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不同位置和尺寸的裂隙对岩体破坏影响的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7 04:09

  本文关键词:不同位置和尺寸的裂隙对岩体破坏影响的试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岩石力学 节理裂隙 节理位置 尺寸 抗剪强度 岩桥劣化


【摘要】:为研究节理裂隙岩体中节理位置和尺寸对岩体综合抗剪强度的影响,以水泥砂浆作为模型材料,通过在试件的不同位置预制相同长度的节理裂隙和相同位置预制不同长度的节理裂隙,进行不同法向压力下3种具有不同起伏角的节理面剪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节理位置和长度一定时其抗剪强度随法向压力增加而增加;对于同一节理裂隙,当其位于试件中间时抗剪强度和黏聚力最小,位于试件后端时抗剪强度和黏聚力最大,位于试件前端时介于两者之间;内摩擦角随节理位置的变化规律不明显;当节理裂隙位置固定时,节理裂隙越长,抗剪强度和黏聚力越低,且抗剪强度随节理长度的增加呈近乎线性的减小。节理位置和尺寸对综合抗剪强度的影响可能由于节理、岩桥的强度参数及岩桥内部损伤劣化程度共同作用所致,现场节理岩体的抗剪强度取值应考虑节理的位置影响。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试验室;
【关键词】岩石力学 节理裂隙 节理位置 尺寸 抗剪强度 岩桥劣化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4CB046902) 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交叉与合作团队”(人教字(2012)119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172288)
【分类号】:TU45
【正文快照】: 1引言作为一种天然形成的地质体,岩体由各种节理裂隙和被裂隙切割成的岩块组成。众多研究成果表明,无论是压应力、拉应力或剪应力状态下,岩体最容易从裂隙尖端起裂、扩展、分叉和贯通从而发生失稳破坏。因此裂隙岩体的基本特性、破坏机制和力学模型等的研究对正确合理的评价岩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波;张楠;王思敬;陈俊生;;断续节理岩体模型试验及强度分析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2 陈洪凯;唐红梅;;危岩主控结构面强度参数计算方法[J];工程地质学报;2008年01期

3 朱维申,陈卫忠,申晋;雁形裂纹扩展的模型试验及断裂力学机制研究[J];固体力学学报;1998年04期

4 张庆伦;赵延林;刘杰;杨泉;杨少强;;剪切作用下类岩石断续裂纹岩桥破裂实验与数值分析[J];矿业工程研究;2012年02期

5 白世伟,任伟中,丰定祥,陈锦清,贾中和;平面应力条件下闭合断续节理岩体破坏机理及强度特性[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9年06期

6 任伟中,王庚荪,白世伟,丰定祥,陈锦清,贾中和;共面闭合断续节理岩体的直剪强度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10期

7 刘远明;夏才初;;共面闭合非贯通节理岩体贯通机制和破坏强度准则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10期

8 刘顺桂;刘海宁;王思敬;胡波;张晓平;;断续节理直剪试验与PFC~2D数值模拟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9期

9 夏才初;肖维民;丁增志;;非贯通节理Jennings强度准则的岩桥弱化和节理面起伏角修正[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10 张平;李宁;贺若兰;徐建光;;不同应变速率下非贯通裂隙介质的力学特性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远明;夏才初;李宏哲;;节理研究进展及在非贯通节理岩体研究的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4期

2 徐筠;赵明阶;;节理裂隙岩体渐进破坏机理研究综述[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3 胡波;张楠;王思敬;陈俊生;;断续节理岩体模型试验及强度分析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4 黎立云,车法星,卢晋福,刘大安;单压下类岩材料有序多裂纹体的宏观力学性能[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5 赵先涛;唐兰;向杰;胡婷;邓珊珊;闫慧;陈冬梅;熊礼勇;;危岩突发性崩塌应急安全警报系统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S1期

6 闫永杰;翁其能;吴秉其;田卫明;;水平层状围岩隧道顶板变形特征及机理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S1期

7 王述红;徐源;张轮;张敏思;;岩体隧洞损伤破坏过程实验及其颗粒流数值模拟[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8 陈俊达,马少鹏,刘善军,金观昌;应用数字散斑相关方法实验研究雁列断层变形破坏过程[J];地球物理学报;2005年06期

9 陈洪凯;鲜学福;唐红梅;封全红;;三峡库区危岩群发性机理与防治——以万州太白岩为例[J];重庆大学学报;2008年10期

10 王国艳;于广明;宋传旺;;初始裂隙几何要素对岩石裂隙扩展演化的影响[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敏思;王述红;侯佳男;郭牡丹;杨勇;;含孔洞节理岩体损伤破坏过程的颗粒流数值模拟[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2 宋战平;李宁;程建铝;;高拱坝-地基相互作用中几个相关问题的初步浅析[A];首届全国水工抗震防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齐庆新;毛德兵;王永秀;;冲击矿压的非线性非连续特征的模拟研究[A];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4 唐昊;朱哲明;李碧勇;王蒙;周志荣;;共线裂纹在压缩载荷下破坏准则的实验研究[A];四川省力学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任伟中;白世伟;丰定祥;陈锦清;贾中和;;直剪条件下共面闭合断续节理岩体的强度特性分析[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6 陈卫忠;朱维申;;压缩状态下裂纹扩展的实验与数值分析研究[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7 李宁;张平;陈蕴生;;裂隙岩体试验研究进展与思考[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8 林鹏;王仁坤;周维垣;;含三维预置裂纹缺陷岩体三维破坏试验方法[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9 刘远明;夏才初;;修正Lajtai岩桥破坏模式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刘佑荣;WU Shang;WU Zhi-hu;HU Zheng;LIU Long-fei;WANG Kang;;Simul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unloading mechanics parameter of jointed rock mass[A];第3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保华;循环加载下岩石裂隙变形与渗流的试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孙谋;盾构隧道进出洞土体颗粒渐进破坏模式分析及加固精细化设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傅晏;干湿循环水岩相互作用下岩石劣化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4 许国安;深部巷道围岩变形损伤机理及破裂演化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5 唐红梅;群发性崩塌灾害形成机制与减灾技术[D];重庆大学;2011年

6 于永江;煤体非均质随机裂隙模型及渗流—应力耦合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7 王国艳;采动岩体裂隙演化规律及破坏机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8 田荣;连续与非连续变形分析的有限覆盖无单元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9 唐胜传;复杂场地高坝建设适宜性的工程地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10 张文泉;矿井(底板)突水灾害的动态机理及综合判测和预报软件开发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建武;含单一天然弱面岩石试样的力学特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吕海波;岩石三维内部裂隙扩展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贺续文;基于离散单元法的节理岩体边坡稳定性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4 王超;基于扩展有限元的压剪复合断裂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雍敏;裂隙岩体破坏机制非连续变形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周奎;含三维裂隙的脆性岩体破坏机理的试验与数值分析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张玉;李家屋脊崩塌落石运动特征及其治理措施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8 安晶;热冲击条件下含表面裂纹的UHTC破坏行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王正芳;基于随机场理论的裂隙非饱和水力特性研究及其诱发滑坡的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10 危烽;岩桥拉张破裂数值模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冒海军;杨春和;包宏涛;张超;;含结构面板岩变形特征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5期

2 王鹏,赵学亮,万林海,蔡美峰;基于GA和FCM的岩体结构面的混合聚类方法[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3 王仁,赵豫生,陈楻,阎红;大理岩试件中裂缝的逆向共轭剪破裂[J];地震学报;1986年02期

4 王建华,宋锦良,冯德益,蒋淳;受压剪应力作用闭合裂纹的光弹性研究[J];地震学报;1990年02期

5 杨成伟;张文杰;曾远;;节理岩体岩桥断裂扩展机制细观模拟[J];广东水利水电;2007年02期

6 朱维申,陈卫忠,申晋;雁形裂纹扩展的模型试验及断裂力学机制研究[J];固体力学学报;1998年04期

7 刘东燕;范景伟;;二向应力作用下断续节理岩体的强度特性研究[J];贵州工学院学报;1991年04期

8 曹文贵,张升;基于Mohr-Coulomb准则的岩石损伤统计分析方法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9 张之立,方兴;断裂构造体系的形成和扩展过程的力学分析及应用[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1987年11期

10 刘东燕,朱可善;岩石压剪断裂的模型试验研究[J];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孙钧;;岩石动力学研究的若干问题[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2 李宁;张平;陈蕴生;;裂隙岩体试验研究进展与思考[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3 左宇军;唐春安;梁正召;张永彬;张娟霞;徐涛;;含两条表面闭合裂纹的岩石类介质裂隙贯通机制的三维数值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平;裂隙介质静动应力条件下的破坏模式与局部化渐进破损模型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4年

2 刘远明;基于直剪试验的非贯通节理岩体扩展贯通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贵宾;杨春和;包宏涛;殷黎明;;岩体节理平均迹长估计[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12期

2 申艳军;徐光黎;董家兴;朱可俊;;节理平均迹长与统计窗选位关联性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3 肖维民;夏才初;王伟;;考虑三维形貌特征的粗糙节理渗流空腔模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S2期

4 史玲;蔡美峰;赵坚;;充填节理破坏机理及实验[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5 范祥;曹平;张春阳;;节理体积的计算方法[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11期

6 耿文志;三参数节理玫瑰花图的编制和应用[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1990年01期

7 唐辉明;节理的断裂力学机制研究进展[J];地质科技情报;1991年02期

8 傅萌萌;杨芮;陈海霞;潘少华;;断续节理扩展机制的离散元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13年11期

9 李树荣;高峰;廖孟柯;梁忠雨;;岩石粗糙节理剪切强度的分形分析[J];煤炭科学技术;2006年11期

10 茹忠亮;蒋宇静;;弹性纵波入射粗糙节理面透射性能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育梁;闭历平;;节理单元法求解节理岩体力学问题[A];岩土力学数值方法的工程应用——第二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与模型实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2 张平;吴德伦;;节理爆破的工程实践[A];重庆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3 夏才初;;论JRC[A];岩石力学理论与工程实践[C];1997年

4 黄丹;王剑峰;;光滑节理模型在锦屏大理岩中的应用研究[A];颗粒材料计算力学研究进展[C];2012年

5 邵珠山;宋林;;节理处爆炸波的能量衰减规律研究[A];面向低碳经济的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隧道及地下空间运营安全与节能环保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贵宾;杨春和;殷黎明;高敬;;岩体节理模拟与甘肃北山预选区节理研究现状与展望[A];第二届废物地下处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段文杰;李世海;冯春;;基于平衡颗粒法生成地质体复杂节理面网格的方法研究[A];颗粒材料计算力学研究进展[C];2012年

8 张吉宏;刘红岩;;节理性质对岩体爆破破坏模式影响的数值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工程爆破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度工作会议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9 许宏发;;节理表面分形特征与分维计算[A];面向21世纪的岩石力学与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四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6年

10 夏才初;孙宗颀;潘长良;;含波纹度节理的形貌和剪切性质研究[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三次大会论文集[C];199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刚;节理剪切渗流耦合特性及加锚节理岩体计算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王卫华;节理动态闭合变形性质及应力波在节理处的传播[D];中南大学;2006年

3 殷黎明;甘肃北山花岗岩节理水力、力学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4 梅涛;岩体节理三维网络模拟优化及在甘肃北山芨芨槽岩块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5 许年春;岩体节理多参数反演的反射波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6 苏楠;基于节理组构的应变分析及其在碎屑岩褶皱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3年

7 吴月秀;粗糙节理网络模拟及裂隙岩体水力耦合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8 秦昊;断续节理岩体锚固效应数值模拟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彭从文;岩体广义多层结构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王宇;软岩瞬时及流变力学特性试验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敬;甘肃北山候选场址花岗岩体节理几何特征和组合形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9年

2 刘磊;节理破碎岩体隧道稳定性及锚固效果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3 李化;基于三维表面形貌参数的花岗岩节理剪切破坏基本规律的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4 曲广t;基于节理几何参数不确定性的边坡稳定性和可靠度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5 冯海鹏;不同剪切速率下节理的力学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6 房江锋;黄土节理抗剪强度和渗透性试验研究及工程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7 柏俊磊;非贯通节理岩体各向异性力学特性试验研究[D];三峡大学;2014年

8 王玺;考虑节理影响的黄土窑洞稳定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9 马海萍;不同产状节理对岩体特性的影响及工程应用[D];山东大学;2012年

10 高朋杰;节理岩石透水机理的试验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275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9275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4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