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西北壮族、侗族传统聚落形态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桂西北壮族、侗族传统聚落形态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壮族 侗族 传统聚落形态 比较研究 空间句法
【摘要】:壮族与侗族均为广西土著民族,其主要聚居区的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相似,生产方式与生活习俗亦较为接近。微观自然环境、民族发展历程和社会结构的分异,使这两个民族的传统聚落在形态上有所差异。本文以这些差异作为比较分析的对象,借助空间句法的理论与方法,旨在呈现其聚落组构层面的异同,从中探讨差异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关键词】: 壮族 侗族 传统聚落形态 比较研究 空间句法
【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5A030313208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科学研究专项(一般项目)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563000529
【分类号】:TU982.29
【正文快照】: 1桂西北壮族与侗族传统聚落壮族起源于“百越”民族中的“骆越”与“西瓯”,聚居在东起广东连山壮族自治区县,西至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南抵北部湾,北达贵州从江县,西南至中越边境的广大区域。侗族亦是百越后裔,属古骆越的一支,魏晋后称为僚人,聚居在湖南、广西、贵州三省(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富政;;巴蜀聚落民俗探微[J];南方建筑;2008年05期
2 谭刚毅;;篇首语[J];新建筑;2010年05期
3 魏羽力;许昊;;大运河聚落的遗产要素与价值评估——以扬州段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0年08期
4 孙静;孙长城;;徽州聚落的人文特征[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5 陈倩;;云南诺邓山地聚落空间解析[J];小城镇建设;2011年07期
6 林志森;;厦金两地宗族聚落形态比较研究——以整饬规划型宗族聚落为例[J];新建筑;2011年05期
7 浦欣成;王竹;;学科交叉视野下的国内聚落研究综述[J];建筑与文化;2012年11期
8 王绚,黄为隽,侯鑫;山西传统堡寨聚落研究[J];建筑学报;2003年08期
9 王绚;传统堡寨聚落防御性空间探析[J];建筑师;2003年04期
10 姚志琳;从类型开始——探析聚落精神在场地中的重构[J];建筑学报;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武廷海;;从聚落形态的演进看中国城市的起源[A];建筑史论文集(第14辑)[C];2001年
2 王庆庆;;和田地区乡土聚落形态研究——以卡巴克阿斯坎村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小城镇与村庄规划)[C];2012年
3 宋功明;韩晓莉;;基于庭院的聚落生态安全模式——以延安市雷谷川山地型聚落为例[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钱云;胡依然;;国外乡土聚落形态研究进展纵览[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周详;;论社会结构与丹巴嘉绒藏寨的聚落形态[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6 张先进;;汶川大地震对藏、羌村寨聚落的破坏与恢复思考[A];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学术年会暨第二届民族建筑(文物)保护与发展高峰论坛会议文件[C];2008年
7 董丹申;李宁;李丛笑;;因势造形 因形成景——浙江大学之江校区的建筑环境分析与感悟[A];建筑史论文集(第16辑)[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昀;为什么关注聚落?[N];中华建筑报;2011年
2 记者 程思远;王昀:聚落的多样性正是世界的多样性[N];中华建筑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以红;潭江流域城乡聚落发展及其形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李建华;西南聚落形态的文化学诠释[D];重庆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195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919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