方法[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9 邓永辉;;溶质运移模型数值解及并行化处理[J];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段小宁 ,李鉴初 ,刘继山;各向异性连续介质渗透系数的反分析法及其应用[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玉东;李佩成;尹光志;李进;;潜水非稳定井流变边界渗流模型的解析解与数值解[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2 唐益群;林志;黄雨;叶为民;张阿根;;流土的模拟试验[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3 杨成松;马巍;牛富俊;赵淑萍;;冻土工程中力学问题的研究进展和思考[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陈飞熊;李宁;宋战平;;青康公路冻土路基变形、强度特性的数值试验研究[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6年
5 朱志武;宁建国;;土体路基热力耦合数值分析[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6 郭雷莽;林皋;;渗流对大坝及基础的影响[A];水电科技论文集[C];1990年
7 杜永廉;刘汉东;;边坡失稳预报的新途径[A];自然边坡稳定性分析暨华蓥山边坡变形趋势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8 曾海容;宋惠珍;;裂隙系的渗流模型——双节点渗流单元[A];面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8年
9 胡耀青;杨栋;赵阳升;段康廉;;巷道滞后突水的机理及其模拟[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10 沈珍瑶;李国鼎;李书绅;;高放废物处置库近场热湿力耦合初步模拟[A];中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十年进展[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平;冻土区埋地管道周围土壤水热力耦合作用的数值模拟[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2 李亚军;缝洞型介质等效连续模型油水两相流动模拟理论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3 杨让宏;运营期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斜坡路堤稳定性分析与评价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0年
4 郭洪宇;区域水资源评价模型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1年
5 陈志坚;层状岩质边坡工程安全监控建模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D];河海大学;2001年
6 胡耀青;带压开采岩体力水学理论与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03年
7 曹红霞;不同灌溉制度条件下土壤溶质迁移规律及其数值模拟[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8 王玮;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9 毛雪松;多年冻土地区路基水热力场耦合效应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10 张文泉;矿井(底板)突水灾害的动态机理及综合判测和预报软件开发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辉;非饱和膨润土热—水—力耦合的数值模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杨永鹏;考虑切向流变的多年冻土区桩基沉降变形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3 闫长城;考虑太阳辐射的渠道冻胀数值模拟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4 贾高鹏;戈壁地区季节性冻土路基冻害的试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5 韩天一;正冻土水热力耦合的数值机理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6 王威娜;季节性冰冻地区路基变形数值模拟[D];长安大学;2009年
7 李健;地铁联络通道水平冻结土体热固耦合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8 由明卓;冻土水、热、力三场耦合关系及数值模拟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0年
9 刘旭东;混凝土衬砌渠道抗冻胀技术措施及其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10 陆鹿;季节性冰冻地区水泥混凝土道路冻深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仁升;康尔泗;吉喜斌;阳勇;张智慧;卿文武;白生云;王连东;孔庆柱;雷有宏;裴宗喜;王军;;黑河源区高山草甸的冻土及水文过程初步研究[J];冰川冻土;2007年03期
2 宁建国,王慧,朱志武,孙远翔;基于细观力学方法的冻土本构模型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10期
3 杨文武;钱觉时;黄煜镔;;海洋环境下硅灰混凝土的抗冻性与氯离子扩散性[J];重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4 李彬;王志春;梁正伟;迟春明;;吉林省大安市苏打碱土盐化与碱化的关系[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7年02期
5 李晓军,李取生;松嫩平原西部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盐渍化效应研究——以大安市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年03期
6 蒋卫东;陈啸;刘斌;;基于六盘山隧道衬砌混凝土腐蚀破坏分析及对策[J];公路;2007年11期
7 王复生,秦晓娟,孙瑞莲;青海察尔汗盐湖条件下水泥混凝土侵蚀的试验研究[J];硅酸盐通报;2003年04期
8 宿晓萍;王清;;复合盐与干湿循环双重因素作用下混凝土耐久性试验[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3年03期
9 赵进;王景刚;杜梅霞;高晓霞;;地源热泵土壤热物性测试与分析[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陈飞熊,李宁,徐彬;非饱和正冻土的三场耦合理论框架[J];力学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文华;吉林省西部地区盐渍土水分迁移及冻胀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胡宏昌;基于植被和冻土协同影响的江河源区水循环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3 宿晓萍;吉林省西部地区盐渍土环境下混凝土耐久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秦艳;WRF与干旱区分布式融雪径流模型的耦合及应用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力,苗天德,张慧,牛永红;饱和正冻土中水热迁移的热力学模型(英文)[J];岩土工程学报;1998年05期
2 苗天德,郭力,牛永红,张长庆;正冻土中水热迁移问题的混合物理论模型[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1999年S1期
3 安维东,陈肖柏,吴紫汪;渠道冻结时热质迁移的数值模拟[J];冰川冻土;1987年01期
4 马琳;王清;原国红;;长春地区季节冻土水热迁移的分析与模拟[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5 张浙,杨世铭,,刘伟;土壤-植物-大气复合系统内水热迁移特性[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6 尚松浩,雷志栋,杨诗秀;冻结条件下土壤水热耦合迁移数值模拟的改进[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8期
7 杨更社;周春华;田应国;侯仲杰;;软岩材料冻融过程中的水热迁移实验研究[J];煤炭学报;2006年05期
8 杨更社;周春华;田应国;侯仲杰;;软岩类材料冻融过程水热迁移的实验研究初探[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9期
9 ;冻土[J];中国地理科学文摘;1998年04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更社;周春华;田应国;侯仲杰;;软岩类材料冻融过程水热迁移的实验研究初探[A];盛世岁月——祝贺孙钧院士八秩华诞论文选集[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田应国;软岩类材料水热迁移实验研究初探[D];西安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7060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706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