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费用效益的绿色建筑节能的经济评价

发布时间:2016-08-07 16:06

  本文关键词:费用效益的绿色建筑节能的经济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管理论文发表 > 费用效益的绿色建筑节能的经济评价

费用效益的绿色建筑节能的经济评价

发布日期: 2012-04-19 发布:  

  2010年第22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本文主要从绿色建筑、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费用分析的必要性、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经济评价要素、绿色建筑的费用效益分析这几个方面对费用效益的绿色建筑节能的经济评价进行分析。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 绿色建筑 全寿命周期 费用效益
  
  一、绿色建筑
  1.绿色建筑的含义
  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人,即节约能源及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
  2.绿色建筑的特点
  首先,全寿命周期的概念。在时间上建筑对环境影响的意义。绿色建筑的全寿命不仅包括从项目选址、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的过程,还应在此基础上向前、向后延伸,往前从建筑材料的开采到运输、生产过程,往后到建筑拆除后垃圾的自然降解或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因此全寿命周期的概念在建筑的前期建造过程中应得到充分的重视;其次,绿色建筑采用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生物能等再生能源、天然能源来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再次,保护环境,形成生物链的良性循环。第四,具有地域性的特征。绿色建筑结合本地的人文、自然、气候条件主要采用本地的原材料;第五,绿色建筑的结构布置健康舒适,坚决杜绝奢侈和浪费;第六,与自然和谐共生。第七,绿色建筑强调其全过程都要坚持保护环境的观念;第八,绿色建筑的建筑功能需具备灵活性、适应性和易于维护等特点;第九,绿色建筑能够减少成本。
  3.绿色建筑与一般建筑的区别
  绿色建筑与一般建筑相比有以下区别:(1)一般建筑强调设计与自然环境要隔离,而绿色建筑强调尽量和自然环境相融合,它的设计可以使室内可以根据气候变化自动进行调节。(2)一般建筑无论是在设计上,还是在用材方面都过于单调;而绿色建筑采用本地材料,建筑随着气候、自然资源和地区文化的差异而不同。(3)一般的建筑致使追求利润最大化,而绿色建筑被看作一种资源,建筑及其城市发展都将以最小的生态和资源代价,在广泛的领域获得最大效益。(4)一般建筑过于追求表面的东西,忽视实用性;而绿色建筑强调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实用性较强。(5)一般建筑的能耗非常大且造成污染也非常大;而绿色建筑尽量减少能耗,大大地减少了污染。(6)一般建筑对环境进行负责主要是在建设过程中;而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都坚持保护环境的原则。
  二、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费用分析(LIFE CYCLE COST――LCC)的必要性
  全寿命周期费用(LIFE CYCLE COST---LCC)是指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费用是在投资者整个时间范围内考虑货币时间价值下用来经济评估的所有相关费用,包括投资费用、能源费用、非能源运营费用、维护费用和废除或拆迁费用。在建筑中传统的费用管理模式不能准确的评价建筑的成本和经济效益。因此,在分析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是,应当采用全寿命周期的分析方法,比单一的一次性建造费用更能说明建筑的成本。另外,在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对寿命周期费用LCC影响的可能性有较大的差别,为了保证LCC目标最优化实现,应特别重视决策阶段以及设计阶段前期,一旦项目设计完成,LCC只有15%左右的影响空间。
  三、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经济评价要素
  实现一定功能需求的投入最小化和相同投入条件下功能效益的最大化是绿色建筑经济效益评价的主要目标。在整个寿命周期中建筑产品的后期投入的比重依情况而定,其比重还是比较乐观的。因此,应当考虑到全寿命周期中各阶段的投入及其在全寿命费用中的比重,并从整体上考虑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费用。
  全寿命周期以下的费用进行计算:
  1.材料含能
  材料含能是建筑材料选择阶段的重点考虑因素。它表征建筑系统的能量的部分输入量。目前建筑材料加工过程主要能源输入为化石燃料,利用含能可以衡量材料的经济性能。总体上,含能从砖石等初级材料到钢铁等精细材料发生了成倍的增长;而另一方面,高含能材料需要更少的维护以及高回收率和高循环利用率。所以,应当从全寿命周期费用的角度出发,选择整体最优的选材方案。
  2.运营方式和建筑的耗能
  建筑寿命周期内材料含能只占总能源使用的35%,高达65%的能耗与其运营方式有关。因此建筑运营方式的节能策略是全寿命周期评价费用的关键。国内首座节能示范建筑-科技部综合节能楼从夏季制冷和照明角度入手设计节能,通过整体和细部措施的有机组合,该建筑预计可节约能源开支45%~50%,而增加成本不超过10%,且可通过节能的经济效益在10年内收回。从全寿命周期角度来看,该节能方案经济可行。而本文的研究也有类似性,但关注的为绿色建筑节能。
  3.建筑后期处理
  建筑全生命周期费用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后期处理费用,它包括建筑功能废弃、技术过时和物质性衰退造成的更换和改造等。因此,在设计阶段,就应当采取灵活性设计、选用长寿且多适用性的策略。预留开发端口,动态适应多变的需求。从社会学和可持续发展学角度讲,一项具有良好灵活性的设计延展了社会生活的可持续性。
  四、绿色建筑的费用效益分析
  1.费用效益分析概念
  一般来讲,费用效益分析(Cost Benefit Analysis,CBA)是指通过权衡效益与费用来评价项目可行性的一种分析方法。而绿色建筑的费用效益分析是指评估项目对环境影响的主要评价技术,也是鉴别项目的经济效益和费用的系统方法。这也是经济学家用来评价项目合理性的普遍方法,它通过对环境影响价值评估,纳入了环境影响,这也是在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的同时,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表现。
  2.绿色建筑费用效益分析的特点
  绿色建筑费用效益分析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绿色建筑采用全寿命周期成本法
  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成本主要包括:初始投资,运行和维护,以及后期的全部费用。把运行和维护成本以及后期的全部费用折算到评价初期,然后作为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
  (2)绿色建筑的有无对比法
  在传统建筑的基础上,绿色建筑采取了绿色技术、节能措施对社会和环境做贡献,因此,费用效益分析采用“有无”对比法。传统建筑――无项目;绿色技术节能措施的建筑系统――有项目。其评价指标都建立在对比差值的基础上。绿色项目社会、环境和经济可行性都是通过经济对比量度来客观反映的。
  (3)选择评价指标和参数
   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社会各个层次上的利益追求,结合相关的规定进行合理的选择评价指标和参数。
  3.费用效益分析的流程:如图
  费用效益分析是经济评价的基本方法,它主要是为建设项目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作评估。对费用、效益进行界定是费用效益分析的首先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损益的外部化转为内在化。根据绿色建筑的费用和效益形成的时间,计算其现值。方案的可行性程度主要是通过现值进行费用和效益的比较来进行判断的。
  4.费用效益分析的指标体系
  为了便于评价,把绿色建筑费用效益分析的指标分为费用指标和效益指标。
  第一,绿色建筑的费用
  (1)直接费用:直接费用是由项目的投资者来承担的。其主要包括:项目的一次性投资;运行费用;占据成本,即为委托人占据的成本;残值。
  (2)间接费用:间接费用是建设过程中或者建设之后对环境污染和破坏而造成的环境损失。因此其费用是由社会来承担的。主要包括:环境污染治理投入;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投入;环境污染的预防投入;管理与科技投入。


  第二,绿色建筑的效益
   (1)直接效益:所谓的直接效益是由绿色建筑带来的、能够为其投资主体带来的经济利益。主要包括:绿色建筑投资回报;资源有效利用;绿化面积;.回收价值。
   (2)间接效益:所谓间接效益是绿色建筑带来了一些不只属于投资者的,可以为社会其它成员共享的,对环境的有利、对人类的健康有利的效益。其主要包括:对人体健康有利的;小区绿化对小范围空气的净化、空气质量的改善、氧气的排放等,从而对人体健康有利、对居住着美好视觉的影响等;社会效益。
  5.绿色建筑效益分析方法
  (1)直接效益的计算:直接效益的计算主要采取市场价值法。
  直接效益分析常用的方法就是市场价值法。环境质量的变化影响相应的商品市场产出水平,因而可以用产出水平的变动导致的商品销售额的变动量衡量环境价值的变动。
  
  式中,P、C和Q分别为产品的价格、成本和数量。式中共有i=1,2,…k种产品,环境变化前后的情况分别用下标x,y表示,所得的V就是环境价值。
  虽然市场价值法适用最广且最易于理解,但其还是有一些缺点:一是导致环境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可能是一个也有可能是多个,但是它不能把各个原因都区别开;二是当环境变化对市场有明显的影响时,需采取更复杂的方法会市场那个结构进行了解。
  对绿色建筑而言,直接效益来自于绿色方案实施后平均每年节省的资源与能源价值,主要考虑节水、节电、节能、节地等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于是公式变形为:
  
  式中:
  Q1――空调开放节约的能源总量;Q2――采暖热能排放量节约的总量;Q3――蓄能节约如太阳能、地热等;Q4――照明节约的能源总量;Q5――节地总量;Q6――节约用水的总量;Q7――废污水回用的总量;P1――空调开放时耗费资源的价格;P2――采暖节约热能的价格;P3――蓄能节约如太阳能、地热采暖价格;P4――照明节约的能源单价;P5――土地单价;P6――水单价;P7――中水水价。
  (2)间接效益的计算方法
  第一,机会成本法
  机会成本法是一种计算环境资源被占用或者被占用时所带来的经济损失的方法。自然系统的选择性应用涉及到机会成本法。自然系统的某些应用方案与系统的延续性存在一定的矛盾,其后果是不可逆的。以对某一自然资源的保护或开发为例两种方案(保护和开发)是相互排斥的必须选择其中之一,开发工程可能会破坏原有的自然资源,甚至不能够恢复,但是它可以使一个地区发生巨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保护原有自然系统得到的净效益的现值为开发工程的机会成本。如果开发工程确实能够产生正的净收益,那么就将两种方案的收益加以对比权衡;但是如果保护方案的可测定收益比开发项目的收益更多,那么就该项目不应该被开发;如果开发项目的收益比保护方案的收益只大一点,此时的选择就比较困难,需谨慎选择是否应该开发。
  第二,替代市场法
  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经济活动使环境质量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不一定会导致产(商)品和劳动产出量发生变化,但却可能影响商品其他代用品和劳务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可借助市场信息间接地估计环境质量变化的益损。此法常用于评价由于环境改变对房地产价值的影响。房地产的价值应该反映它本身的质量和它周围的环境。因此,在影响房地产价值的其他因素不变时,就可以用环境质量变化引起的房地产价格变化,来衡量环境质量变动的货币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 蕾 姜曙光 李俊峰: 绿色生态建筑评价体系[J].节能与环保, 2006, (11)
  [2] 杨 宁 董 聪 江见鲸: 绿色建筑综合评估系统分析与探索[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 2003
  [3] 侯 玲:基于费用效益分析的绿色建筑的评价研究[D].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硕士), 2006, (09)
  [4] 武想想:节能建筑综合经济效益评价[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10, (02)
  [5] 刘晓君 罗福周 杨力红:绿色建筑体系效益与费用度量方法[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01)
  [6] 杨鲁宁 王 剑 马向阳 杨淑华:我国绿色建筑的特点分析及其评价方法初探[J].山东环境, 2003, (06)


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关键词:费用效益的绿色建筑节能的经济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875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875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c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