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凝土裂缝特征的氯离子传输性质研究进展
本文关键词:基于混凝土裂缝特征的氯离子传输性质研究进展
更多相关文章: 混凝土 裂缝 氯离子传输 试验方法 影响因素
【摘要】:介绍了混凝土裂缝的诱导试验方法和已开裂混凝土中氯离子传输的试验方法、表征手段及传输性质的影响因素。对比分析了机械力学破损法和非机械力学无损法的差异,阐述了裂缝宽度、裂缝深度、水胶比、水泥与矿物掺合料及其外加剂的含量、保护层厚度、环境氯离子溶液浓度及暴露周期、荷载作用对已开裂混凝土中氯离子传输性质的影响,并对氯离子的传输机理与性质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对于混凝土裂缝诱导试验方法,非机械力学无损法适合于定量研究不同裂缝特征对混凝土传输性质的影响,但需建立人造裂缝与实际工程裂缝在混凝土传输性质上的相关性。小于100μm的裂缝宽度对混凝土中氯离子传输速率的影响显著;当裂缝宽度大于100μm时,混凝土中氯离子的传输速率变化较小。此外,较高的裂缝深度与水灰比均对混凝土中氯离子传输速率的增加有明显促进作用,但是增加水泥用量与掺加适量矿物掺合料,可减缓已开裂混凝土中氯离子的传输速率。
【作者单位】: 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 混凝土 裂缝 氯离子传输 试验方法 影响因素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5CB655105) 比利时根特大学特别研究基金(01SF0309)资助
【分类号】:TU528
【正文快照】: MU Song1,2,LIU Jianzhong1,2(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High Performance Civil Engineering Materials,Jiangsu Research Institute of Building Science,Nanjing 210008,China;2.Jiangsu Sobute New Materials Co.,Ltd.,Nanjing 211103,China)海洋或除冰盐环境中混凝土结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史才军;元强;邓德华;郑克仁;;混凝土中氯离子迁移特征的表征[J];硅酸盐学报;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觉时;张琳;贾兴文;党玉栋;;基于电场作用的混凝土渗透性评价方法研究进展与展望[J];材料导报;2011年21期
2 张雷;王莉华;王振;;混凝土抗渗性能及其试验方法评述[J];广东建材;2011年07期
3 何富强;史才军;元强;郑克仁;;硝酸银显色法检测混凝土中氯离子的迁移[J];硅酸盐学报;2009年07期
4 何富强;史才军;安晓鹏;;硝酸银显色法测量混凝土氯离子表观扩散系数[J];硅酸盐学报;2010年11期
5 何富强;史才军;陈昌萍;安晓鹏;童柏辉;;硝酸银显色法测量混凝土中非稳态氯离子迁移系数的误差分析(英文)[J];硅酸盐学报;2012年01期
6 李庆玲;史才军;何富强;徐帅;胡翔;王小刚;常远;;水泥基材料中自由氯离子浓缩的影响因素[J];硅酸盐学报;2013年03期
7 何文敏;张学钢;王闯;;BFRC中玄武岩纤维的分散性与胶砂流动性[J];材料导报;2013年08期
8 高嵩;;应用灰色系统理论预测钢筋混凝土梁的氯离子结合规律[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3年09期
9 崔钊玮;陆春华;刘荣桂;胡白香;;干湿交替下受弯开裂混凝土梁内氯离子侵蚀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13年10期
10 耿娇;刁波;陈圣刚;;冻融与侵蚀作用下引气混凝土劣化微观机理[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3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曙光;陈改新;纪国晋;;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混凝土损伤评价方法研究[A];2013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3年
2 李曙光;陈改新;王少江;纪国晋;;大坝混凝土损伤程度及老化状态的识别评价方法综述[A];“第四届全国特种混凝土技术”学术交流会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陈礼和;蓝九元;邓小华;;混凝土渗透性测试方法评述[A];“第四届全国特种混凝土技术”学术交流会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魏新江;金立乔;张苑竹;;水下隧道带裂缝工作状况及其检测和修补[A];2014中国隧道与地下工程大会(CTUC)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富强;硝酸银显色法测量水泥基材料中氯离子迁移[D];中南大学;2010年
2 贾兴文;含Fe_(1-δ)O废渣砂浆的导电性和机敏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3 元强;水泥基材料中氯离子传输试验方法的基础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4 杨进波;混凝土保护层结构与渗透性现场检测方法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5 史波;氯盐环境下基于概率和性能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6 喻海良;轧制过程中轧件裂纹和夹杂物演变行为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7 吴立朋;表层混凝土氯离子扩散性能及其测试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8 陆德荣;PTFE基纳米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定量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9 张鸣;水泥基材料用微胶囊自修复技术与原理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10 曹卫群;干湿交替环境下混凝土的氯离子侵蚀与耐久性防护[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明;混凝土抗氯离子性能电加速试验方法改进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段付珍;干湿循环机制下混凝土氯离子侵蚀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3 李刚;混凝土气体渗透系数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何立坤;氯离子侵蚀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桥梁耐久性退化全过程数值模拟[D];天津大学;2012年
5 王明军;荷载与裂缝对海工混凝土渗透性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吕学峰;氯盐和硫酸盐在砂浆和混凝土中的沉积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7 陈乔;碱矿渣混凝土氯离子渗透及钢筋锈蚀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8 郑辉;自然环境下混凝土氯离子侵蚀的随机性及寿命预测[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9 张曼;受损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10 白帆;基于可靠度的RC受弯、压弯构件安全性与寿命评估方法的探讨[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吴增强;李锦一;李承;夏兴华;;氧化铝纳通道中离子传输性质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张玉华;孟健;;表面修饰的Si纳米线的结构和电子传输性质[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理论化学方法和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3 刘丹丹;杨兵;马於光;;设计双极性材料的可行性策略:在具有HOMO-LUMO分离特征的体系中实现传输性质的调控[A];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4 刘丹丹;杨兵;马於光;;设计双极性材料的可行性策略:在具有HOMO-LUMO分离特征的体系中实现传输性质的调控[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5 王琳;李淑颖;袁景和;顾靖莹;王栋;万立骏;;1,4-苯基二硫醇二聚体分子结的电子传输性质[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1分会:表面物理化学[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耿允;基于噻吩类和萘类材料的电荷传输性能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晓峰;低温下氦-3传输性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汪世清;氦-3热力学性质和传输性质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965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896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