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城市第三空间研究及其规划思考
本文关键词:西方城市第三空间研究及其规划思考
【摘要】:伴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不断演进,时间与空间的弹性逐渐增强,第三空间的概念应运而生。本文介绍了雷·奥尔登堡提出的第三空间的概念、内涵以及国外相关理论研究进展,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了再认识,强调了第三空间的可进入性、社会交往、信息密集与流动性。希望通过对第三空间概念和本质属性的理解,为我国转型期城市公共空间破碎化问题提供解决思路,为智慧城市建设中流动场所的营造提供理论参考,并提出智慧城市空间建设的规划策略。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关键词】: 第三空间 流动空间 转型 规划策略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信息时代中国城市就业与居住空间变化研究”(4097109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1115090201)
【分类号】:TU984.113
【正文快照】: 引言空间一直是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学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空间的内涵也在不断的演进和拓展。1982年美国社会学家雷·奥尔登堡(Ray Oldenburg)提出了第三空间的概念,认为第三空间是除了家庭和工作地以外的非正式公共场所[1]。第三空间概念的提出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晴;;基于“第三场所”理论的居住小区空间组织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1年01期
2 甄峰;翟青;陈刚;沈丽珍;;信息时代移动社会理论构建与城市地理研究[J];地理研究;2012年02期
3 斯特凡纳·托内拉;黄春晓;陈烨;;城市公共空间社会学[J];国际城市规划;2009年04期
4 黄春晓;何流;;城市女性的日常休闲特征——以南京市为例[J];经济地理;2007年05期
5 廖开怀;李立勋;张虹鸥;;全球化背景下广州城市文化消费空间重构——以星巴克为例[J];热带地理;2012年02期
6 尚嫣然,柴彦威;深圳居民服务性消费行为的偏好与空间特征[J];人文地理;2004年06期
7 沈丽珍;张敏;甄峰;;信息技术影响下的空间观及其研究进展[J];人文地理;2010年02期
8 沈丽珍;甄峰;席广亮;;解析信息社会流动空间的概念、属性与特征[J];人文地理;2012年04期
9 胡咏嘉;于涛;罗小龙;;转型期公共空间重置背景下的中国城市碎片化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家亮;;“新区域主义”的层次特征及对“长三角”城市合作的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7期
2 秦海燕;丁绍刚;金芸;;都市生态主义——基于可持续的低碳城市营建理念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3 罗湖平;朱有志;;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共生机理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5期
4 王卉;;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影响[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5 李云圣;;欲望与理性的平衡——读《城市发展史》[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4期
6 杨寅;;《城乡规划法》对城市发展资源配置的新突破[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张学文;夏颖;;GIS技术在城市空间管制区划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6期
8 黄耀志;周有军;;后新自由主义背景下城市公共空间的变化特征与发展趋势分析[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冯维波;;试论城市空间结构的内涵[J];重庆建筑;2006年Z1期
10 吉慧凌;陈世峰;;借鉴当代西方城市探析中国理想城市——西方理想城市的城市理想[J];重庆建筑;2012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欣;李枝坚;宋延鹏;蔡春;;人本理念下广东“理想城市”愿景及路径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马利波;席光亮;张远景;;总规之路,路在何方?——探析城市总体规划的未来变革之路[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盛鸣;叶伟华;周亚琦;;从刚性保护到有机管理:对深圳市生态绿地空间规划与管理的初步思考——兼议深圳市绿道网规划建设的实践探索[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孙莉;张玉坤;;都市农业——在城市层面实践“永续农业”思想[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高山;;城市综合体概念辨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董晓峰;;西方城市规划方法的基本类型与演变方向分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曹杰勇;;理想社区的现实性运作分析——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角度讨论新城市主义理论对我国社区建设的影响[A];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崔超;梁春艳;;建设与自然“平行”的城市[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温全平;;论城市绿色开敞空间规划的范式演变[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王南希;李雄;;农村与城市的连续——打破“城中村”的禁锢[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学进;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宜居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玉峰;新遗产城市[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3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4 胡友培;城市沿街小型商业的形态呈现与成因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5 闫晓云;呼和浩特市城市绿地结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6 吴一洲;转型背景下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的空间重构效应[D];浙江大学;2011年
7 阳煜华;基于城市设计理论的奥林匹克公园开发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8 李P;现代城市景观基础设施的设计思想和实践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宫宝龙;记号的迷思[D];浙江大学;2011年
10 邵大伟;城市开放空间格局的演变、机制及优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鑫;清代以来恩施市城镇景观演变解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高晓停;土地利用规划的法制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代安锋;云南中等城市组群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4 崔潇;城市居住小区私家车停放空间与环境景观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5 廖磊;城市景观风貌的保护与延续[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6 张成轲;城市中心区十字路口建筑设计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7 王铮;基于混合使用概念的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策略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8 马明春;济南市旧住区更新中的居住环境问题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9 王琳;西安市城市中心区空间结构变迁以及动力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江畔;中小城市的地域性城市空间特色塑造研究与震后城市重建[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世界;信息化城市:信息技术与城市关系初探[J];城市规划;2001年06期
2 姚士谋,朱英明,陈振光;信息环境下城市群区的发展[J];城市规划;2001年08期
3 韦湘民,徐永健;论新型全球信息基础设施与数字城市的规划[J];城市规划;2002年01期
4 汪明峰;宁越敏;胡萍;;中国城市的互联网发展类型与空间差异[J];城市规划;2007年10期
5 吴晓;阳建强;;住区规划中的城市设计应用初探[J];城市规划;2008年07期
6 陈竹;叶珉;;西方城市公共空间理论——探索全面的公共空间理念[J];城市规划;2009年06期
7 李晴;;社区规划设计的新理念——以美国普雷亚维斯塔社区为例[J];城市规划;2010年09期
8 沈丽珍;江昼;于涛;;新时期城市空间的流动特征[J];城市问题;2009年06期
9 陈果,顾朝林;网络时代的城市空间特征及演变[J];城市规划汇刊;2000年01期
10 甄峰;信息时代区域发展战略及其规划探讨[J];城市规划汇刊;2001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郑伯红;现代世界城市网络化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蔡良娃;信息化空间观念与信息化城市的空间发展趋势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曹君满;半公共空间的环境意识透析[D];四川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第三空间”[J];城市环境设计;2014年01期
2 贺海侠;原艳丽;;高校图书馆第三空间理念的思考[J];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3 袁傲冰;熊劲彬;;第三空间[J];北方园艺;2010年05期
4 谢天;;对话——通往“第三空间”的旅程[J];华中建筑;2010年03期
5 吴文慧;;试论如何从环境设计的角度突显公共图书馆第三空间功能[J];贵图学刊;2013年02期
6 Ajla Selenic;;人类与时间——Hyperborea系列展[J];建筑技艺;2009年09期
7 牛亮;陈瑶;;那么那么 nam nam[J];缤纷家居;2004年07期
8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曙红;;浅谈作为第三空间的图书馆[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谢静;;城市下乡:民间组织的“第三空间”生产——“梦想中心”的建构与表征[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1)——交往与沟通:变迁中的城市论文集[C];2011年
3 陈研;;黑人女性寻求第三空间:《他们眼望上苍》后殖民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王凯丽;;“图书馆之城”+“青番茄”=天堂的模样[A];全国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联合会2014年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洪伦;吃“第三空间”螃蟹[N];长春日报;2007年
2 袁一多 胡剑峰 记者 沈丽霞 陶婧;东湖西湖试点运作“第三空间”[N];南昌日报;2009年
3 吴云;浅谈第三空间图书馆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N];青岛日报;2013年
4 冯新生;如何面对“第三空间”[N];中国旅游报;2013年
5 吴小林;图书馆成为“第三空间”[N];人民日报;2009年
6 四川省罗江县委书记 卢也;创“第三空间”建“六级产业”[N];农民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聂灿;图书馆是“第三空间”[N];深圳商报;2009年
8 靳津平 王晓洁;倾力打造昆明“第三空间”[N];云南日报;2007年
9 思佳;开迪多功能车 打造完美第三空间[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王新丽;辽源为长春人打造“第三空间”[N];长春日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昕;论《幽暗之地》中的殖民第三空间[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2 张双玉;《中性》中的混杂身份和第三空间[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年
3 常淑芳;巴拉蒂·穆克吉小说《詹思敏》中的“第三空间”与身份认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4 厉蓉;第三空间:文学研究的另类视角[D];南京大学;2014年
5 刘畅;《白齿》中的第三空间和流变身份[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6 韩文静;构建和谐的第三空间[D];内蒙古大学;2011年
7 黄凤;“第三空间”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8 秦素华;第三空间中身份的寻求[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2年
9 崔颖;从空间批评理论角度解析《跨界》主人公简四的文化身份认同[D];天津理工大学;2013年
10 贾佳;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的社会价值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149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714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