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分异研究中指标标准化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3 12:39

  本文关键词: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分异研究中指标标准化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指标标准化 土地集约评价 空间分异 地租理论 重庆市


【摘要】: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分异研究中指标标准化通常采用极差标准化等方法,这类方法默认各区域集约临界值相同,从而使得评价中区位好的区域土地集约水平高于区位差的区域。基于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理论提出新的指标标准化方法,指出传统指标标准化方法的问题,并以重庆市耕地集约利用空间分异为例进行实证比较。研究充分考虑了不同区域因禀赋差异造成的单项指标理想值(临界值)的差异,弥补了传统指标标准化方法的不足,有助于完善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分异的研究。研究表明:土地利用集约度是一个相对概念,其参照物为区域土地集约临界点,理论基础是级差地租Ⅱ;区位不同导致区域间土地利用强度存在差异,它是级差地租Ⅰ的一类现象,这类差异可称为"禀赋差异";每个区位点适度指标标准化值Y与该区位指标现状值x11和集约临界点x1有关,与其他区位指标现状值无关;传统标准化方法将指标现状值或现状平均值设为集约临界值,没有考虑不同区位集约临界点差异,因而空间分异结果更符合土地收益空间分异规律;重庆市耕地集约利用度空间分异研究表明该方法在空间分异、集约度绝对值和区县集约度比较等方面优于传统方法,更符合不同区县耕地利用实际。
【作者单位】: 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勘测规划院;重庆市土地利用与遥感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指标标准化 土地集约评价 空间分异 地租理论 重庆市
【基金】: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资助(201311006)
【分类号】:TU984.113;F301.2
【正文快照】: 开展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为我国提升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优化区域土地空间配置提供了理论支撑。对于特定行政区而言,开展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分异研究,掌握不同区域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潜力是集约利用评价理论向实践转化的重要支撑。国内学界关于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分异研究有城市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文侠;黄贤金;张强;杜文星;;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年01期

2 兰玲;;马克思与李嘉图的地租理论比较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0年04期

3 周克昊;刘艳芳;谭荣辉;周鹏;;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理想值确定——以武汉市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3年01期

4 王国刚;刘彦随;陈秧分;;中国省域耕地集约利用态势与驱动力分析[J];地理学报;2014年07期

5 朱会义;孙明慧;;土地利用集约化研究的回顾与未来工作重点[J];地理学报;2014年09期

6 曹银贵;郑新奇;胡业翠;;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济南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0年06期

7 李昌峰;武清华;张落成;;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J];经济地理;2011年02期

8 朱一中;曹裕;;基于PSR模型的广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分析[J];经济地理;2011年08期

9 罗洁琼;;基于空间数据挖掘的重庆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分异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3年02期

10 于尚云;郭建科;;辽宁省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测定及其时空差异[J];经济地理;2014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Discussion on the Index System of Intensive Land Use Evaluation in Development Area[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1年02期

2 刘向东;高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0期

3 盖海鹏;;东营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7期

4 吉婷婷;葛兆帅;;江苏省县域单元土地集约利用空间格局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5期

5 周跃云;赵先超;张旺;何燕子;;长株潭“3+5”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J];武陵学刊;2010年01期

6 唐浩鑫;;南宁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化管理研究[J];创新;2008年04期

7 郑华伟;张锐;张俊凤;刘友兆;;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动态计量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04期

8 费罗成;程久苗;沈非;张明锋;;区域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时空比较研究——以中部地区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年05期

9 成楠;梅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0年02期

10 张平平;鲁成树;;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基本问题探讨[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牛星;区域土地利用系统演化分析与状态评价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2 陈昱;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挖掘分析与政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3 陈燕;中国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一体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4 武启祥;河南省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5 李新刚;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平凡;杨小雄;徐小任;;基于理想值法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0期

2 刘向东;高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0期

3 李洪涛;何宏;;沈阳市土地利用生态水平评价[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10期

4 宋涛;成杰民;李彦;荆林晓;张丽娜;;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02期

5 卓慕宁,吴志峰,王继增,万洪富;珠海非点源污染控制区划[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1期

6 吴郁玲;曲福田;;江苏省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的评价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6期

7 梁流涛;曲福田;王春华;;基于DEA方法的耕地利用效率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2期

8 雷广海;刘友兆;陆效平;;江苏省13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时空变异及驱动因素[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1期

9 杨志荣;吴次芳;靳相木;姚秋萍;;基于DEA模型的城市用地经济效益比较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1期

10 王丽婧;郑丙辉;李子成;;三峡库区及上游流域面源污染特征与防治策略[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江立武;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动态评价及潜力预测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2 高中琪;长江三峡库区生态农业模式及其技术体系[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3 丁毓良;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及效益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筱明;小城镇建设与土地集约利用[J];小城镇建设;2003年12期

2 聂尊贤;周志跃;;重庆市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时空动态变异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3 胡江;杜宾宾;白雪;;珠海市西部地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与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06期

4 张宪梅;;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科技视界;2013年03期

5 孙冬梅;;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研究[J];科技视界;2013年35期

6 曹广忠;徐子芝;;我国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省际差异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04期

7 刘军;;城市住宅小区土地集约利用的探讨[J];山西建筑;2010年26期

8 王亲;王雪;刘星星;许新宇;;基于遥感影像的佛山市禅城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9 郗磊;韩跃;赵鲁全;朱海坤;;北京市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研究[J];建筑经济;2012年12期

10 冯长春;程龙;;老城区存量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以北京市东城区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炯;;对土地集约利用有关问题的思考[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袁新国;;开发区再开发土地集约利用策略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3 陈玮;;土地集约利用规划管理探讨[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38分会场、科学发展与土地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论文集[C];2005年

4 曹蕾;邱道持;田水松;;重庆市渝北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与空间格局分析[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38分会场、科学发展与土地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论文集[C];2005年

5 曹蕾;邱道持;田水松;;重庆市渝北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与空间格局分析[A];新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5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赵小敏;于少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集约利用研究[A];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土地节约利用——2006中国科协年会12专题分会场第4单元会场论文集[C];2006年

7 邱鹏飞;雍国玮;罗永刚;吴宁;申京诗;;城市化进程中四川省土地集约利用的探索与实践[A];庆祝中国土壤学会成立60周年专刊[C];2005年

8 吴荣钱;;彻底推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9 赵小敏;于少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集约利用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10 聂燕军;任春艳;;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中的咨询服务[A];房地产咨询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胡志喜 韩亚卿;湖北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启动[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2 张f  兰波 徐维锋;东营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更新成果全部通过验收[N];东营日报;2010年

3 王婷;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启动[N];中国证券报;2008年

4 记者 彭建基 通讯员 梁毅娟 刘强;加强土地集约利用 加快“两化”进程[N];西江日报;2013年

5 记者 董少华 实习生 王玉;我区各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率高[N];新疆日报(汉);2013年

6 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教授 石忆邵;土地集约利用再思考[N];东方早报;2013年

7 叶俊 满松 大亮;六化六优促土地集约利用[N];扬州日报;2014年

8 李现文邋王晶晶;山东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启动[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9 通讯员 付强 韩晓明 记者 冯翠昕;高新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通过省验收[N];承德日报;2009年

10 记者 侯小健 通讯员 尹建军;我省5个省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通过验收[N];海南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湘;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2 王长坤;基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3 刘玲;功能平衡目标下城市住宅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陈海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土地集约利用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5 江立武;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动态评价及潜力预测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6 吴苓;城市近郊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7 吴郁玲;基于土地市场发育的土地集约利用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8 苏斌;GIS支持下的城市地价空间分布与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9 宗毅;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分析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10 王广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及其系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志涛;基于GeoMedia Professional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2 张莹;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回寒星;泰安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王志成;柳州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与优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5 严菲;宝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6 赵曼;武汉城市圈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贺仲康;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吴耿;城郊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9 刘晓田;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关冰;重庆主城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251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7251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2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