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基偏高岭土地质聚合物研究
本文关键词:磷酸基偏高岭土地质聚合物研究
【摘要】:为合理的开发利用我国丰富的高岭土资源,研究制备磷酸基偏高岭土地质聚合物。采用水浴放热反应,优化了水浴反应温度,筛选了蒸馏水、浓磷酸最佳用量。结果表明:当偏高岭土用量100.00 g,水浴温度50℃,蒸馏水43.00 g,浓磷酸74.01 g时,磷酸基偏高岭土地质聚合物抗压强度达166.73 MPa。磷酸基偏高岭土地质聚合物制备工艺简单,抗压强度高。
【作者单位】: 青海大学化工学院;青海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关键词】: 地质聚合物 偏高岭土 磷酸 抗压强度
【基金】:青海省科技厅资助项目(2013-Z-703)
【分类号】:TU52
【正文快照】: 地质聚合物是由天然矿物或固体废弃物制备而成,含硅氧四面体、铝氧四面体和磷氧四面体等四面体的非晶态和准晶态三维网络凝胶体。由于其特殊的三维网络结构,具有强度高、施工性优良、耐腐烛性、耐高温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重金属吸附、交通抢修工程、核废料处理等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在明,韦灵敦;广西优质高岭土的开发与展望[J];广西地质;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雪静;周继红;黄浪;方克明;;苏州高岭土在不同温度煅烧时的产物[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2 王苑;周汉文;曾伟能;廖金良;杨增良;;广西合浦清水江高岭土矿的矿物学研究[J];地质科技情报;2008年01期
3 瞿思思;周汉文;钟增球;王锦荣;柳婷;;广西合浦新屋面高岭石矿物学特征及其形成途径[J];地质科技情报;2010年05期
4 林艳;;梅州高岭土成分分析[J];广东化工;2011年10期
5 孔德顺;;煤系高岭土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化工技术与开发;2014年07期
6 肖灿兰;吴喜贤;;桃江高岭土成分分析[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7 吕发奎,袁继祖,雷东升;造纸高岭土粘度特性研究进展[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04年04期
8 王雪静;周继红;黄浪;方克明;;不同产地高岭土的组成和结构研究[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06年01期
9 王雪静;张甲敏;李晓波;方克明;;高岭土和煅烧高岭土的微观结构研究[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07年05期
10 杜杰;乐兴文;黄典江;;合浦地区高铁低品级高岭土资源特征及其开发利用[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11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夏红兵;煤系高岭土安全开采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2 刘乐平;磷酸基地质聚合物的反应机理与应用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栾进华;湛江高岭土降粘技术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08年
2 石润杰;高岭土微球/高硅Y复合体的制备与催化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3 郑扬;无机粒子/玄武岩纤维复合改性聚氨酯注浆材料[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4 吕发奎;涂布造纸高岭土粘度特性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5 张伟鹏;溶胶—凝胶法合成Al_2O_3-2SiO_2粉体及其应用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6 魏婷婷;砂质高岭土选矿提纯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7 任鑫;苏州高岭土尾矿的资源化利用及其应用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征良,李伟文,陈玉伦;偏高岭土在混凝土中的应用[J];深圳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2 孙莹;;粉煤灰-偏高岭土砖的制备[J];高师理科学刊;2007年03期
3 王美荣;林铁松;何培刚;贾德昌;;热处理温度对偏高岭土活性的影响及其表征[J];硅酸盐通报;2010年02期
4 周宏伟;;偏高岭土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土木建筑学术文库;2007年00期
5 钱晓倩,李宗津;掺偏高岭土的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力学性能[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1年01期
6 王立久,李明,王宝民;偏高岭土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建材技术与应用;2003年01期
7 郭文瑛;吴国林;文梓芸;殷素红;;偏高岭土活性评价方法的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8 王智宇;;偏高岭土的制备及其在混凝土中的应用[J];建材技术与应用;2006年05期
9 孙小巍;李文学;孙伟;;浅析偏高岭土在水泥混凝土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年09期
10 邓岗;胡江;;偏高岭土在水泥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现状[J];建材发展导向;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宏伟;;偏高岭土的研究现状及展望[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8卷)[C];2007年
2 江涛;;高活性偏高岭土在混凝土中的应用[A];建设工程混凝土应用新技术[C];2009年
3 雷小文;何晓鸣;;偏高岭土混凝土性能试验分析及应用[A];湖北省公路学会二○○九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卢迪芬;陈森凤;卢希龙;高敏;;高活性偏高岭土微粉的制备与复合效应的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5 卢迪芬;陈森凤;卢希龙;高敏;;高活性偏高岭土微粉的制备及复合效应的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水泥基材料论文集(下册)[C];2003年
6 冯乃谦;牛全林;王湘才;刘国栋;;偏高岭土超细粉混凝土的特性[A];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第五届全国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C];2004年
7 陈益兰;赵亚妮;雷春燕;;复掺偏高岭土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试验研究[A];HPC2002第四届全国高性能混凝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王栋民;扈士凯;熊卫峰;左彦峰;罗小红;高岩;付毅;;偏高岭土作为高性能混凝土掺合料的试验研究[A];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第六届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9 汪智勇;叶家元;张文生;;偏高岭土和硅灰对水泥体系水化影响[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汪智勇;王敏;嵇琳;陈旭峰;;偏高岭土做混凝土掺合料的研究现状[A];第十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耿海宁;偏高岭土改性海工混凝土的若干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军;偏高岭土团聚颗粒的高效分散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2 刘菁;偏高岭土基地质聚合物无机膜可控制备工艺及机理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3 曾俊杰;偏高岭土改性高强混凝土的制备与性能[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俊;碱—矿渣—偏高岭土复合胶凝材料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邢楠;偏高岭土对水泥及混凝土性能的影响[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2年
6 喻巍;偏高岭土对水泥石的水化产物影响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7 许博超;偏高岭土对水泥水化过程影响的机理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5年
8 晏宇;偏高岭土对水泥石固结氯离子性能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0年
9 徐永红;偏高岭土在煤矿喷射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09年
10 席书娜;偏高岭土在高性能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196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919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