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薄壁圆钢管混凝土构件轴压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3 08:23

  本文关键词:薄壁圆钢管混凝土构件轴压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薄壁圆钢管混凝土 径厚比 稳定 轴心受压


【摘要】:薄壁圆钢管混凝土有其特有的优势,比如焊接方便快捷、安装迅速、节省钢材、节约成本。但现有钢管混凝土规范为保证局部稳定限定圆钢管混凝土径厚比小于135(235/)y?f,取值仅比空钢管限值100(235/)y?f略大,这种取值方式没有考虑到内填混凝土对圆钢管稳定承载力起大幅提升作用。同时现有文献对圆钢管混凝土径厚比取值的研究较少,仅有的研究还只是涉及于理论方面。而规范中强度承载力公式规定套箍系数变化范围在0.5~2.0之间,这对套箍系数小于0.5的薄壁圆钢管混凝土不适用。稳定和强度两方面的限定条件制约了薄壁圆钢管混凝土的发展,故本文结合圆钢管混凝土结构特点及现有统一理论公式,尝试对制约薄壁圆钢管混凝土稳定和强度的限定做出突破。考虑到实际工程径厚比不会过大,及局部失稳受粘结力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文对稳定的研究着重于未发生局部失稳的安全径厚比上限,但未论证已发生局部失稳构件径厚比的临界值。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利用经典公式推出空圆钢管在理想状态下的径厚比限值,而实际存在缺陷的空钢管发生局部失稳时的径厚比远低于理想状态下径厚比理论值。本文将从理论和有限元模拟两方面论证在内填混凝土的支撑下,圆钢管混凝土的外钢管对缺陷不敏感,此时外钢管可视为无缺陷钢管,因此得到了在理论径厚比限值内的圆钢管混凝土短柱在轴压荷载作用下不会发生局部屈曲。进行6组18根薄壁圆钢管混凝土试验,通过对比试验极限承载力与叠加承载力及观察钢管混凝土外观等判别钢管混凝土局部失稳情况,得到试验范围内不会发生局部失稳的径厚比保证值。利用有限元从构件承载力和钢管与混凝土脱离情况两方面判断构件是否会发生局部失稳。考虑到实际工程中,由于加工运输及施工条件的限制,径厚比取值不会过大,故本文取径厚比理论值、有限元值和试验值三者的最小值,得到了满足工程实际需求的未发生局部失稳圆钢管混凝土的径厚比限值。对薄壁钢管混凝土进行参数模拟,分析出承载力为套箍系数的一次函数。对薄壁钢管混凝土承载力用数值模拟值进行拟合,得出薄壁圆钢管混凝土计算公式。利用试验中测得的极限承载力,对拟合的薄壁圆钢管混凝土轴压承载力公式的准确性进行验证,得出薄壁圆钢管混凝土轴压承载力计算公式。
【关键词】:薄壁圆钢管混凝土 径厚比 稳定 轴心受压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398.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21
  • 1.1 课题来源9
  • 1.2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9-13
  • 1.2.1 钢管混凝土研究背景及意义9-12
  • 1.2.2 薄壁圆钢管混凝土研究背景及意义12-13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9
  • 1.3.1 局部稳定研究现状13-16
  • 1.3.2 薄壁钢管混凝土强度研究现状16-19
  • 1.4 主要研究内容19-21
  • 第2章 钢管混凝土局部稳定理论和试验分析21-40
  • 2.1 引言21
  • 2.2 钢管混凝土局部稳定理论分析21-29
  • 2.2.1 空钢管径厚比理论值推导21-24
  • 2.2.2 核心混凝土对土径厚比影响24-29
  • 2.3 试验对局部稳定性验证29-39
  • 2.3.1 试验概况29-33
  • 2.3.2 构件局部失稳的判别准则33-34
  • 2.3.3 试验现象及对局部失稳的判别结果34-39
  • 2.4 本章小结39-40
  • 第3章 钢管混凝土局部稳定的有限元分析40-53
  • 3.1 引言40
  • 3.2 材料的定义及模型建立40-42
  • 3.2.1 钢材及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模型40-42
  • 3.2.2 钢管混凝土有限元计算模型42
  • 3.3 初始缺陷加入及缺陷影响力分析42-47
  • 3.3.1 初始缺陷加入方法类型42-45
  • 3.3.2 不同缺陷影响力分析45-47
  • 3.4 局部屈曲有限元分析47-52
  • 3.4.1 有限元方法的准确性验证47-48
  • 3.4.2 通过承载力对局部屈曲判断48-50
  • 3.4.3 通过脱离情况对局部屈曲判断50-52
  • 3.5 本章小结52-53
  • 第4章 薄壁圆钢管混凝土轴压承载力研究53-64
  • 4.1 引言53-54
  • 4.2 轴压承载力计算公式拟合54-56
  • 4.2.1 对钢管混凝土进行数值模拟54-56
  • 4.2.2 薄壁钢管混凝土计算公式的拟合56
  • 4.3 试验对薄壁强度公式的验证56-63
  • 4.3.1 试验数值及与有限元值比较56-62
  • 4.3.2 试验数值与计算值比较62-63
  • 4.4 本章小结63-64
  • 结论64-66
  • 参考文献66-70
  • 附录70-7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72-74
  • 致谢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有福,韩林海;圆钢管混凝土梁柱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探讨[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年04期

2 魏华;张斌;王海军;杨建民;;配筋圆钢管混凝土梁受弯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3 郑莲琼;陶忠;韩林海;;圆钢管混凝土受压曲杆的力学性能研究[J];工业建筑;2006年11期

4 戴琦;;圆钢管混凝土轴心受压承载力计算研究[J];四川建筑;2008年06期

5 黄宏;杨超;张安哥;尧国皇;;圆钢管混凝土不等偏压柱的有限元计算[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6 任庆新;郭俊峰;贾连光;刘德清;;圆钢管混凝土短斜柱力学性能初步分析[J];工业建筑;2011年08期

7 ;中空夹层圆钢管混凝土柱的有限元模拟和耐火设计[J];钢结构;2011年11期

8 郑莲琼;;平面K型圆钢管混凝土桁架节点力学性能分析[J];钢结构;2011年11期

9 李艳双;王自光;;圆钢管混凝土结构研究现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2年10期

10 高胜伟;陈誉;;圆钢管混凝土桁架受力性能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波;杨有福;;圆钢管再生混凝土柱力学性能初步研究[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6年

2 双妙;高建岭;张宏涛;;火灾下圆钢管混凝土温度场分析[A];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3年

3 魏华;王海军;;配筋圆钢管混凝土柱承载力的研究[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一次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尧国皇;韩林海;;钢管初应力对圆钢管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的初步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2年

5 张文福;钟善桐;;圆钢管混凝土轴压构件的简化设计方法[A];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张建伟;杨亚彬;曹万林;;圆钢管混凝土边框内藏钢桁架低矮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0年

7 尧国皇;韩林海;;圆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承载力的设计计算—世界规程比较[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八次年会论文集[C];2001年

8 马欣伯;张素梅;;圆钢管混凝土国内外典型规程轴压构件承载力设计方法比较[A];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钟善桐;张素梅;;圆钢管混凝土轴压基本性能研究的新成果[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三次年会论文集[C];1991年

10 张文福;钟善桐;;圆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的简化设计方法[A];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风杰;锈蚀后薄壁圆钢管混凝土柱承载性能退化机理[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2 杨亚彬;圆钢管混凝土边框内藏钢桁架剪力墙抗震试验与理论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3 赵新宇;薄壁圆钢管再生混合柱及其节点的试验研究与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4 陈娟;圆钢管混凝土T型相贯节点动力性能试验和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孟龙;圆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及应用[D];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

2 许博;CFRP约束圆钢管混凝土柱-H型钢梁节点有限元分析[D];沈阳工业大学;2016年

3 张强;内置横向约束的薄壁圆钢管再生混合混凝土柱的轴压和耐火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4 王战;薄壁圆钢管混凝土构件轴压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5 胡盼盼;大长细比圆钢管混凝土柱受力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6 王潮阳;大曲率主管的圆钢管和圆钢管混凝土节点轴压性能试验研究[D];华侨大学;2016年

7 王鑫;圆钢管混凝土带缝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6年

8 周璞;圆钢管混凝土粘结强度的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9 高胜伟;圆钢管混凝土桁架整体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华侨大学;2013年

10 邢文彬;圆钢管混凝土桁架节点的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839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7839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7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