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型校园建筑围护结构应用研究与经济分析
本文关键词:节约型校园建筑围护结构应用研究与经济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北京建筑大学》 2013年
节约型校园建筑围护结构应用研究与经济分析
杨通
【摘要】:本文重点研究各类建筑节能围护结构技术在贵阳地区节约型校园建筑中应用的节能效果及节能经济效益。课题以贵州大学艺术学院为示范项目,应用了实地调研、资料搜集、能耗模拟以及经济性指标计算等研究方法完成了研究。 先通过实地调研及资料搜索完成了前期的基础理论研究,分析了贵阳市气候条件,在既有较成熟的节能围护结构技术中分析筛选适用于贵阳市的建筑节能围护结构技术,确定了重点研究方案。然后通过应用DeST能耗模拟软件对建筑能耗进行模拟,模拟对象为在使用不同围护结构方案下的示范项目。方案重点分为贵阳现有典型建筑节能围护结构、未按建筑节能标准设计的常规建筑节能围护结构、建筑节能标准规定围护结构以及新型建筑节能结构技术模型。得出能耗数据后,对比分析了各围护结构方案的技术特点及对于示范项目的节能优势。根据经济性分析理论,计算各方案对经济性指标数据,,经济性指标包括性价比、净现值Δ NPV以及动态投资回收期。通过对各方案的经济性指标分析得出各方案在贵阳地区使用的节能经济效益。 文章最终基于获得的能耗数据及经济性指标,形成了针对该类地区节约型校园建筑围护结构的应用研究及经济性分析。分析给出各建筑节能围护结构技术方案在贵阳地区使用的适宜性。给出在贵阳地区合理使用建筑节能围护结构技术的技术理论建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111.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弘;贺炬;;浅谈夏热冬冷地区窗户节能的几项技术措施[J];建筑节能;2007年06期
2 贾哲;姜波;程光旭;刘媛;;建筑节能材料简述[J];建筑节能;2007年06期
3 周烨恒;常荣杰;;低技术化的节能建筑设计——被动式节能的应用[J];福建建筑;2009年01期
4 赵华,金虹;采暖建筑节能复合围护结构与保温材料经济性的研究[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5 范影;黄翔;狄育慧;;被动冷却技术在我国建筑节能中的应用展望[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5年05期
6 黄春华;叶勇军;;节能建筑外墙保温层厚度的经济性优化[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5年06期
7 伍林,杨贺,易德莲;保温材料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J];山西建筑;2005年19期
8 崔祥;;建筑节能新型墙体材料的应用现状及发展[J];科技传播;2010年23期
9 邵凤丽;;中空玻璃的发展与应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6年06期
10 赵海南,卓光明,赵海宏,金恒刚;聚苯板外保温综合经济效益分析[J];辽宁建材;200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于靖华;基于EETP指标的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及经济性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贾永英;建筑墙体热质耦合传递数值模拟[D];大庆石油学院;2002年
2 王锦;建筑方案创作阶段的节能构思[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3 常远;北京市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06年
4 樊葳;夏热冬冷地区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及经济分析[D];浙江大学;2008年
5 吴伟伟;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围护结构节能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6 郭玉锦;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外围护结构节能理论与技术应用[D];东华大学;2009年
7 庄燕燕;长江流域住宅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要求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8 万畅;节能建筑围护结构设计与仿真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吴杰;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围护结构对建筑能耗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平歌;李安桂;;舒适建筑的门窗节能技术[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4期
2 谢媛芳;赵鹏;段彬;郑永伟;;节能建筑围护结构EPS板设计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4期
3 吕思强;永村一雄;井川憲男;;中国采暖与空调负荷的分布特征及与外界影响要素的关系[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2期
4 疏达;赵雪松;孙际超;方敏;;基于正交试验法优化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参数的研究[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5 魏彩欣;刁永发;;合肥地区住宅空调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J];安徽建筑;2007年01期
6 张金梅;;生物絮凝吸附有机物降解动力学模型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02期
7 董海广;许淑惠;;华北地区典型农宅采暖能耗模拟及节能分析[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闫国华;刘清华;;低拉引速度下浮法在线镀膜玻璃的生产[J];玻璃;2005年06期
9 赵红杰;隋振;张佩杰;田彦涛;;基于温度场反演算法的保温层最佳厚度[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龚庆杰,黄海燕,李建秋;一种车用动力型蓄电池的建模仿真研究[J];蓄电池;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爱麟;李念平;龙激波;胡丽君;魏小清;;长沙市某医院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方案分析[A];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十六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卢晗;曲晓宁;楚广明;;某五星级酒店空调系统热回收节能分析[A];2011年全国冷冻冷藏行业与山东制冷空调行业年会暨绿色低碳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陈言桂;;某地下主厂房顶送风气流发展受限系数R的研究[A];2007年福建省暖通空调制冷学术年会论文资料集[C];2007年
4 杨震;卿宁;;隔热功能填料的研究进展[A];低碳技术与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姜晨光;王纪明;陈爱岚;吴华杰;邹鹏;;加气砼保温砌块墙体的热工性能研究[A];2011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6 成钢;李婕;张琛;闫静;;关于对《山西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地表水监控断面劣Ⅴ类水体比例”指标调整的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7 徐鹏;傅忠诚;;燃气全预混燃烧污染物综合排放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A];中国城市燃气学会应用专业委员会2005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常静;张兆清;李永安;;住宅建筑地下室顶板对采暖能耗的影响研究[A];2005年山东省制冷空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杨文斐;丛晓春;王明红;;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及动态模拟的应用[A];山东省暖通空调制冷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林爱麟;;长沙市某医院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措施分析[A];2009年湖南省暖通空调制冷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丽;湿热地区降雨对墙体传热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小根;玻璃幕墙安全性能评估及其面板失效检测技术[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2010年
3 崔永章;内置折边扭带管内混合气体对流凝结换热与阻力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张辉;低能耗建筑主动动态复合围护结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于靖华;基于EETP指标的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及经济性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6 蒋斌;地铁站全膜流板式蒸发冷却器传热传质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7 张琦;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李楠;夏热冬冷地区人员行为对住宅建筑能耗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9 颜苏芊;靶式撞击流喷水室对空气热湿处理和喷嘴流场模拟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10 雷海燕;地埋管相变回填材料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庆友;稀土掺杂新型镀膜材料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马海泉;城阳区旧村改造项目建筑节能工程风险管理[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刘九玲;空调系统优化运行及控制基础理论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4 王臻;华北地区绿色住宅建筑储能及其经济性分析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5 张德强;功能性芳砜纶厨师服的设计与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6 胡勇;武汉公共建筑能耗定额制定与建筑能效等级认证体系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7 沈乐;结晶器保护渣热特性分析仪的完善及保护渣传热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8 乔晓辉;矿浆流量、浓度、粒度实时在线一体检测仪表研究与设计[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9 唐克琴;地源热泵岩土导热系数自助法统计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国庆;沈阳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对策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延年;夏热冬冷地区节能住宅外围护结构保温指标的确定方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2年01期
2 毛建西,陈玉兴,王波;建筑节能应与地区气候结合[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1期
3 马榴强;酚醛发泡保温材料的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0年S1期
4 邓雅颖;中空玻璃的发展前景[J];玻璃;1999年01期
5 潘伟;;Low-E中空玻璃节能原理的简述[J];玻璃;2007年01期
6 余晓平,付祥钊;夏热冬冷地区新风冷负荷计算方法的研究[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7 周铁军,王雪松;中国过渡地区住宅建筑节能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年04期
8 争先;突破建筑节能的难点[J];中华建设;2005年05期
9 周辉;郝斌;;美国“能源之星”住宅性能标识[J];中华建设;2006年08期
10 汤天滋;主要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经验述评[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柳;建筑气候分析与设计策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2 任俊;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计算与评价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3 郁文红;建筑节能的理论分析与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文晖;建筑节能气候设计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2 邹源;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热工性能及能耗的模拟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3 雷红鹏;民用建筑结构节能原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4 周勇华;建筑设计方案阶段的计算机应用[D];湖南大学;2005年
5 唐欢;夏热冬冷地区节能建筑墙体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6 吴彻平;居住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分析与工程实践[D];重庆大学;2005年
7 张雪松;上海地区住宅节能设计研究—外围护结构节能构造设计[D];同济大学;2006年
8 郑鸿;夏热冬冷地区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保温与节能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9 拉瓜登顿;成都地区住宅节能窗设计与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10 刘伟;夏热冬冷地区节能65%条件下住宅围护结构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凌艳;;双层玻璃幕墙构造及其节能措施[J];山西建筑;2008年13期
2 周维楚;;提高武汉地区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的途径[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06年03期
3 白延林;朱吉顶;;郑州地区既有居住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分析[J];中国建材;2008年11期
4 ;建筑节能知识小问答[J];工程质量;2007年18期
5 聂玉强;邝小磊;;防护热箱法实验装置测试技术与不确定度评定[J];新型建筑材料;2006年08期
6 隋斌;;聚氨酯防水保温系统在寒冷地区建筑围护结构中的应用[J];住宅科技;2009年06期
7 孔凡红;郑茂余;杨涛;韩宗伟;;新建建筑围护结构干燥过程的热质耦合传递研究[J];建筑科学;2008年04期
8 李永成;;试论建筑围护结构节能的途径与方案[J];中国住宅设施;2011年04期
9 ;资料索引[J];工程质量;2005年12期
10 李华;;建筑围护结构内结露现象分析与预防[J];门窗;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爱麟;李念平;龙激波;胡丽君;魏小清;;长沙市某医院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方案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10年
2 董娴;王起伟;;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分析[A];第四届全国人防工程内部环境与设备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党奇;徐新华;;建筑围护结构热性能指标OTTV的研究与应用[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10年
4 林爱麟;李念平;龙激波;胡丽君;魏小清;;长沙市某医院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方案分析[A];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十六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5 冯雅;;吸湿相变材料在建筑围护结构中的应用[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6 张泠;汤广发;邓启红;谢立;;建筑围护结构热工特性设计的数值方法[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唐鸣放;;关于建筑物节能综合指标计算[A];绿色建筑与建筑物理——第九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4年
8 林爱麟;;长沙市某医院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措施分析[A];2009年湖南省暖通空调制冷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杨华秋;马扬;;肇庆市某办公楼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研究[A];城市化进程中的建筑与城市物理环境:第十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吴敏;李智军;;重庆市规划展览馆空调及通风设计[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8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市建筑科学院教授级高工 陆善后;[N];建筑时报;2005年
2 武汉市建筑节能墙改办 周维楚;[N];中国建材报;2005年
3 裴烨青 刘振鸿 通笑;[N];建筑时报;2006年
4 车学娅;[N];建筑时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陶晓;[N];中国建设报;2005年
6 ;[N];中华建筑报;2007年
7 鲁大学;[N];中国建材报;2006年
8 何建清;[N];中国建材报;2006年
9 陈宏军 徐志武;[N];中国建材报;2007年
10 双木;[N];建筑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靖华;基于EETP指标的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及经济性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2 孔凡红;新建建筑围护结构干燥特性及其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3 冯劲梅;基于空调排风与墙体能量交换的建筑节能[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张泠;建筑墙体表面换热过程辩识方法与数值预测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5 夏博;上海高层住宅建筑节能控制方法与技术策略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6 张辉;低能耗建筑主动动态复合围护结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庄智;中国炕的烟气流动与传热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8 喻李葵;建筑环境性能模拟、评价和优化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9 田利伟;室内环境颗粒物浓度预测模型及污染控制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10 刘玉明;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经济激励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通;节约型校园建筑围护结构应用研究与经济分析[D];北京建筑大学;2013年
2 吕晓娅;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检测与效果评价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2年
3 张斯文;钢结构公共建筑围护结构技术与性能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王小琴;粒子滤波算法在建筑围护结构缺陷跟踪检测中的应用[D];安徽建筑大学;2013年
5 穆小丽;建筑围护结构K值现场检测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6 陈亮;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建筑围护结构综合传热系数获取方法研究[D];安徽建筑工业学院;2011年
7 杨丽萍;红外热成像法探测建筑围护结构热工缺陷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8 田斌守;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9 刘伟玮;华北地区公共建筑围护结构低能耗设计策略[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10 党奇;夏热冬冷地区OTTV的研究与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节约型校园建筑围护结构应用研究与经济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877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87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