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碎屑流模型试验与理论研究
本文关键词:滑坡—碎屑流模型试验与理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滑坡—碎屑流 无黏性土 模型试验 堆积范围 理论研究
【摘要】:滑坡—碎屑流是一类具有极大破坏性的天然地质灾害,且无法有效的进行预测。其运动机理、危害范围等问题一直以来是该研究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本文采用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无黏性土堆积体在不同条件下沿斜面的滑动和堆积运动过程。探索了堆积体体积、粒径、形状,坡高,初速度,坡脚约束角,滑面摩擦系数等指标对滑坡运动最终堆积参数(冲程,宽度,厚度,面积)的影响;同时,还重点研究了滑道坡度和滑道宽度对堆积体运动和堆积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堆积体体积、颗粒粒径、坡高、初速度、坡脚约束角变大和滑面摩擦系数减小,滑坡的最终堆积范围均会变大;堆积体体积、滑面摩擦系数、颗粒形状、坡脚约束角对冲程和堆积面积的影响比较显著,而坡高和体积对堆积宽度的影响比较显著;滑道宽度变大时,滑体的堆积范围均会变大,但滑道出口宽度的对其影响显著,而滑道入口宽度对其影响则较小。此外,许多滑坡发生时,滑体自身常常会发生较大的变形,甚至发展成碎屑流,而传统的条分法没有考虑滑体运动过程中滑体的自身变形、相互碰撞等产生的内部耗能,和实际情况有所差别。在分析滑坡过程中能量转化规律的基础上,考虑平面问题,综合条分法的特点,将滑体离散成若干个滑块,并用黏壶相连接。采用黏壶变形耗能代替滑坡过程中,滑体的内部耗能。然后,建立各滑块的运动方程,通过编程计算,可得到滑体最终的冲程、最大速度和运动时间等滑坡评估指标。最后,基于室内模型试验结果,分别运用离散元方法和提出的滑坡分析模型进行对比分析,证明了该分析模型的正确性。本文主要借助于模型试验和理论研究手段,并辅以数值模拟,对滑坡—碎屑流的运动和堆积过程进行研究。所得成果可为下一步深入研究滑坡—碎屑流冲程及堆积形态提供了初步的依据。
【关键词】:滑坡—碎屑流 无黏性土 模型试验 堆积范围 理论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42.22;TU43
【目录】:
- 致谢7-8
- 摘要8-9
- ABSTRACT9-16
- 第一章 绪论16-25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16-18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8-23
- 1.2.1 理论研究19-20
- 1.2.2 数值模拟20-22
- 1.2.3 模型试验22-23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23
- 1.4 主要的技术路线23-25
- 第二章 模型试验方案25-29
- 2.1 试验装置25-27
- 2.2 试验材料及试验数据测量计算过程27-29
- 第三章 无侧限条件下无黏性土滑动和堆积特性的模型试验研究29-42
- 3.1 概述29
- 3.2 试验方案29-30
- 3.3 试验结果分析30-40
- 3.3.1 堆积体崩滑过程分析30-32
- 3.3.2 不同试验参数对最终堆积范围的影响32-40
- 3.4 结论40-42
- 第四章 有侧限条件下无黏性土滑动和堆积特性的模型试验研究42-51
- 4.1 概述42
- 4.2 试验方案42-43
- 4.3 试验结果分析43-49
- 4.3.1 斜坡坡度的影响43-45
- 4.3.2 滑道侧壁的影响45-49
- 4.4 结论49-51
- 第五章 滑坡运动分析模型与数值模拟51-62
- 5.1 概述51-53
- 5.2 滑坡运动二维分析模型53-56
- 5.2.1 分析模型的假定53-55
- 5.2.2 建立运动方程55-56
- 5.2.3 计算步骤56
- 5.3 计算与分析56-61
- 5.3.1 模型计算结果56-59
- 5.3.2 计算结果对比分析59-61
- 5.4 结论61-62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62-64
- 6.1 结论62
- 6.2 展望62-64
- 参考文献64-6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立勋;;云南昭通市头寨沟滑坡—碎屑流[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8年03期
2 朱平一,王成华,唐邦兴;西藏特大规模碎屑流堆积特征[J];山地学报;2000年05期
3 赵宇,崔鹏,王成华,樊晓一,朱颖彦,高克昌;重庆万盛煤矸石山自燃爆炸型滑坡碎屑流成因探讨[J];山地学报;2005年02期
4 鲁晓兵;张旭辉;崔鹏;;碎屑流沿坡面运动的数值模拟[J];岩土力学;2009年S2期
5 张明;殷跃平;吴树仁;张永双;;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运动机理研究发展现状与展望[J];工程地质学报;2010年06期
6 刘玲霞;李向全;周志超;侯新伟;王文中;王振兴;;强震条件下谢家店滑坡碎屑流发生机制试验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1年03期
7 李祥龙;唐辉明;熊承仁;罗红明;;岩石碎屑流运移堆积过程数值模拟[J];工程地质学报;2011年02期
8 苏志满;漒橖`u三;杨情情;蔡飞;徐林荣;;地形对碎屑流冲出的影响作用(英文)[J];西北地震学报;2011年S1期
9 程谦恭;;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裹气流态化”减阻机理研究[J];学术动态;2012年01期
10 李松;苏生瑞;高晖;尚瑾瑜;;离散元在地震引发的滑坡——碎屑流运动规律上的应用[J];甘肃地质;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詹铮;;中国西北地区高速碎屑流型滑坡变形破坏模式及运动特征的研究[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下卷)[C];1988年
2 伍向阳;Patrick Baud;Tenfong Wong;;Darley Dale砂岩在脆性破裂和碎屑流动过程中微结构的发展[A];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8年
3 许向宁;王兰生;;四川华蓥赵子秀山变形破裂体特征及其灾害“链”[A];第七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4 戴宗明;王全海;;四川炉霍侏倭地区三叠系格底村砾岩的成因研究[A];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与资源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关岭采访组;有关专家认为:关岭6.28地质灾害是一起罕见特大滑坡碎屑流复合型灾害[N];贵州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范宏喜;地灾防治,任重道远[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顾成壮;强降雨下二蛮山高速滑坡形成机制及运动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2 王玉峰;高速远程滑坡裹气流态化机理实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晓冬;碎屑流对拦挡结构的动力冲击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2 李炜;台湾二隆基高速滑坡超前冲击气浪三维数值模拟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3 曹建磊;易贡高速远程滑坡超前冲击气浪三维数值模拟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4 唐吉兵;青川县赵家山滑坡-碎屑流特征及危害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5 雷先顺;滑坡—碎屑流模型试验与理论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6 黄河清;地震诱发滑坡(碎屑流)成因机理及运动学特性初步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7 陈天宇;碎屑流地层隧道区域渗流场以及发生灾变的模型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8 张远娇;高山峡谷区典型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动力特性模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9 文兴;云南赵家沟滑坡启动机制与碎屑流运动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10 施凤根;基于PFC3D的文家沟滑坡高速远程运动学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本文编号:8674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867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