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泥岩实时细观破坏过程及其声发射事件产生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0 18:04

  本文关键词:泥岩实时细观破坏过程及其声发射事件产生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实时加载CT扫描 声发射事件 细观破坏过程 破坏模式 声发射信号


【摘要】:利用自制的与CT系统和声发射系统配套的加载装置,研究了泥岩在破坏过程中裂纹、孔隙等变化规律及与声发射事件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从CT图像可以观测到不同加载阶段试件中微裂纹闭合、扩展、分叉等细观损伤活动,声发射事件的空间分布规律很好地反映了内部微破裂、微裂纹的演化过程,定位结果与裂纹发育区域较一致.破坏模式不同反映了破坏过程和破坏机理的不同,破坏从规模较大的原生微裂纹处起裂,起裂载荷约为峰值载荷的80%,无原生裂纹区域和含坚硬夹层区域发生突发性脆性破坏,坚硬夹层对破坏模式起控制作用.声发射事件主要来源于加载初期新生裂纹的形成、原生裂纹的压密及裂纹的稳定扩展,此时声发射信号为突发型.裂纹的起裂和非稳定扩展过程不能形成声发射事件,此时声发射信号为连续型.能量累积陡增是裂纹起裂、分叉及宏观破坏的标志.
【作者单位】: 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关键词】实时加载CT扫描 声发射事件 细观破坏过程 破坏模式 声发射信号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04143)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111402120004)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B13B04)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3021029-2)
【分类号】:TU45
【正文快照】: 岩石破坏过程和机理一直是岩石力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之一,岩石的宏观破坏与其内部细观结构及其缺陷密切相关,要想弄清岩石失稳机理,就必须从岩石破裂的细观角度来研究岩石内部微裂纹产生、扩展、破坏过程.由于岩石内部微破裂很难直接动态观测,声发射方法便成了研究岩石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于艳梅;胡耀青;梁卫国;孟巧荣;冯增朝;;应用CT技术研究瘦煤在不同温度下孔隙变化特征[J];地球物理学报;2012年02期

2 许昭永,梅世蓉,庄灿涛,杨洪沧,包一峰;真三轴压缩时几种岩样微破裂定位的初步结果[J];地震学报;1992年S1期

3 许江;唐晓军;李树春;陶云奇;姜永东;;循环载荷作用下岩石声发射时空演化规律[J];重庆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4 葛修润,任建喜,蒲毅彬,马巍,朱元林;岩石细观损伤扩展规律的CT实时试验[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0年02期

5 党发宁;刘彦文;丁卫华;陈厚群;;基于破损演化理论的混凝土CT图像定量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8期

6 赵兴东;李元辉;刘建坡;张建勇;朱万成;;基于声发射及其定位技术的岩石破裂过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5期

7 葛修润;;岩石疲劳破坏的变形控制律、岩土力学试验的实时X射线CT扫描和边坡坝基抗滑稳定分析的新方法[J];岩土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8 罗运军;秦本东;何军;;3种条件下砂岩超声波波速的试验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建喜,罗英,刘文刚,李新虎;CT检测技术在岩石加卸载破坏机理研究中的应用[J];冰川冻土;2002年05期

2 蔡朋;汪安全;汪斌;邬爱清;;用能量准则分析岩石应力-应变Ⅱ型全过程曲线的合理性[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0年03期

3 周火明;钟作武;张宜虎;李维树;熊诗湖;范雷;;岩体原位试验新技术在水电工程中的初步应用[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1年10期

4 敖波,张定华,赵歆波,徐夏刚;CT图像中裂纹缺陷的理论分析[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05年04期

5 敖波;赵歆波;张定华;徐夏刚;王唤抒;;裂纹缺陷体积百分数与CT数的关系分析[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06年02期

6 刘京红;姜耀东;赵毅鑫;吕玉凯;;单轴压缩条件下岩石破损过程的CT试验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7 刘京红;姜耀东;赵毅鑫;祝捷;;基于CT图像的岩石破裂过程裂纹分形特征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8 田威;党发宁;陈厚群;;动力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破裂特征的CT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1年01期

9 蒋海昆,张流,王琦;实验室声发射三维定位及标本波速场各向异性研究[J];地震;1999年03期

10 陈运泰,吴忠良,李世愚;世纪之交我国震源物理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地球物理学报;1997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正汉;;特殊土的细观结构及其演化的CT-三轴试验研究[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田威;党发宁;陈厚群;;基于细观损伤的混凝土破裂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与CT试验验证[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3 田威;党发宁;梁昕宇;陈厚群;;混凝土细观损伤特性的CT研究[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C];2009年

4 王艳梅;刘宝林;贾苍琴;;岩石细观力学试验方法研究综述[A];第二届全国地下、水下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5 陈运泰;吴忠良;李世愚;;世纪之交我国震源物理研究的进展与展望[A];《地球物理学报》纪念中国地球物理学会50周年专刊[C];1997年

6 崔中兴;仵彦卿;曹广祝;丁卫华;蒲毅彬;冯小太;;三维应力状态下砂岩的渗流实时CT观测[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7 孙红;葛修润;吴刚;蒲毅彬;;上海粘性土变形特性的宏观细观试验研究[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8 林鹏;王仁坤;周维垣;;含三维预置裂纹缺陷岩体三维破坏试验方法[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9 郭东明;杨仁树;张涛;张毅;张耀辉;;煤岩组合体单轴压缩下的细观-宏观破坏演化机理[A];中国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研究进展——第四届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害控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刘京红;姜耀东;赵毅鑫;祝捷;;单轴压缩条件下岩石破损过程的CT试验分析[A];中国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研究进展——第四届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害控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立鹏;锦屏二级水电站施工排水洞岩爆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孟巧荣;热解条件下煤孔隙裂隙演化的显微CT实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3 郭佳奇;岩溶隧道防突厚度及突水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石茜;稻草加筋滨海盐渍土的强度与变形特性[D];兰州大学;2011年

5 李东阳;冻土未冻水含量测试新方法的试验和理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6 段跃华;基于X-ray CT的沥青混合料粗集料基础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朱福巍;节理岩体细观损伤模型的理论研究与数值方法[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许国安;深部巷道围岩变形损伤机理及破裂演化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9 李尤嘉;膏溶角砾岩水损伤特性和机理的细观力学试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0 康钦容;缓斜煤层群采动影响下底板软岩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D];重庆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贞刚;煤岩体破裂的微地震响应特征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孙世军;重塑膨胀土宏细观结构演化CT-三轴试验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安晶;热冲击条件下含表面裂纹的UHTC破坏行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王雷;剪切荷载条件下含瓦斯煤细观破坏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5 王巍;终南山公路隧道岩爆发生机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6 陆丽丰;煤岩细观剪切破坏及其声发射特性的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7 侯佳男;含孔洞岩石损伤破坏过程声发射试验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8 巴晶;岩石变形声发射数据处理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4年

9 郑娅娜;混凝土破坏过程的三维细观数值模拟与CT试验验证[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10 刘强;基于随机骨料模型的混凝土细观损伤与宏观强度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巍,吴紫汪,蒲毅彬,常小晓;冻土三轴蠕变过程中结构变化的CT动态监测[J];冰川冻土;1997年01期

2 赵志根,蒋新生;谈煤的孔隙大小分类[J];标准化报道;2000年05期

3 史贵才;葛修润;卢允德;;红砂岩应力脆性跌落系数的试验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4 赵兴东;李元辉;袁瑞甫;张建勇;;花岗岩Kaiser效应的实验验证与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5 刘巍,杜建国,白利平,郭捷;高温高压下闪长岩弹性纵波速度的实验研究[J];地球学报;2004年06期

6 许昭永,梅世蓉,庄灿涛,李佩林;真三轴压机刚度对岩石破裂声发射的影响及与地震活动性的联系[J];地震学报;1991年02期

7 庄灿涛,徐速,张伟学,许昭永,梅世蓉;岩石破裂实验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的研制[J];地震学报;1991年04期

8 李佩林,华培忠,许昭永;ZSY—83型三轴可调压力装置的研制[J];地震研究;1988年02期

9 葛修润,任建喜,蒲毅彬,马巍,朱元林;岩石细观损伤扩展规律的CT实时试验[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0年02期

10 顿志林;晁俊奇;刘希亮;谌伦建;郑慧慧;;高温及双向约束下岩石膨胀应力测试装置的研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艳章;边坡与坝基抗滑稳定的矢量和分析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肖敏芳;基于混凝土无损探伤的超声CT图像分析和处理[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裴建良;刘建锋;张茹;尹贤刚;;单轴压缩条件下花岗岩声发射事件空间分布的分维特征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0年06期

2 王莉;谭卓英;周喻;张晓平;;煤样巴西劈裂试验中声发射特性的细观模拟[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3 李小军;路广奇;李化敏;;基于声发射事件b值变化规律的岩石破坏前兆识别及其局限性[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4 荆昱;于广明;赵文彦;李杏;路世豹;;混凝土声发射现象的协同效应及混沌效应[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5 许昭永,史新海,华培忠,夏天,梅世蓉;多轴压缩下破裂前的声发射特征(英文)[J];地震研究;1988年01期

6 张艳博;黄晓红;李莎莎;刘祥鑫;;含水砂岩在破坏过程中的频谱特性分析[J];岩土力学;2013年06期

7 徐世达;李元辉;刘建坡;黄文柏;;基于矩张量分析的花岗岩破裂声发射特征试验[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8 丛宇;王在泉;郑颖人;张黎明;;卸围压路径下大理岩破坏过程的声发射特性试验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9 赵兴东;陈长华;刘建坡;李元辉;;不同岩石声发射活动特性的实验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11期

10 范雷;周火明;熊诗湖;;现场岩体直剪试验声发射特征及其破坏机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2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忠良;屠晓利;;大理岩单轴受压破坏过程的声发射特征研究[A];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理论与应用——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郑朝阳;细砂岩声发射事件空间定位影响因素及影响机制初探[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2 杨宇;含裂纹岩块破坏过程精细测试技术研究[D];长江科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8895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8895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8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